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顽石:于先生就不怕亵渎了鲁迅吗

火烧 2016-01-22 00:00:00 网友时评 1039
文章探讨于先生引用鲁迅名句的深意,分析其由高位跌落的经历与鲁迅经历的相似性,质疑其是否亵渎鲁迅精神,引发对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反思。

  从高位离职而摇身变为学者的于先生,前不久在某大学做反思文革的长篇专题讲座时,说他对鲁迅的“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最有共鸣。顽石以为于先生的这些话很是耐人寻味。口头说过的不算,鲁迅形诸书面的文字洋洋千万言,何以于先生偏偏对于这一句最有感触?

  要揣摩出于先生的深意,就先要了解鲁迅说这个话的背景。鲁迅出生于清末,其祖父周福清为同治辛未科翰林,后外放江西金溪知县。光绪十九年,周福清为亲友而行贿浙江乡试正考官殷如璋,事发被捕入狱,这一年,鲁迅十三岁。一个官宦之家的少爷公子顷刻间便成了罪囚的家属,其间的境遇变迁可想而知。多年后,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下了于先生最有共鸣的那句话。

  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经历,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然有深沉的感喟,这些经历与感触正是促使鲁迅弃医从文疗救国人精神的重要原因。鲁迅是现代中国的伟丈夫,他在《呐喊·自序》中将这段经历与感触写出来,决不是像某些小男人一样为的是倾诉个人恩怨,而是要对那个世态炎凉、人情冷落的黑暗社会进行无情的鞭挞。

  于先生为什么对鲁迅“从小康坠入困顿”的感喟深有共鸣?翻看其履历,不知是天赋异禀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于先生一入官场就青云直上,不到四十岁便晋升为省委常委,后官至正部级。至2007年,于先生的人生才有了转折,由正部级降至副部级。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决定。于先生被处分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情妇”举报其涉及经济贪腐。(幸运的是,于先生事发在十八大前,倘若在十八大之后,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轻松过关了。)由正部级到副部级再到受中央公开处分,这两年大概就是于先生“由小康坠入困顿”的经历吧。

  于先生借鲁迅的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是因为一段官场失意而由此深味人情冷落,还是因为离开特区就被昔日的“红颜知己”告上中纪委而倍觉世态炎凉?诚如是,那于先生的境界便契合在了郭敬明的“小时代”里,和鲁迅的家国情怀天差地远。这样的共鸣怕是会亵渎了鲁迅先生吧!

  鲁迅要批判的是清末那个极端冷漠的黑暗社会,而于先生的动人故事可是发生在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而不是他诅咒的文革时期(其实于先生正是在文革中发迹的),于先生到底想要控诉哪个时代?或者是借鲁迅先生的话曲折地表达对中央处分决定的不满?

  虽然于先生控诉文革义正辞严,但我总觉得稍微有些别扭,如果是一个廉洁自律而没有污点的官员或者学者来控诉文革应该更有说服力一些,特别是控诉文革还对自己因贪腐受处分而耿耿于怀则更显得控诉少些底气。

  于先生做过高官,现在又是名校学者,识见自非顽石辈可比,其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或者不是一个小男人故作高深的无病呻吟,大约别有深意吧。

  但愿于先生没有亵渎鲁迅!

  2016.01.2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