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文: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了文革崩溃论一耳光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了崩溃论一耳光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了崩溃论一耳光
陈朝文
二0一五年十月五日,是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中国人自己的科研也站上来了!诺贝尔医学委员会,把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她努力创新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给人类对抗疟疾传染病提供了新的武器,挽救了成千上万疟疾患者的生命的突出贡献。
屠呦呦在获奖感言里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这个集体,就是代号为“五二三”的集体。这个集体是由各卫生、科研、医学院等单位抽调来的人组成的,没有工资、补助,没有奖金,出差按规定报账。是一个各单位大协助的集体,没有新的科研大楼、实验室,办公室、实验室都在各单位,从来没有招待,请客。完全是一个革命队伍的集体。
我在这个集体里工作了一年多,为此做了芝麻大的一点贡献,为此,我特别高兴!
我当时在成都“五二三”,我们为锁定青蒿(川渝叫苦蒿,漫山遍野都长)里有抗疟原虫成分做出了贡献。通过到农村向老中医、草医、草药走访,再查找中医药文献,选定青蒿为筛选对象,建立鸡筛选模型进行筛选,证明青蒿有一定的抗疟原虫作用。当时条件差,自己用孵化型箱孵小鸡,喂养小鸡,什么都自己干。
“五二三”来历:越南是疟疾高发国家,因长年气温高,蚊子多,传播疟疾。胡志明向毛主席求援,帮他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毛主席五月二十三作出批示。国家卫生部和军队卫生部共同组织力量,走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公关。
青蒿素,是文革促科研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证明。
“五二三”任务,是文革中的1967年下达的,大海捞针,到1972年,就拿到了青蒿素结晶体成果,这是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成果!这是文革中所取得的药学方面惊天地泣鬼神的成果!这给那些污蔑文革经济、科研崩溃论一记响亮的耳光,证明文革对生产、科研并没有大的影响,除66年底到67年下半年,有点影响外,其它时间,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对生产、科研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青蒿素,是社会主义事业迅速改变了中国能力的证明。
新中国成立时,积弱积贫,没有像样的工业,就没有像样的科研机构、力量,自然就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卧薪尝胆地奋斗,就建立起起步的、系统的科研队伍、力量。有了这些医学、药学科研单位,队伍,十年就拿到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青蒿素,是社会主义道路,迅速改变中国能力、面貌的证明!
青蒿素,证明专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科研道路是正确的。
“五二三”研究过程中,除少数人在实验室做实验外,大部分人,到农村到群众中去,走访、收集抗疟的、祛避蚊子的东西、方法,然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坚持专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搞科研。
青蒿素,证明年轻人是大有可为的。
就屠呦呦研究员来说,承担中国中央研究院“五二三”研究组长,也只有39岁。
201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