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小学生梦想就是发财,或者需要改变的,难道不应该是我们么?

火烧 2018-05-3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围绕小学生梦想发财的现象,探讨社会价值观异化与资本主义的影响,反思金钱与自由的关系,引发对教育与社会问题的深思。

  让学生谈梦想,是学校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学生们的答案,也无外乎是当医生、老师、警察、科学家等等。但最近,杭州一个小学生的梦想,竟刷爆了各大社交媒体。他说他的梦想——就是发财。

  这个孩子有理有据地讲,自己为什么要发财。他认为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就像生活在囚笼里,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发财了,一切就全都不一样了。有了钱,就有了时间,有了时间,就有了自由。

  因而他得出了结论:发财。

  演讲初始,大人在和孩子一起笑。可听到后面,还在笑的都是孩子, 大人已经笑不出来了。这个孩子的某些话,刺痛了那些大人。

  有网友觉得,小小年纪谈梦想,怎么全是钱?远大理想去哪儿了?这个孩子的三观有问题。

  我认为,对于孩子而言,每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理想都应该得到理解,而不应该刻意打上高尚或是低俗的标签。但是,一位小学生的“大实话”背后所凸显的却是整个社会扭曲的价值观。

  这位小学生的“三观”当然有问题,但是孩子只是社会的缩影和未来,承担指责的,或者需要改变的,难道不应该是我们么?我们让我们的少年这样“万念俱灰”,我们到底干了些啥?

  其实,这位小学生讲到了残酷的现实,但是由于认知的局限,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位小学生讲的“循环而单调”的生活,在当今社会确实大量存在,即,人的异化。人不是human being,而是变成了 human doing 或者 human having。

  异化是主体创造客体,但是客体反过来统治、奴役主体。人的异化则意味着人类成为了创造物的奴隶,无法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确认。随着资本主义体系的深化,人的异化程度只会不断加深。

  马克思对人和动物的生产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动物的活动源于获得生存,当这种需求获得满足的时候,动物就不会进行活动;人则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源于两部分,最基本的也是动物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需求,人在生产活动中还会不断创造需求,这种需求是更层次的需求。

  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发展的片面性,使人发生了异化。因此,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通俗地说就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金钱蒙蔽了我的双眼”!

  所以,这位小学生可能体验到了没钱的痛苦,在这样的商品社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足为奇。但是他却不能体会有钱的痛苦,即: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人的片面程度将不断加深。有些人在物质上获得较高的满足,但是在精神上越发地片面和偏离自由人的发展。在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马云说:钱和好产品不能带来快乐,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才能让自己快乐;一个月挣一两百万让人很高兴,但一个月挣一二十个亿很难受。也许大家觉得马云装逼,其实马云说的是大实话。

  但是对于工人而言更为残酷,无生产资料意味着他只能连血和肉都一起被资本家榨吸,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彻底控制了工人的人身,使工人彻底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主体性而沦为工具。工人的这种“工具性存在”便只能使他陷于这样的境地:他越能发挥自身的力量,越是将自己的劳动用来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越是在创造出足够的毁灭性力量来毁灭自身。而对于农民不也是一样吗?越是丰收年,越是谷贱伤农。这确实是异化劳动的一个后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劳动关系将人变成了机器,使人的尊严丧失殆尽。

  至于孩子们的梦想不再是什么教师、科学家、医生了,因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因为,独善其身则穷,兼济天下则达,不改变生产关系,大家都很痛苦,有了钱也不快乐。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个人奋斗行不通,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演出了类似的小学生的梦想。反贪局长陈海的儿子小皮球在学校行贿让许多大人唏嘘不已。

  小皮球是“红三代”,爷爷老红军、离休干部,爸爸反贪局局长,可谓根正苗红,可就是这样一个背景的10岁孩子却认为现今的腐败行贿是理所当然的

  正如小皮球回答的:“不花钱办不成事,现在都这样。”在操场上,小皮球又“爆出”了一个现象:班上的学习委员监督同学背课文,交五块钱就让“过”;班上的同学要抄自己的作业,一人收五块钱……这样的“金钱交易”似乎已经在剧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小皮球的爷爷说得好,“还不是大人世界出了问题,影响了孩子?”

  物欲横流,炫富攀比当道,难怪小学生的理想都成了买豪车、嫁豪门。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造成当今社会一切朝钱看呢?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这“三教”厉害啊,什么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得给“拜物教”让道。

  “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起源于古代。在当时,人们由于生产实践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的缺乏,对于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如风雨雷电,水火林木,丰歉祸福,无法了解它们的起因、后果和运动规律,往往从宗教世界的幻想中去寻求解释。于是有的部落崇拜的是太阳、月亮、风雷雨电,这算是高大上的;有的部落拜蛇、拜鳄鱼、拜蜥蜴,这就相对比较没品;还有的部落拜的是石块、木头、布片、旧衣服,这就相当屌丝。人类学家把这种行为叫做“拜物教”。

  赤裸裸的拜物教在当代社会被视为迷信,但改头换面,变得更高级、更隐蔽的拜物教则无处不在。只不过在这种隐蔽的拜物教里,大家拜的不再是蛇、蜥蜴什么的,改为拜商品、货币、资本了。

  商品拜物教: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序的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所以,在以私有制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是同人们盲目地受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支配分不开的。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商品就从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

  货币拜物教: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出现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就决定于商品能不能换成货币,商品的神秘性进而发展成了货币的神秘性,货币具有了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货币可买卖一切,“把忠变成不忠,把爱变成恨,把恨变成爱,把有德变成缺德,奴仆变成主人,把主人变成奴仆,把愚笨变成伶俐,把伶俐变成愚笨”。人们开始崇拜货币,于是商品拜物教进而发展为货币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出现了资本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就是把资本的价值增殖看作是“物”本身具有的魔力的一种错误观念。资本拜物教比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更加厉害。为什么呢?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使资本的神秘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带来的利润,似乎是资本家“劳动”的结果,让人产生流通过程也会带来收入的幻觉,但毕竟还同生产过程有关;关于借贷资本的利息则更加神秘化,因为它根本脱离了生产过程,而且同流通过程也无关系,它表现为G-G′(货币—更多的货币)的运动形式,剩余价值的来源完全被掩盖了,而资本自身固有的增殖能力,却非常突出地被表现出来。这样,“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完成了”。

  于是,“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他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它在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的··· ···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存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此时,我们多么羡慕陈岩石们,他们摆脱了金钱对人的奴隶,他们视金钱如粪土,他们能把家里的金条捐出来参加革命,他们将扛炸药包视为共产党员的特权,他们深刻地明白兼济天下则达,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这么感动中国的先进事迹,孙子却很纳闷:奶奶你脑残?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曾讲“我姓钱,但不爱钱”、“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最后,再看这则新闻,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为孩子们感到痛苦和惋惜!为这个丛林社会感到悲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