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摇滚在怀疑的路上

火烧 2012-02-1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6
文章回顾中国摇滚的发展历程,探讨何勇、崔健等音乐人如何通过批判与怀疑表达时代精神,反映摇滚乐在当代文化中的变迁与影响。

1994年,红磡体育馆,何勇带着一脸不屑登场了。在弹奏一段《姑娘漂亮》的前奏后,他停了下来,大声向香港的观众问道:香港的姑娘,你们漂亮吗?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他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了一个扫弦,然后继续唱了下去。

十几年后,当我第一次在现场看到何勇的演出时,他依然在问现场的姑娘,你们漂亮吗?现场的姑娘依然告诉他,我们漂亮。有那么一刻,我似乎看到他依然尽力起跳,想跳得比以前更高。

只是,那最终落地的,却已经是一个发福的中年人。没有海魂衫,没有新歌,有的只是唏嘘。

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摇滚青年,已经摇成了中年。虽然我看到台下,依然有穿着海魂衫的青年,也依然有带着红领巾的我,但他唯一的一张专辑,如今也已不被这一代的多数年轻人喜欢。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是听着港台的流行音乐长大的,不听崔健、何勇、张楚或者唐朝,却知道窦唯曾经是王菲的老公,还记得他烧过一辆汽车。

我记得,在九四年那场演出之前,何勇曾经说过,自己要彻底地把垃圾场清除掉,清光清净,而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垃圾。如今,他的这句严肃的玩笑话,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应验了。他和中国摇滚乐,几乎从新一代的文化体系中被清除出去。

对于这个事情,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许,只有流行乐最能符合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精神。在当代,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已经是主流价值观的典范,哪怕许多人嘴上不肯承认,内心和脚上仍然趋之若鹜。而只有流行音乐那种批量生产的效率,才能不断满足多数人的胃口。

坦白地说,我自己也是听着港台流行音乐长大的,并非什么资深摇滚乐迷,只是在最近一两年间,才略微听了一些中国摇滚乐的代表作。但是在这真的为数不多的体验之中,我却时常能够被感动,被召唤。而其中最能感染我的,是他们那一代对于这个世界永不停息的批判和怀疑。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叫崔健的人,用一首叫《一无所有》的歌,真正打开了中国摇滚的大门。在这首歌的一开头,崔健就唱到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样一个问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知道打动了当时多少的追风浪子。

后来,经过那个动荡的春夏之交,人们陷入了更深的怀疑中。究竟我们追求的是什么东西?没有答案。没有答案,那就继续提问。于是,有了中国摇滚乐的黄金时代。从那时起,黑豹、唐朝、魔岩三杰,几乎成了一个时代音乐的代名词。

在那个时候,这些歌手或者乐队,其实并不归属于娱乐明星范围内。他们更属于时代先锋,属于文化符号,甚至属于知识分子。他们用带有批判性的音乐,向这个世界不断发问,有时走向极端,甚至会彻底否定主流价值。

我曾经听到,张楚为弱小的蚂蚁们歌唱,又高唱请上苍保佑吃饱饭的人民;窦唯将高级动物的丑恶摆在我们的眼前,问我们幸福会在哪里;何勇坐在钟鼓楼旁,盯着那只麒麟,不停地问自己,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他们的批判和质疑至今仍然掷地有声,尖锐刺耳,直击痛处。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批判和质疑,都被流放在了那个时代,不再向前了。那一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划了一个圈之后,这个国家开始向着以经济路线为中心的方向奔去,谁也来不及停下来认真地思考这些摇滚乐者留下的问题。

许知远曾经说过,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听崔健以及摇滚乐,更多地是一种青春地发泄,而不会过多地去沉湎于其中地批判中去。我不记得他的原话,意思大概如此。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情况就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

可是如今再回过头去想想,摇滚乐如果不批判这个世界而只是在鼓噪青春,那么这种摇滚乐很可能只有被流行乐所取代的份。没有人会真正指望摇滚乐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倘若失去了这种不一样的声音,则我们要去哪里找寻一种比摇滚更加归属于灵魂的激情?我们又要为那最后的理想主义情结留下什么曾经存在的证据?

不过,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摇滚乐的退位,是必然。试问我们这一代人,有几个听得懂他们的音乐呢?如前所言,我们中的大多数,宁可追逐明天就会过时的流行歌,也不会选择听充满着不满和呐喊的摇滚乐。今天当你打开任何一张排行榜或者走进任何一家唱片店,你能找到的歌曲,十之八九都在谈情说爱。这种单调和媚俗成为主流,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我无法也无能去指责这是一种堕落或是什么别的怪象,我听流行乐的时间,绝对超过了听摇滚乐。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人们都有媚俗的权利。但是,摇滚乐的衰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崔健和魔岩三杰逐渐老去后,那些新的摇滚歌手,自身的实力,多半不足接班。我并不了解现在中国的摇滚乐坛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样的批判不来源于我,而是来自崔健。他曾经公开告诉他的后辈们:“不是我挡你们的道,是你们太差劲!”。尽管后来冒出了很多的乐队和歌手,也终于能够把所有的风格都补全了,然而,再也没有人唱出一首能够让一整个国家的青年为之摇滚的音乐来。

既不出摇滚英雄,又已经没有了听众,中国的摇滚乐,中国的摇滚界,在怀疑与被怀疑的路上艰难前行。或许中国的摇滚只能继续在地下小众下去。我看到有人说,这才是摇滚最好的归宿。若真是这样,我也愿意相信,仍然有人会继续用摇滚批判世界,哪怕他们是掌握着真理或者极端错误的小部分。

摇滚不死,但愿如此。

由此,我又想到了何勇。十几年来只出一张专辑的他,不写歌也就不会写出比之前差的作品。这样,他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留在了殿堂之上,而没有随着摇滚的衰弱而衰弱下去。

至少,作为伪摇滚迷的我还记得他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批判过这个世界“有人花钱减肥,有人饿死没粮”。

前一个,说的是各路的大国。后一个,则是何勇梦里的非洲。只是何勇啊,如今的你,还想去非洲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