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不管论” 的出处在哪里?——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有感

火烧 2009-03-04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探讨‘不管论’的出处,指出其源于对斯大林论述的断章取义,分析其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影响,揭示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问题。

“不 管 论” 的 出 处 在 哪 里?  

——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有感  

            钟  声  

对于“不管姓社姓资”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等论,世人大概都能知道出自谁口。但对于“不管论”的依据是什么,出处在哪里,恐怕知之备细者就绝非很多了。所以,找到其出处和依据,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否则势必误党误国误民,为害不浅。  

近日重读革命导师斯大林的著名论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文,不仅感触颇深,获益匪浅,而且眼前一亮,似乎发现了“不管姓社姓资论”的出处和依据,不过是被制造此论者断章取义和阉割了本质的东西而已。不妨请看斯大林的原话:  

“有人说,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引导到而且一定会引导到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如此!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只有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只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而资本家能够购买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剥削,就是说,只有国内存在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如果生产资料已经不是私有财产而是社会主义财产,如果雇佣劳动制度已经不存在,而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商品,如果剥削制度早已消灭,那又怎样呢(见《斯大林文选》1934-1952版581页)?”  

请注意,“不管论”者恰恰是在“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中得到启示,从而制造了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所谓“理论”。但为了掩人耳目,混淆视听,以达到惑国欺民的目的,“不管论”者及其幕僚才不得不挖空心思地将“只有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只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而资本家能够购买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剥削,就是说,只有国内存在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这个最本质的东西阉割掉。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所推行的资本主义道路和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只管姓“社”,不管姓资。即便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成三分天下有其二是私有经济,他们也毫不在乎;把无数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工人阶级成员改成了新生资本家的雇佣,把无数农民改成了任由包工头和私有老板驱使和奴役的新生无产者,他们也毫不在乎;把无数昔日的“半边天”改成了任由先富者阶级摧残蹂躏的娼妓……他们也毫不在乎!而这一切的一切“不管”,不恰恰是造成广大工农兵群众吃二遍苦、遭二茬罪和承受新“三座大山”即医疗、教育、住房市场化改革重压的罪恶根源?!  

要知道,革命导师斯大林所以说社会主义也可以进行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即“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是有前提的和严格的先决条件的。如果抛开了“只有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只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而资本家能够购买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剥削,就是说,只有国内存在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这个前提和严格的先决条件,“不管论”者意欲何为,还须明言!  

臭名昭著的先富论如何?“先富”者们果真“带”了“后富”?用论者自己的话说,实践是检验不管论和先富论的唯一标准。有视者皆可见,“先富”者之富不仅是建立在“后富”者之未富、难富甚至贫穷之上,而且干尽了剥削、压榨和欺凌后富者的罪恶!迄今仍余孽未息的山西黑窑奴案说明了什么?死灰复燃的沿海开放城市的黑童工案说明了什么?连国务院总理都不得不为农民工讨薪然而不过是做秀或杯水车薪的事例,又说明了什么?而这,与“不管论”的为害没有必然联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