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军演是中国对缅外交失策的结果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可见,边境军演是非常失策的一步,因为相对于中国,缅甸地少民疲、经济落后,国内有强大的分裂势力,又紧靠中国,我们对付缅甸的手段很多,为何不能用“伐谋、伐交”的手段,早点制止缅甸侵害中国主权、残害边民的恶劣行径?为何不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007年1月,中国为使缅甸免受制裁曾在安理会投否决票,可仅仅过了4年,缅甸便突然宣布搁置密松电站项目,致使中国遭受巨额经济损失,打击了中国政府的威信,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
事实上,2008年8月通过新宪法后,缅甸政局就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对华关系必然随之调整,美缅关系缓和,则加速了这一进程。早在2009年8月,即新宪法通过1年后,缅甸就以清剿反政府武装为借口,悄然拉开了与中国的距离,因为当时缅甸清剿的果敢、佤邦等武装,都是华裔民族,都比邻中国边境,这其实是缅甸在为中缅关系恶化做准备,也是在试探中国反应,因此,缅军炮弹多次“误入”中国境内,只是没有死人。奇怪的是,面对华裔同胞被杀,大量难民涌入境内,我们竟无动于衷,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除表示不干涉内政外,还“希望看到一个稳定、民主、发展、和解的缅甸”。我当时深感匪夷所思,支持华裔,既能体现血浓于水的深情,又能当成一张王牌牵制缅甸,我们为何要放弃呢?
正是由于中国对缅甸的误判和绥靖,使得缅甸政府有条不紊的清剿了各类反政府武装,对华态度日趋强硬,如今已发展到军机“误闯”中国领土、“误炸”中国边民的程度。如果我们在2009年就强烈反应,还会有今天的亡人事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