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了社会主义最核心价值观念的“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我觉得,在这24个字中缺少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一、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是什么?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是反映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的价值观念。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呢?我们只要看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清楚了。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1824年罗伯特·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19世纪30―40年代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了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来看,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即建立社会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公开申明:“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时也明确指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那么,无产阶级怎样获得解放,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就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并最终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从以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就是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首先实现社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和社会产品的公平分配,最终实现世界大同。概括地说,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就是“共产共富”四个字。
近些年来,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发展生产力。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不否认社会主义也要发展生产力,并且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但是,发展生产力并不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你说哪一种形态的社会没有发展生产力?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就不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再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了。
固然,由于中国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要巩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也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但是,这并不等于“发展生产力”就成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就像世界上的所有动物(包括人)都要觅食才能活下去,但“觅食”并不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与其它所有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制造精致的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有丰富的思维能力,有创造的能力。而人的这些能力,其它的所有动物都没有。同样如此,发展生产力虽然是人类各种形态社会的共同需要,但却不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与其它各种形态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和社会产品的公平分配。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是“共产共富”。
二、目前的“核心价值观”缺少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应该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但是她首先必须反映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然而,目前的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虽然内容不少,但是却缺少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共产共富。
现在的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使人感到,这8个字根本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可以把这8个字作为他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请大家注意:十六届六中全会说得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有“社会主义”四个字。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而不是其它什么主义的国家。为什么这里要明确写上“社会主义”这四个字呢?这是因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口号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同样可以用。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因而也就不能作为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至于24个字“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字,那就更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价值取向了,这12个字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可以将其作为他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
综上所述,目前的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缺少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共产共富。而缺少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的“核心价值观”,还能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