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美国重返亚太迫使中俄走到一起

火烧 2015-09-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美国重返亚太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指出中美建交与中苏对抗的历史背景,强调中俄因美国战略调整而走近,形成新型合作关系,以应对西方压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中国第一个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时期苏联提供了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和平,也捍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1969年苏联对中国领土珍宝岛的入侵,导致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跌到了谷底,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伸,使得美国的战略开始出现了调整,因此,在此种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毛主席提出了“一大片、一条线”的外交方针。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建国以来外交的巨大突破。首先是中美建交,奠定了国家安全良性的外部环境,改变了“两只手打人”、“腹背受敌”的局面,有力摆脱了苏联企图控制中国、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 其次,由中美建交带来了中国与美国盟友建交的高潮。最后,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开始发挥中国的影响,更加有利于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从80年代末到现在,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两国关系。

  但是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深入,不断搅动中国周边的钓鱼岛、东海、南海问题,挑拨原以陷入漩涡的中日、中菲、中越等双边关系,使的中俄再次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从中国看来,俄罗斯是中国同病相怜、一衣带水的兄弟。对于俄罗斯来说,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可以更好的制衡西方国家。

  虽然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为了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在制定内政外交政策和采取行动时产生某种倾向——与自己有更多共同利益的国家靠近。这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盟,但是这种相互靠近的举动以及随之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结盟”的某种实质,这也是美国自身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所造成的。

  正值习总访美前夕,美国可以掂量掂量自身重量,不断重返亚太务必使中国与俄罗斯绑在一辆战车上,凭借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和中国的工业总量,在欧亚版图制造这样的超重体量的竞争对手,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2015-9-19欧亚美智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