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忽悠?储备土地为了控房价

火烧 2010-01-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揭露地方政府通过储备土地控制房价的实质,指出其背后土地财政与房价上涨的关联,分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民众不满。
忽悠?储备土地为了控房价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感受到来自国务院“控涨房价”压力的地方政府而言,“手中有地,控涨房价才能不发慌”。
当下,北京、上海等全国楼市的一线城市,都已准备筹划实施新一轮的土地储备计划,北京甚至准备了高达1000亿元的投资总额。而在这背后,实际上是来自国土资源部的督战。
 一切只是为了让北京市政府手中拥有足够的“房价控涨”的话语权——土地。“储地”只是手段,“供地”才是根本目的。“如果这个计划能顺利实施,到2010年底,我们手中至少有4500公顷的熟地可以向市场投放。”前述土地储备中心的内部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尽管4500公顷的“熟地开发”计划不可能一次性在2010年投入市场,但在2010年中,北京市政府已经确定,向市场投放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500公顷,在这些土地上开发的住宅面积,将不少于3000万平方米,其中50%是保障性住房以及普通商品房。
咱中国人的智商就是高,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本领一个比一个会玩儿。明明是要更大力度地圈地卖钱,居然还能拐弯抹角地与国家现行房价调控政策挂上钩,其颠倒黑白的能耐真是空前绝后。
众所周知,房价暴涨的根本原因绝不在什么土地供应紧张或宽松上,而是在于房改政策上。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一个把人强制拉到沙漠,再高价向你卖面包和水的卑鄙行当。正如网友所说,土地财政,房地产商把政府绑架了;官商勾结,把官员绑架了;房地产泡沫,又把银行绑架了。而银行绑架的则是千百万储户的存款。在这个以官商腐败为主要特色的吃人行当里,坑、蒙、拐、骗、霸道、黑道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房改政策规定了企业单位自己不能盖房给职工分配,居民个人更没权力自盖房屋,剩下的出路只有租房或买房。租房,政府不造,或嘴上讲造廉租房,实质是玩画饼充饥,只见忽悠不见房。买房,买经济适用房,价格也不低,权势们还在里面穷搅和,让想买的买不到,买到的转手卖。剩下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买高价商品房。政策将人赶到了沙漠里,让你连饿带渴跟着“消费”的大车跑,车里卖的面包、水,就是再贵,你能说你不买吗?这时候,车上人高喊:不是我要涨价,是你们如此旺盛的“购买力”逼我涨的呀!我们有时骂开发商心黑,他们就是拉着面包来沙漠里卖的投机分子,确实可恶。但这样的“商机”是谁给他们制造的?谁?
政府从本意上来说,根本就没有调控房价的意思,就拿前一阶段国务院提出的四项措施来说,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这中间,“适当增加”是多少?增加一套适不适当?增加一万套适不适当?好像都并无不当吧?社会公众所知道的是,去年好像还颁布过什么70、90的政策,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有人为违背该项政策而受到追究吗?没有!所以,社会能寄希望于拥有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吗?你做梦吧!地方政府目前采用的基本“政策”实质是保护商品房,搅黄经适房,绝不建或尽量少建公共租赁房。二是要抑制所谓“投资投机性购房”。什么是投资性购房?什么又是投机性购房,在“价值多元化”时代,还有谁能说得清楚?我一家五口人,每人凭自己的身份证去买一套房,你说我是投资还是投机?再说,“抑制”一词则更显暧昧,为什么不用“取缔”或“坚决打击”呢?这就是依然给投资投机房地产留下了弹性空间,欲擒故纵,最后,肯定是他“抑制”他的,你“炒作”你的,屁事没有。三是要加强市场监管。这就更是一大笑话,这么多年来,哪年对房地产市场不是 “加大监管”,据说为了“增加管理力度”,目前负监管责任的部门竞达好几十个,可房价管住了吗?让搞乱市场的人去“加大监管”,不是笑话是什么?四是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安居工程是面向谁的工程?在一些地区,这只是对部分拆迁户的“安置”,并且,就连这样的政策,也被一些地区钻了空子,以安居工程立项,最后的房子却是作为商品房出售。尤其是“力争”一词,纯属哄死人不尝命,你就慢慢去等着吧。2009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全国共需投入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93亿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亿元,占70.6%,落实困难。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可能难以完成今年的建设计划。以如此节奏建设“保障性”住房,不到胡子白了房子恐怕也到不了你手上。现在,北京市政府“确定”:向市场投放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500公顷,在这些土地上开发的住宅面积,将不少于3000万平方米,其中50%是保障性住房以及普通商品房。看到了吧?50%是保障性住房以及普通商品房,这其中,保障性住房到底占多大的比例,只有天知道。而所谓的普通商品房还不就是高价房?
狐狸的尾巴是藏不住的,加大“土地储备”究竟为了什么,报道最后算是为我们点了题: 消息人士透露,在完成新一轮土地储备计划之后,按照目前北京市政府的考虑,将在商品房用地出让领域,逐步加大不设评标委员会的“价高者得”的出让方式,“引导市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适度鼓励竞争”,而这一切的幕后,实则是地方的财政收入有了保障。
还是要卖地,还是要让“地方的财政收入有了保障”,这就是“土地储备”的全部目的。“土地财政”的毒还得继续吸,并且还要变本加厉地吸!今天人民网《今日关注》做报道时,许多网友对这一顶级忽悠予以揭露。网友们一针见血地指出,平抑房价,手段多得是,比如按面积高额征税,比如停止商品房贷款,比如取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权,比如硬性规定房屋开发过程中的保障性住房比例,保障性住房没有竣工之前,商品房禁止开工,比如严格控制住房空置,对半年内不住人的,予以没收,最根本的,比如调整住房政策,鼓励居民自筹资金自建住房等等,这些措施,每一条都能有效抑制房价泡沫的产生,但政府会采纳这些积极的建议吗?从目前卖地财政的惯性冲动来看,从“价高者得”的出让方式来看,政府还没有这个打算。那些以天价从政府手中“批发面包”的开发商们,指望他们对沙漠中的消费者产生怜悯,而不提高面包的价格,这可能吗?
把谎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真令小民们开眼。现在总算搞清了土地资源部是干什么的了,原来他们就是中国土地买卖中的最大卖主,这一切,就是他们亲自“督战”的结果。开发商雇佣的“学者专家”们一个劲地扬言2010年房价将继续上涨,看样子已是铁定。房奴们,要圆住房梦,看样子只有等着上月球一条道了。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