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双十一”还能蹦跶几年?给你要完的九大槽点

火烧 2017-11-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35
双十一销售额增长放缓,商家面临库存压力与营销成本高企,平台竞争加剧,刷单现象频发,揭示双十一背后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1682亿!

  “双十一”节又开创世界电商日销售新纪录。  

  今年除了剁手剁手再剁手之外,甚至连晚会也格外令人瞩目了。今年的“双十一”晚会长达4小时20分之久,有超过一百名国际国内大牌明星参加,真可谓“大半个娱乐圈都来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是我们又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人间奇迹”?

  我说不是。

  双十一就如同一幅华美的刺绣,马云给你看了正面亮丽的图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背后凌乱的针脚吧。

  一、增长率直线下降?指数下降!

  双十一从2009年兴起,销售额增长从最初18倍跌落到三五倍,到现在已经连续两年维持在30%上下。经历了最初的好奇和疯抢阶段,又面临“双十二”、“年中节”等各种同类对手的竞争,“双十一”已经从刚开始的疯狂增长期逐渐进入了一个停滞的时期。

  二、一天的疯狂,半个月的寂寞

  从十月下旬开始,从淘宝到天猫的所有登录版面全部都是大写的“双11”,大部分天猫店铺也按照官方要求早早做了活动预告,群众们也填满购物车、勒紧裤腰带早做准备。于是十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商家的生意都淡了,而经过11号一天的疯狂之后,接下去至少长达二十天内,消费者们都难免囊中羞涩。

  最终算来,无非是积累和透支消费,这一天巨额销售量的背后是几十天商家生意惨淡的苦果。

  三、谁来为巨额广告投入买单?

  一份天猫商家的调查问卷显示,总销售额中投入到推广营销上的比例,最少是20%,有的达50%甚至更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上的投入,普遍在10%以下。这是多么明显的本末倒置!

  平台是赚钱了,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巨额广告的压力下,缩水的难道不正是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吗?

  四、死的不仅是无知的人,还有被迫的人

  有个小卖家,按照天猫指示精神,为双十一备了90万的货,当天卖出35万,于是他几乎所有的资金都被压在剩余的库存之中了。

  这绝不是个案。每年双11前,天猫都会组织商家到杭州开会,动员备货。但是备的货在当天只卖出不到一半,大量的商品积压在仓库里。不少卖家被这些库存压得喘不过气,缺乏周转的资金。,如果短期之内贷不到款,不难想象到他们的结果。

  五、主场不是你想进,想进就能进

  只有在双十一前表现较好的商家,才能够有机会进入双十一的主会场,这就导致了在双十一期前,店家的刷单现象格外严重,每年的双十一前几个小时都是交易最为疯狂的阶段。

  每每双十一临近,刷单的新闻都会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譬如《生活日报》有一篇报道红遍全国:天猫家装e站济南站投资人爆料称,他们双十一在天猫上的营业额是刷单刷出来的,他还自掏腰包为自己经营的9家加盟店在两年时间刷单2700万元。报道称“500商户刷单近15亿”,而天猫上商户多如牛毛,可以想见,这些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六、这年头学不好数学都不敢剁手

  今年双十一在创造了“”史上最高销售额”的同时,大概也创造了“史上最复杂销售规则”。  

  

  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看起来是优惠多多,其实每一个都有使用条件,甚至是环环相扣。大量的繁复规则使顾客厌恶,失去了购买的欲望。

  双十一活动规则,能看完算我输。

  有钱人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繁复的优惠活动,没钱的人沉沦于优惠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一时冲动买了,把平时舍不得买的也买了。

  七、买前笑嘻嘻,买完***,说的就是你

  看看衣柜里堆满的衣服,去年双十一买的那些都没来得及穿几次,再看看书架上的书,从买来那一刻起就躺在架子里落灰,有的连塑封还没有拆开。

  唉,再看看购物车里早就长草的的新衣服和新书,买还是不买呢?正纠结时,抬眼瞟到“巨额”优惠,心一横,此时不剁手,更待何时?

  双十一里买过的那些物品,就像一场狂欢后的狼藉,支付的那一刻,是内心最快乐的时候,而当快递终于到来,拆开包裹,新鲜感褪去。就像宿醉醒来,再也不觉得饮酒美妙,它们好像一堆无用的垃圾,被费力而不情愿的放在狭小的房间里,再也不会去看了。

  八、近期最低价格?不存在的!

  天猫规定了双十一主会场的价格是当年九月份到十一月份的最低价格,可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淘宝商家在“双十一”期间,大量采取先涨价再降价的方式。实际上在2016年“双十一”中,只有17%的商品为全年最低价格。

  现在的“双十一”越来越依靠外在的手段——天价的广告、虚假的折扣、虚假的销量支撑其巨额的成交量,可以说它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目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成为一种电商巨头控制下对巨额利益的攫取,以及互联网商业虚假繁荣的表面文章。

  双十一是电商巨头制造出的一幕华丽的大剧,买家和商家只是这幕大戏中默默搬砖的蝼蚁,而站在万里高空中俯瞰芸芸众生,赚取最大收益的是马云。

  马云可能不太知道怎么演戏,可是“轰轰烈烈”的双十一告诉你,资本家的功守道,他真的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