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李华亭: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们一个问题

火烧 2016-12-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李华亭通过新闻联播内容引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重点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及社会革命的重要性,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李华亭: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们一个问题

 

  今天晚上在新闻联播中,有一条是习总书记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起各大院校热议,在其中我看到有个院校叫某某马克思主义学院,耶---?我们国家还有这么一个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院?我正有一个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不知道该问谁呢,我想问中央党校?可我知道他们好像对马克思主义已经不感兴趣了,我想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可他们好像是研究统战的,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那可太好啦!我马上到网上去查访,一查,嗐!马克思主义学院到处都是,原来中国的各大院校几乎都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这可真怪我孤陋寡闻了,我还以为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呢!那我的这一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就请各位大仙们给看看我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解对与错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贯穿人类社会全过程的一对基本矛盾,马克思对这对矛盾是这样描述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就到来了,对于这些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句话是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如果大部分人都说这个社会不错,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继续存在下去,“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能忍受这个社会时,那么这个社会可就要悬了,可能要被推倒重来了。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句话是说,一个社会形态也不是生产力想推翻就轻易地能被推翻的,它有警察、有军队、有国家机器,它会保持对生产力的控制,它会本能地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会千方百计地防止人们的破坏和颠覆,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那是3700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没有这样一个牺牲,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句话是说,人们在社会上都生活得心平气顺的时候,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高涨。新中国成立后,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两弹一星”和工业化体系就是在那种环境下实现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跃进”,现在也可以这样说,历史上的“大跃进”也不是谁想搞就能搞的,它得有亿万人民群众的响应,而这种响应正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认同。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句话是说,当人们生活在政治腐败、环境污染、两极分化、道德堕落的社会里,整天面对的是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养老难,生活在这种满腹怨气的社会里,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肯定高涨不了,生产效率肯定增长不了,社会生产力就会被束缚在人口萎缩、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的悲惨命运中,根本谈不上发展。

  “当生产关系成为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就到来了”这句话是说,当人们已经无法忍受社会弊端时,人们就会起来革命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发动,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没有这样一个压迫,中国人民是不会轻易起来革命的,因为革命是要掉脑袋的。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出我的结论:

  第一,生产力是指人,而不是指物,生产关系是指社会。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说,是指“人民,只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第三,有人却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想这就不对了,因为科学技术只能改变人的生产条件,而不能决定人的思想意识,科学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操作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它不可能决定社会的走向,那种鼓吹“科学技术第一论”,是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歪理邪说。

  第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说,是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每一个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我们不去创造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生产关系,而去打造什么“公民社会”,这是十分不应该的,而且一定是徒劳无功的。

  第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全过程的矛盾,它是普遍矛盾而不是特殊矛盾,因而它不能作为区别各个社会形态的本质标志,这就像人一生都要吃饭,但我们绝不能把吃饭当成人生各个时期追求的目标一样,我们也不能把“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个人类发展全过程的矛盾,作为某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更不能作为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阶级社会里的主要矛盾,只能是该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奴隶社会必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必然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看不到这一点,那就是政治上的无知,而故意抹煞这一点,那就是对本阶级的背叛!

  请问各位专家,以上我的观点对吗?我还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那部分弊端,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却把生产关系中的公有制改革为官僚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和国有资本等混合资本所有制,把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盲目发展的、由市场起决定作用而不是人民群众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把按劳分配改革为按生产(资本)要素分配,结果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归纳的问题那样:(造成)“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现在,党的十九大明年就要召开了,十九大报告目前就要着手撰写了,那么在存在的问题方面如何写?我看还是要基本照抄十八的,可能有所变化的只在“一减一增”上,一减,就是在腐败蔓延的趋势有所扼制,一增,就是在经济下滑方面已经成为新常态。造成经济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产能过剩,一方面是由于需求严重不足,产能过剩不就是因为无计划发展的结果,内需不足不就是因为老百姓手中没钱嘛。其实造成这种经济萧条的现象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那可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里所独有的东西呀,社会主义是绝不会出现这一问题的呀!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这样一个官僚资本、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里,广大人民群众这个被边缘化的生产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束缚,难怪现在有些人提出,下一步改革要以人民群众的忍受力和承受力为底线,我看这些人还算是明智之人,不过我还是要奉劝这些人不要这样做,我要郑重的提醒这些人,如果拿人民群众的承受力作底线,那是很悬的,那是你们在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最好你们把后果想好喽再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