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计算机能“思考”
“思考”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最能体现人的智慧。但计算机能思考吗?能。不过,计算机的“思考”只是对人脑思考过程的一种模拟。
大家知道,人们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总要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据。计算机也不例外。为了使计算机有知识,首先要解决如何把知识表示成计算机能够接受、储存、检索、使用和修改的形式。
如同人脑要对信息进行组织存储一样,计算机也要用有效的方法对所存储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
到了这一步,计算机距离“会思考”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们再为其加上相应的推理机制,使它能根据已有的知识作出自己的判断,或者推导出“新知识”。
在计算机中,“思考”过程都转换为一条条计算机指令,依次执行这些指令,便可得出相应的结论。按照某种次序组合起来的这一条条计算机指令就是程序。这种程序是由计算机工程师设计,并事先装入计算机的。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计算机中有“老鼠怕猫”这么一个规则,又知道C是一只猫,而M是一只老鼠。那么,“M怕C吗?”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
![]() |
针对这一问题,实际上在计算机的知识库中存储了两个事实和一个规则:
事实1:cat(C) (C是一只猫)
事实2:mouse(M) (M是一只老鼠)
规则:afraidof(x,y):-mouse(x)& cat(y)
(如果x是老鼠,并且y是猫,那么x怕y)
向电脑提出的问题是:
?-afraidof(M,C) (老鼠怕猫吗?)
现在计算机按照给定的一套推理机制进行“思考”。从知识库中已有的事实发现,原来C是一只猫,而M是一只老鼠。于是,根据知识库中同时存在的一条规则,只要把变量x用M代替,变量y用C代替,就可得出结论。于是计算机将回答:
是的
由此可知,计算机的“思考”过程,实际上是用符号计算的方法来模拟人脑思考。这说明,计算机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可以这样说,人的思维过程一旦有了规律就可以由计算机来(模拟)实现。但是,人脑在发展,计算机是人制造的,从这点看,计算机只能部分地代替人脑,而不能完全地代替人脑。
关键词:计算机思考 模拟 推理机制 计算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