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阳谋
“阳谋”一词,是毛的发明。但说到“阳谋”,“郑伯克段于鄢”恐怕是中国历史最著名的“阳谋”之一。郑伯即春秋时代的郑庄公,他的母亲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弟弟段。庄公登位后不久,根据他母亲的要求,将段分封到京地,称为京城太叔。大臣祭仲觉得太叔段占据京这个很大的都城,将来势力一大,会威胁到国君的安全,因而进行了劝阻。郑庄公却说:这是母亲姜氏的意见,自己不敢反对。祭仲劝他不要让姜氏和段的势力发展起来,庄公也装出不在意的样子。太叔段到了京以后,首先使郑国西边和北边的城邑在接受郑庄公统治时,也同时接受他的统治。他看到郑庄公没有什么反应,于是,便进一步把西边和北边的城邑变成自己的私邑,力量愈益扩大。公子吕把这件事告诉了庄公,劝他快采取行动。庄公又坦然地说:“他们这样做是自取灭亡!”太叔段看到郑庄公对他不闻不问,就积聚粮草,准备武器,训练军队,并勾结姜氏作内应,计划偷袭郑国的都城。郑庄公早就有了准备,听到这个消息,就对大臣们说:“是时候了!”他命令公子吕统率兵车两百乘讨伐京城,京城的人民起来反对太叔段。太叔段逃到鄢,庄公亲自带兵伐鄢。大叔段又逃到共,他的势力被彻底击溃。郑庄公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郑国是一个不大的国家,却成为了春秋初年首先在中原地区称霸的诸侯国,这与郑庄公高明的斗争策略有关。
春秋时期,在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方面,毛泽东称道的晋楚城澈之战,以弱军打败强军而闻名,其中胜者晋文公所采用的也是“退避三舍”以诱敌深入的斗争策略。毛曾教导江青说:“军事上是有进有退的,没有大规模的后退和转移,就不能麻痹敌人而最后得到前进和进攻。在政治斗争中,许多的时候是需要忍耐和妥协,没有妥协不能争取群众,也不能得到多数的同情。只有看起来是让步和妥协,才能选择到最好的进攻时机。每次我们的后退和妥协,包括一定程度上的检查,都是使我们的对手发疯的条件,让对手到了得意忘形的时候,他们的弱点才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发起进攻了。”毛泽东自己就是以退为进的高手,在指挥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战斗中,面对国民党军队几十万大军的疯狂围攻,毛泽东率领的正面红军并不正面出击,而是暂时避开敌人的锐气,诱敌深入,实行“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策略,拖得敌军筋疲力竭,士气沮丧,充分暴露其弱点之后,以逸待劳的红军,看准敌军中的弱者或孤立者,一举歼灭,获取了全胜。1947年3月,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率领23万国民党军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当时,解放区广大军民对胡宗南的进攻毫不示弱,纷纷表示坚决保卫延安,把胡宗南的军队消灭在延安的大门外,根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等丰富经验,毛泽东填密地分析了蒋介石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的战略企图,并比较了敌我双方兵力情况。经过全面的综合分析,毛泽东作出了决断: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只有我军暂时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让敌人占一点地方背上包袱,我军才能轻装上阵,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我们部队少,硬拼是要吃亏的。可惜江青不能得其真传。
毛泽东所赞赏的李世民也是非常善于以退为进的,一九二○年毛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曾说,李世民是草莽英雄,“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晚年还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一再流露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赞赏。但是李世民对吐蕃的战争从来没打赢过。唐时吐蕃强大,屡屡入侵中原,李世民不得不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表面上说得十分罗曼蒂克,实际是李世民打了败仗不得已才嫁过去的,开始还非常看不起吐蕃。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打了不少大胜仗,消灭了西突厥的野心家贺鲁,取得了西突厥倾心相附,也打败了东突厥叛乱,还灭了高丽和百济,可是对吐蕃的战争也没有打赢过,反而有两次大败。高宗逝世,武后一方面勤修政治提高国力,多次打败了吐蕃的大规模入侵,另一方面年年向吐蕃提出和亲。因为她看穿了不是吐蕃的人民要打仗,而是把持了权力的论钦陵集团好战。吐蕃人民苦于征役,看到汉族年年提出和亲,知道带来战争和灾难的不是汉族而是论钦陵集团。终于吐蕃的赞普杀论钦陵集团二千余人,论钦陵自杀,一度和汉族关系改善。
可见,以退为进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还在于能否让人民得到教育,这就是“阳谋”跟“阴谋”的区别。毛泽东最看重这一点。他千方百计让人民参与诸如反右、大跃进、社教和文革等,他强调“一个不杀”,1959年达赖要逃走,也是毛下令网开一面,这在右派眼中,自然又成了阴谋了。毛让右派自己打倒自己,逼迫右派们一次又一次地表态,尽现其愚蠢和自私,给人民留下一个个历史见证。1967年国庆节,民革中央副主席张治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时,曾亲口向毛泽东道出了自己疑惑:“主席,你走得太快了,我们跟不上!我一向以为共产党的干部都是好的,怎么一下子这么多的好干部都变成了走资派了?”但后来的历史证明,是毛泽东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才真正看透了官僚阶层的本质及其演变趋势。因此,尽管经过30多年的抹黑,人们现在明白了:“原来党内真的有走资派啊!”毛泽东的老三篇之一《愚公移山》说道:“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在这篇文章中,毛向全党指明:“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的“阳谋”虽然令到右派恨之入骨,但是他们却从来学不会,因为右派从来没有把人民放在眼里,从来没有代表人民利益,他们最大的能耐,不过是像智叟那样,玩点造谣的小把戏罢了。(本文出自百韬网,转载请注明)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