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工程控制论在全世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互联网是工程控制论在全世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用《资本论》解决中国的内忧外患(33)
钱学森同志为了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于1983年发表了《工程控制论》的修订版,并写了序言《现代化,技术革命与控制论》。所谓现代化就是在工程控制论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自动化。
第一,工程控制论的建立
工程控制论始于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开始。工程控制论的建立是控制工程系统的技术总结。从工程技术提炼到工程技术理论,即技术科学。有了技术科学,又发现生物生命现象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用同样观点来考察,从而建立了生物控制论。再进而发展到经济控制论以及社会控制论。
理论控制论的对象是物质的运动,但不是物质运动本身,而是代表物质运动的事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有些关系是直接的,有些关系不直接,要通过信息通道,表现为信息。为了控制要使受控对象按我们预定的要求行事,我们还要加入若干控制量和控制量与事物因素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事物因素、信息和控制量形成一个相互关联体系,表现为可以用数学表达的一系列关系。关联必须以数字形式定下来,也就要有定量。现代控制论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定量的关系预见整个系统的行为。
第二,工程控制论的系统
控制论的对象是系统。所谓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一个蒸汽机自动调节是一个系统,一部自动机器是一个系统,一个生物体是一个系统,一条生产线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体系是一个系统,一项科学技术工程是个系统,一个电力调节是个系统,一个铁路调度网是个系统,还有,一个经济协作区是个系统,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系统。有小系统,有大系统。也有把一个国家作为对象的巨系统。有工程系统,有生物系统,也有既非工程也非生物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系统需要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材料、和信息。也需要对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生物系统的组织是一种自组织,能够根据环境的某些变化来重新组织自己的运动的工程系统就是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论研究系统各个构成部分如何进行组织,以便实现系统的稳定和有目的的活动。由于机械自动调节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控制论科学。控制论原理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系统、生物系统、高级神经系统。
第三,工程控制论的控制
对各类系统的控制,不考虑它们的具体结构特点和物理特点,而只考察它们的共性,就会发现,它们对输入信号都作出相应的反应:接受输入观测状态,算出误差,形成控制等。这一切都是以各种信号的形式完成的,从这个观点看来,所有控制系统可以说它们的任务都是以信号的形式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因此信息理论与控制理论是有密切关系的。
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都离不开信号的接发、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在初等控制系统,如温度调节装置、伺服机构等中的信号是直接以电压、电流或机械位移等物理量表现出来。但是在复杂系统中却需要大批量采集和传递数据,而且还要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为了提高传递速度和可靠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这些信号必须用更抽象的方法表示,如用各种具有纠错能力的二进制码来表示,还要有一整套高效率的通讯网络来传输信号,以保证实时地把足够的数据送到需要的地方去。所谓信号是指某些物理过程,它的变化可以受到控制,而且可以通过某些介质进行传播,例如电压或电流的变化,电磁波或声波的变化和传播,光的调制与传播。机械位移,压力变化等,都可以成为信号,从而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息。
第四,互联网是工程控制论在大系统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各种信号数字化,即用各种编码的形式传输信号,用计算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这显示了在控制系统中信息传输的特征。
自动控制技术早已超出了局部过程的调节和伺服机构这类个别装置自动化的有限范围。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生活要求整个企业、部门、行业的管理自动化。这种在大范围内进行管理或控制的系统叫大系统。在这种大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传递方式已大为改观,绝不是一个齿轮或几根导线所能胜任的。只有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传递系统所必须的信息。现在的互联网就是这种网络。
综合上所述,因为互联网现在是全世界的互联网,所以,互联网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工程控制论在全世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对各种系统控制的应用。
劳动者2016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