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概念的辨析
资本概念的辨析 ——人类历史的探讨(27)资本主义在西欧已经存在了三百多年,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在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时候,人们还把资本主义当做生产发展的最好的生产方式。其原因就是对资本的概念缺乏认识。资本是什么?有三种解释:亚当斯密的解释是,“所有的资财,如果足够维持他数月或数年的生活,他自然希望这笔资财中有一大部分可以提供收入,他将保留一适当部分作为未曾取得收入以前的消费,以维持他的生活。他的全部资财于是分成两部分。他希望从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称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供目前消费。”简单说,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按照这个解释,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家把自己的财富希望取得收入的部分作为资本,在生产、交换、交通中取得利润的活动。按照这个解释,资本就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货币、商品。因此,在原始社会中,棍棒、石斧就是资本!马克思批判说,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货币、商品才是资本。西方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直到今天,资产阶级信奉的就是亚当斯密的资本的概念。斯大林的解释是,“资本是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特别注意,这个概念是斯大林的概念,绝对不是马克思的概念!人们把这个概念看成是马克思的概念,是对马克思的侮辱!斯大林为什么要给资本下这个定义呢?是为他的名为社会主义实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服务的。按照斯大林的定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存在价值、商品、货币,但不是资本!因为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存在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就不存在资本。斯大林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编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这个教科书中,采用偷换概念的鄙劣手段,把《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的资本经济偷换成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他这样做,就把《资本论》说成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就把资本主义说成是社会主义!虽然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斯大林的这个谬论垮台了,共产党失败了。但是现在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迷信斯大林的资本概念,还迷信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垮台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恩格斯的解释是,“资本是什么,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商品,以便从商品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货币作为资本,变成商品,以便从商品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是在市场经济中实现的,市场经济是资本活动的舞台。所以,通俗地说,资本就是货币在市场经济中,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运动、过程。货币、商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在人类历史上恩格斯说存在了7千年,在中国商朝开始存在了5千年。它们并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货币作为资本在市场经济环境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中,才是资本的条件、资本的元素、资本的表现方式,因而才成了资本!一旦它们脱离了用钱赚钱的活动的时候,它们的资本的性质就不存在了。马克思说的消灭资本,就是取消货币的资本性质,就是取消市场经济的环境,就是取消货币的赚钱的活动,就是取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的资本性质! 恩格斯的资本定义,是在介绍《资本论》的时候形成的。1867年10月12日为“莱茵报”写的书评中说,“马克思从阐述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开始;其中最重要之点,早已在一部单独的著作中发表过了。然后他转到资本上,而这里我们立刻就接近到本书的中心点了。资本是什么?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商品,以便从商品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由此可见,《资本论》论述的中心点就是货币作为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了货币作为资本的赚钱的过程。货币所有者为了在产业中赚钱,就要把一宗货币投入到市场中去,马克思把这宗货币叫做货币资本。货币所有者就成了资本家。资本家把货币资本分成两部分:不变资本c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v用来购买劳动力。资本家把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用来生产商品,这个生产过程马克思叫做生产资本。把生产出的商品叫做商品资本。资本家把商品资本售卖以后就获得了“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就是利润!这就是资本的概念的全部内容!也是资本主义赚钱的全部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的赚钱活动分为三部分:生产部分、流通部分、分配部分。第一卷,讲的是资本家的利润就是工人无偿地创造的剩余价值m。资本家用可变资本v在劳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签订合同,v就变成了工人的工资。可见工资不是劳动的结果,而是交换的结果。不是劳动产品的分配,而是从资本家腰包里掏出来的。工人的劳动生产了v和超过v的部分,超过的部分马克思叫做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方法:靠延长劳动时间增强劳动强度生产的是绝对剩余价值。靠提高劳动生产力即使用机器、科学等生产的是相对剩余价值。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就越多!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你,相对来说就减少了工人工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积累起来就变成了资本,所以,资本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物!既然剩余价值是工人无偿地创造的,理应归工人所有,所以资本就是工人阶级的财产!第二卷,讲的是资本即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家要把剩余价值变成货币,就必须不断地在市场上购买,不断地生产,不断地售卖。购买、生产、售卖就形成了资本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货币资本要不断地得到更新,得到补充,就形成了资本的周转。这种循环和周转就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循环和周转。顺利的循环和周转是保证资本家赚到钱的条件。问题是在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的条件下,循环、周转时时刻刻不是停留在货币资本阶段,就是停留在生产资本的阶段,就是停留在商品资本的阶段。因此,当商品资本销售不出去的时候,货币资本收不回来,不是生产资本停顿,就是货币资本缺乏。因此,资本主义危机是必然的!危机是由个别资本,不断地发展到行业资本,由行业资本发展到全部资本。所以,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既是资本赚钱的前提,又是引起资本危机的条件。第三卷,讲的是资本的分配。资本的分配就是剩余价值的分割。剩余价值以利润形式出现,资本家要完成赚钱的活动,就要把商品资本售卖出去。因此,就要确定商品资本的价格。最初,商品资本按照价值出售,商品资本的价值=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商品按照价值出售就获得了m。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商品资本就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利润。由于竞争利润就变成了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就是一般的利润率。有了一般利润率,任何资本家就用自己的成本可以很容易计算出自己应得的利润。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就是商品资本在市场上以市场价格的波动形成的。所以,市场是为形成一般利润率服务的,绝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服务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利润率趋向于下降,这种下降既是大资本集中的前提,又是中小资本灭亡的条件。所以,资本主义的阻力就是来自于一般利润率的下降!或者说资本的限制就是资本!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从生产资本中分离出来商业资本和金融业资本,出现了银行,出现了资本的集中即股份制度。形成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业资本。股份制度实际上就是消灭了私人资本!随着借贷资本的出现,利息代替利润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在这个时期,人们再也不需要把资本投入到产业中投入到商业中,而是投入到金融业中,例如股票业、保险业等等,从而实现了货币在金融业中直接赚钱!到了这个阶段,金融危机首先发难,接着就是资本主义的总危机! 由此可见,资本是一宗货币在市场经济中赚钱的活动这个大概念。这个大概念,既包括货币的购买、生产、售卖的全过程,又包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的循环周转过程,还包括商品资本的价格不断变动的过程。所以,斯大林仅仅把生产阶段的剩余价值抽出来,作为资本,而把剩余价值的流通、分配过程,看作社会主义那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的实际和《资本论》联系起来,就能得出一个无法否定的结论: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论》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而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劳动者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