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荣:说说纲举目张及“捕鱼” 说说纲举目张及“捕鱼”
说说纲举目张及“捕鱼”
李培荣
我们信奉或拥护科学社会主义,就要信奉或拥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要用它们的基本原则来作为我们认识事物和做事的标准,不应有两个标准。
人和思想是重要的。但是,人能否做事,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即人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结果(目标),对社会的价值怎样,更能显示重要与否。我们对待社会主义也应如此。那么,社会主义的作用目标是什么呢?对未来的社会,马克思说过:“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1〉毛主席也说过:“过去我们同农民在土地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个联盟,现在农民不满足了。对那一次得到的利益,他们有些忘了。现在要有新的利益给他们,这就是社会主义。”“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只要合作化了,全体农村人民会要一年一年地富裕起来,商品粮和工业原料就多了。”〈2〉社会主义的作用目标所以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其原因在于:社会制度是应社会成员保护与发展共同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社会制度是为社会成员的生存、安全与发展、富裕服务的。而社会成员的生活发展、富裕是带有共同性、整体性的。这就客观地要求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的服务,也是具有共同性、整体性的,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以往的私有制的社会制度,主要是为统治阶级即剥削阶级服务的,由于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故私有制的社会制度是为少数人的富裕服务的。作为社会制度的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因为它的统治阶级即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是全面为社会成员服务的。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服务目标是人民的共同安全,共同富裕。这也是民心的集中所向。社会主义如果离开了民心所向的这个目标,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本应有的社会价值。有的人对共同富裕不感兴趣。这是个别人的一种爱好,只是个别人或者是极少数人的意愿,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整体意愿,也不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更不能更换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的应有的目标。
人民的共同安全、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作用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作用,才能达到的。这样,无产阶级就要进行阶级斗争,夺取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政权,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以实现社会主义的作用目标。
一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后,反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的阶级斗争是否就会熄灭呢?无数社会实践表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阶级斗争仍会存在。这是因为:1.对国家统治的权力代管制,存在脱离人民群众的可能条件,会产生官僚利益集团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推行修正主义路线。2.存在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有利于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潮,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泛滥。3.采用或利用以资本和雇佣劳动为运行核心的市场经济。如果没有资本与雇佣劳动,就不存在市场经济。然而,“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马克思语〈3〉)因此,运用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与按资分配,必然会产生剥削。4.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搞“颜色革命”,即和平演变,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样,对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讲,就存在着滋生新的资产阶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土壤,存在阶级斗争是必然的事儿。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新的资产阶级,为了保护与发展本阶级的利益,本能地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然而,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为了保护与发展自身的利益,也是本能地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两条道路的矛盾与斗争,就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形成了阶级斗争的焦点。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来夺取国家政权,同样也要用阶级斗争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发展与作用目标的实现。毛主席说:“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且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主题,就是纲。提起了这个纲,各项帮助农民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一切都有统属了。”〈4〉“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5〉“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6〉我们怎样来理解这句古人留下的成语呢?纲与目是连在一起的鱼网。纲是鱼网上的总绳,举纲能带动从属的网眼张开,即张目。这里,纲起带动作用,带动目的张开。古人说:“举一纲而万目张。”(汉·郑玄《诗谱序》)它喻示着我们做事的一种方法,要抓住主要的事带动其它的事。但是,纲举目张,是为了往河海里撒网捕鱼。所以,鱼网是捕鱼的工具,举纲张目是手段,都是为捕鱼这个目的(目标)服务的。在社会生活中这种事是常有的。我们在轻轨附近常能听到火车开过发出“喀哒、喀哒”的声音。司机驾驶开动的火车头,带动车厢前行,将乘客送到目的地。火车头也是纲,车厢也是目。火车行驶是事物(运载工具)在起作用。这里,整个火车(纲加目)是手段是工具,送乘客到站是目标。从这个生活事例里,我们可以看到纲举目张和实现目标的全过程。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逐步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题,是纲;其余的包括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等一切工作在内都是目。那么,可以说社会主义战胜了资本主义,这个纲的本身也是手段。这表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道路斗争本身也是手段。它不是为斗争而斗争,我们批判资本主义的道路,批判修正主义的路线,进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即抓纲的结果坚守住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从而带动目,就是使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各种作用得到发挥,以实现纲与目这个工具这个手段的目标即人民的共同安全,共同富裕。
如上所述,在实践上纲举目张,是要能捕到理想的“鱼”。就是说,纲举目张,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效果,即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能够实现自己应有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执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路线的过程。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呢?目标又怎样能实现呢?
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方面的主要作用是:1.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巩固与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保护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和发展,永葆社会主义的江山不变颜色。2.坚守为科学社会主义服务的法律体系和国民行为准则。3.坚持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事业服务。4.对人民群众坚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方面的主要作用是:1.高度发展生产力,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强国富民,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2.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3.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人与人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坚持劳动者参与经济管理的制度。
毛主席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7〉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这就表明,上层建筑来源于经济基础,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通过作用与反作用的自身功能为经济基础服务。所以,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的作用,总的是要保护与促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发展的。从上述的生产关系的主要作用上可以看出,生产关系作用的总合目标,就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其中关键的作用目标是消灭剥削、人民的共同富裕。而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同步进行的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成本)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成果(部分产品)做了等价交换后,劳动者用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即利润,它既是剥削的对象,又是富裕的源泉。谁能得到这种利润的分配,谁就能富裕起来。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实行按资分配的,劳动者用剩余劳动创造的利润,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可以无偿的占有,就是说只有剥削者少数人能富裕起来,广大被剥削的劳动者是不能富裕的,两极分化就存在着固化状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即企业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成果,除了国家的和必要的扣除外,全部分配给劳动者,中间就不存在剥削的环节。这样,贫富两极分化就可以逐步消除,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就能逐步实现。
上面说过纲举目张了,下面该说到“捕鱼”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说过:“生产力增长再也不能被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所束缚了,工人群众自己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当他们已经这样做的时候——这样一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不再是对立的存在物了。那时,一方面,社会的个人的需要将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8〉这里,马克思指出了生产力增长不能被剥削所束缚,工人群众应当占有自己用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即利润,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这些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原则与途径。现在,我们正是应该按马克思教导去做的时候了。就国内的实际状况来说,我们既要遵守国家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内容,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又不能割断同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联系。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不可回避的复杂的现实。在具体办法上,我们可以建议: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只有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才能组织管理生产,才能拥有利润分配的权利。所以,要使企业劳动者进入到生产资料直接的事实上的所有者队伍里,才能有当家做主获得利润分配、共同富裕的可能。根据科学测算可以得出,在利润中企业劳动者用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大头)和净资本增值(先进生产工具)的比例,在国内的私有制企业和混合制企业里,让每个劳动者用自己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利润)每年所得转化为资本(股份),投资于本企业。劳动者由此取得利润的分配权利。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劳资分离融合为一体,包括知识劳动在内的全体劳动者有了当家做主的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劳动者三位一体的真实身份,是为自己劳动,必然更能发挥劳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内需增加和GDP高度发展增长有了可靠的持久的保证。这样做的结果是,随着劳动者整体投资每年的积累份额增加扩大,使私营企业变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集体)企业,保持着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样做的结果是,既能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高度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初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符合人民的整体意愿,又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有望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人民共同富裕)而走出初级阶段,进入中高级阶段。对于国有企业应在做大做强做优的同时,对劳动者要认真实行按劳分配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的原则,采取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好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以实现消灭贫富两极分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2〉《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6、197页1977年4月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0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4〉《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20页
〈5〉《中共中央文件》中发(1976)4号,《毛泽东思想旗帜网·毛远新整理的毛主席指示》2015-9-28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242页,《民族复兴网·毛主席关于继续革命语录》第59条2015-9-2
〈7〉《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9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04页
(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