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李甲才:胡作非为必陷入山重水复无出路——评析经济困局与各级负责人怠政内因   胡作非为必陷入山重水复无出路

火烧 2016-08-23 00:00:00 时代观察 1052
文章分析当前经济困局与政府财政压力,探讨房产税征收及改革路径,指出虚拟经济与资本运作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揭示政策与资本运作对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影响。

  胡作非为必陷入山重水复无出路

  ——评析经济困局与各级负责人怠政内因

  李甲才

  2016.8.21

  强刮硬割、深抠重剥索取税费的劫数终于到来了,胡乱大把花钱的日子难以为继了。几年来经济下滑一月紧似一月,各级财政收入一日紧似一日,不少地方发放工资都捉襟见肘。钱短了就要想法找门路,开征房产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势在必行。楼继伟7月23日在G20成都会议提出,“将义无反顾征收房产税”,绝非个人行为。财政部长管钱,他不提谁提?

  要钱是最简单的事,钱多了政府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即使不开征房产税,也会巧立名目在其它方面出手。除社会主义制度外,古有之规,都是眼睛向下盯向群众,还能在什么地方索取呢?所谓的经济改革,完全依照这个逻辑展开,只在钱上盘算。掌握了党政大权的走资派团体执政方向转变,搞生产太麻烦,自然不愿干,把职工视为包袱早已甩开,又高叫解放、发展生产力作遮掩。“中特社”持续至今已积重难返,“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纪念刘和珍君》1926年4月1日)。

  1992年,邓南巡遥发“命令”,已经灭亡了的股市再度恢复。搞生产和农民种地一样辛苦薄利,天赐良机,相当数量的企业抛弃生产经营以优质低耗实现高效益,转向了股改上市圈钱,也如愿以遂如天上掉馅饼一样坐收巨额红利。股市恶意利用了股民幻想发财、祈盼坐享其成的弱点,纷纷把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攒的活命钱投向股市交易,几乎全打了水漂。这反过来又直接削弱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密度。

  官僚资本买办资本比民族资本更为贪婪腐朽,内外大资本股东合伙频使伎俩暗箱操作,股价飙升。国务院温总理适时推出股权分置改革,以2元左右价格拿到的原始股抛售做空,内外寡头操动键盘均赚得钵满盆溢。海量资金股民账户流入了盗贼式的利益集团手中,诱发了虚拟经济迅猛膨胀,极大地刺激了“以钱赚钱”的社会肿瘤极速泛滥,与惨淡经营有了不可思议的天地之别,阻碍了生产的正常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上扬。“只有傻子才搞生产呢”,扭曲、瓦解了人们劳动致富的观念,且成为笑谈。

  1994年朱镕基主导税制改革,实体企业税赋大幅度增加。统筹、住房、医疗为主的“五险一金”使企业的非生产费用急剧上升,负担更重了。只有稍具规模以上的企业,才能在经营状况良好时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导致了全社会的生产规模持续萎缩。员工薪酬徘徊不前;雷厉风行破“三铁”,千方百计拓展内需怎能有效果?在此局势下迅速涌现出失业大军;面临就业的大量人员纷纷挤入财政供养队伍中。公务员招聘人山人海,几百人竞争一个名额就自然而然了。

  税赋征收提高撑起的巨额财政收入,相当一部分又经过财政口使公款消费向纵横快速蔓延,奢靡之风逞“盛况”空前之势。滥发钱物、肥吃海喝、公款(三公)消费、超标车多如牛毛。同时迅速拉大了官民分配差距,造就了巨大的既得利益者群体。衍生出阶级撕裂、鸿沟加深、对尖锐立,群体事件频发,维稳费用逐步增加到接近或超过军费。退休待遇双轨制在这种条件下出现,成了不易解决的难题。

  挥霍不完的狂搞办公场所的弃旧换新,类似人民大会堂一样豪华的楼堂馆所随处可见;频繁变换城区基础设施,开了合、合了开的拉链工程反反复复。

  在这种愈演愈烈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既催生了大面积的腐败蔓延,又雨后春笋般的产生了多如牛毛的各类中介、评估、检验机构,吸吮实体企业的“血液”。只要不是产品非常适销对路、附加值很高,企业大都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步履蹒跚的地步,也就不敢轻易贷款扩大生产规模。

  几十年破公立私,私有经济体制形成。允许地方政府举债筹措资金,各级官员在向私企发包各类工程项目中,动辄千百万、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短时便涌现出无数如《天方夜谭》般的暴发户,轻松赚取成千上百亿。海量公共资金流入私人承包方腰包,再高的工资收入,同承揽工程、采购项目的资方攫取的利润相比,都微不足道到跟没有一样,领导们怎能平静如水无所求?就是总书记、总理、委员长一年能有多少工资,拿到一个项目下来是多少?共产主义理想不提了,思想信念方面失去了调节限制,腐败自然泛滥成灾,买官卖官就成了普遍的公开秘密。

  同地方政府卖地财政捆绑在一起,把房地产业当成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官商学俱为一体,多方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福利分房取消,房价迅速暴涨到令购房者呲牙咧嘴的地步,各地房地产业飞速大干快上,催生了泡沫经济隐患,还被捧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处在此种社会思潮里所谓的建设投资,出发点都有了谋取私利的盘算。贯彻“八项规定”,纪委频繁巡查,追根刨底,限制了心照不宣的继续谋私企图。失去了利益的驱动,明哲保身就成了唯一选择,大面积的怠政出现了。尽管以问责制补救,仅能针对个别典型事例。当年邓小平用经济主义的杠杆手段刺激干部职工积极性,而今走向了反面,“中特社”栽绊在了经济问题上。千呼万唤出的妖魔复原不回去了。

  “中特社”钟情于私有化路线的泥潭不能自拔,卖完了中小国企,终于把手伸向了大国企。什么垄断、效率低下等,多方无良精英一齐口诛笔伐。情况极其清楚的国务院装聋卖哑,搞得当时国资委的李荣融不无委屈,在两会上诉苦“国企没搞大时嫌没大,国企大了却嫌大了”。“如果清楚上海以至北京的情形,就知道有一群蛆虫,在帮助权力者”,“使中国完结得无声无臭”。(《鲁迅书信集》下卷751页1935年2月9日)。

  《人民日报》2013年4月15日头版文章,《国企新姿,中国脊梁坚强挺立》(记者白天亮)。该文上方有4个桔红色的长方块形象图(制图:张芳曼),示意“2008—201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交纳税费”情况:“2008年1.78万亿元;2009年的1.94万亿元;2010年2.44万亿元;2011年2.97万亿元”。图上方的配文是“2011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8元,私营企业为3.2元,外资企业为2.3元。”(加黑的字依照原文)。这是公私体制企业对国家贡献大小的真实写照,而2011年国有经济占不到全国20%的份额,却缴了那么多税。走资派掌控国企的生杀大权,明明知道这些数字却眼睁睁的执意“混改”国企,“天作孽,犹可(为)违;自作孽,不可活”。

  大凡走资派掌握了国家权力,由社转资时期,必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呈现严重的卖国主义行径,踢踏起自己不能占有的国家财富时,都有毫无心肝的属性。中国属第三世界,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多年来“出口退税”,国内群众消费品高价,国外低价;购买天文数字的美国等债券,把其经济矛盾、危机转嫁到国内;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反复稀释人民手中的资金购买力;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任由其占领国内市场,严重冲击了制造业的品级提升。未与西方合资的航天、造船、高铁、北斗导航和军工等均突飞猛进。

  目前国内企业经济态势节节下滑,在这种局势下造舆论酝酿开征房产税,加大索取的广度,把手伸向群众,必将使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无疑是饥不择食。与商品房“去库存”和城市化自相矛盾,使本来就严峻的经济形势再雪上加霜,怎能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协调一致?自己内部掐去。

  多年来的情况表明不是平民群众不消费、爱攒钱,而是社会体制如翻烧饼一样,通过劳动获取稳定的生活来源没有制度性保障,工人农民失业如影随形。遍布全国的劳动力市场(人市)上的求职者,能责备他们为扩大内需不放开消费吗?

  不是小瞧顶层当权派,他们可能都是一个方面的行家里手,唯缺政治巨人取长补短,把各方面组成高效运转的完整“机器”。其思想和世界观决定、限制了能力和权力的良性发挥,扭转目前困局必然乏术,解不开“山重水复疑无路”这个难题。因为他们难以理解认识形成目前局面的根源在哪里?即使能看看入党申请书,功成名就后良知发现,囿于“中特社”的惯性,也在扭转大局上踌躇不前、无能为力。譬如,机构臃肿无所事事,冬夏仅工作6小时,又双休日,还要推迟职工退休年龄,进退失常,矛盾不?

  寄予厚望的自贸区,听不见有什么遏制经济增速下滑的声音了;能限制私有制经济、外资在中国的持续扩展吗?夺回丧失的经济主权;私企外资十分震惊的漏税逃税,敢全面清查把应收未收的收回来?祸国殃民的证券、股票交易市场,能制裁如强盗掠夺一样的黑幕操控行为?“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当然没有任何可能性;资金以各种途径流失国外能截挡得住?庞大到非常惊人的财政供养支付,能在资费和人数两方面减少吗?企业特别是国企不堪重负,能有扭转乾坤之手压下来,给点发展后劲的机会?历来以票治(收)税,能在全覆盖上有所突破,让公私纳税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中国又处在抉择的十字路口!

  附文:

  社会走向衰落的三大特征

李甲才

  阅读史书,浏览典籍,不同的社会内的朝代或一种时代走向兴盛和衰落,都有一些典型的共同特征。中国历史漫长曲折,经历了许多朝代和时代,从经济政治方面抽象,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读史以鉴,为今避免。

  文革时期,反复号召大范围的读书学习,除了经典著作外,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翻来覆去,把社会由兴盛走向衰落的特征阐述的明明白白。

  纵观中国众多的历史朝代,其灭亡的具体情节不同,而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本质特征都是相同的。

  1、非生产性的机构和人员十分庞大,形成了非常巨大的浪费性支出,财政收入应付此种支出已经十分困难。明显的有三点:(1)政府机构庞大人员众多,(2)治安类的人员迅速增多,(3)税务人员急速膨胀。

  政府机构扩大,人员多是为了稳固政权,治安类人员增多是稳定社会治安,税务人员膨胀是为了增加收入。

  2、各种税费收取名目繁多,税役负担不断加重,法规律令变换频繁而又名目繁多,难以执行使政令不通。

  3、社会浪费惊人,腐败现象严重泛滥,歪风邪气盛行,生产水平下降,物价节节上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扩张加剧。

  这三方面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扩展,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任何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社会问题都会发生。

  各种非生产人员的政府管理性机构庞大和众多人员,形成头比身体大,门楼比房屋多,本身力量相互抵消,难以发挥其正常职能,又诱发了机构不断的扩大。设个机构要开支,费用又要增加,机构庞大但不发挥正常的作用,而且又发挥反作用。在不良的社会环境下,就会出现名目繁多的律令税赋,出现了二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名目多浪费多,一个是每道条规律令出来要钱多,形成了上层建筑阻碍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社会矛盾。经济困难矛盾多,又诱发了增加机构、扩大人员的动因,财政更加不平衡,再导致不断扩大治安队伍,以维护正常的管理,其本身又在不正常状态中为非作歹,不断以多种名目横征暴敛。

  横征暴敛的结果使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下降,征收的难度加大,范围缩小。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又不得不以更多的名目加重征收,出现“竭泽而鱼”。不断加重收取的结果使社会矛盾激化,对抗情绪蔓延,各级政府处于同民众对立的状态中,中央政府支配能力降低,酿成了另外一个矛盾,地方割据管不住,又会引发民族矛盾,这又不得不扩大治安性的队伍和机构。

  社会经济困难,巨大的耗费性开支难以应付,就会产生道德水平下降,人们感到要变天、要改朝换代了。致歪风邪气盛行,贪污腐败泛滥,醉生梦死,各种浪费现象滋生,上下阶层的生活水准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照,一边是酒肉臭,一边是衣难遮体。经济已十分困难,但花费却十分随便,没有节制。这时不履行职责,不负责已成为普遍现象,腐败导致腐朽,中央政府已无能为力。这时就出现了统治者阶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了,人民更不愿意照旧生活下去了。

  过去姚雪垠在《李自成》一书中把此现象用“饮鸠止渴”来形容,画龙点睛,十分精辟。

  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历史朝代,非常多,其由兴盛走向没落,大致都会出现这三个特征。

  共产党人要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美好的明天,应当警惕,借鉴历史,避免轮回。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相关文章

  • 李甲才:中央党校王长江打出黑旗反红旗——王长江教授“三反”讲课不是孤云野鹤
  • 李甲才:民风缘何堕落到如此地步?——兼对有雨即成灾的原因探析
  • 李甲才:胜利者的尊荣激起失败者的拼死抗争——评说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庆祝者遭重车碾轧
  • 李甲才:解决诸多矛盾的要害在顶层——阅读许多网友包括声讨南海仲裁文章的感触
  • 李甲才:社会主义主张的曲折一例证——看《彭德怀元帅》电视剧情的感纠结
  • 李甲才:迟到的英国另类声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全世界的人为灾难
  • 李甲才:党的革命性、先进性没有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
  • 李甲才:英国脱欧彰显西方分崩离析——美国全球战略态势映现上升势头
  • 李甲才:市场经济频临破产——对“三去一降一补” 的一些看法
  • 邋遢道人:是哪里出了问题——关于几个粮食数据的疑问,和李甲才先生商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