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反误导》:中国主流经济学家都是骗人的(连载二)

火烧 2014-07-19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角度剖析中国经济发展,揭示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等概念被误读的问题,批判主流经济学误导现象,强调理解思想体系的重要性。

  二、以从经济思想史的纵深角度看中国

  在这本书写成之后,笔者我将书稿发给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中,研究经济思想史比较权威的朋友看,他惊叹于我对经济思想史的熟稔程度。其实,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经济学思想大部分都在经济思想史中,而大家常用的经济学教材大部分只是公式模型,也很少见到思想。其实,中外真正的经济学“大家”都是对经济思想史非常熟悉的,只是中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氛围而已。

  现在,我们中国太需要从“经济思想”、“经济学脉”的角度来考虑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了,后世的经济学者总是以讹传讹的地继承前人的错误思想。更可悲的是,然而他们继承的也不过是几个名词而已,而非前人的思想体系,。如果不彻底了解这些错误,就会产生误解,甚至是误导。当然,其实中国真正“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也不在少数,只是他们并不出名而已很多人籍籍无名。当然,这跟也和中国济学界的阶层固化有关系。

  作为一本立足于从经济学的“思想”、“学脉”的角度,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著作,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就会发现这本书会颠覆了太很多你以前可能认为的接受的所谓的“常识”:。比如亚当?斯密一直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但考证历史你就会发现,斯密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时代。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的时候,工业革命并没有发生,亚当斯密所以他并没有见过火车,亚当?斯密的时代而是仍然生活在仍然是马车时代,——货物交流的范围很小。至于工业革命爆发后,人类社会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亚当?斯密就更是没有见识过了。这些都是人们引用亚当?斯密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的前提,不考虑这些就会犯错误。

  另的外,经济学虽然纷繁复杂,但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也只是几个经典的词汇、概念,然后。不幸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经济学思考,或主流经济学或讨论,也就是被这样几个“词汇”或是、“概念”统治着。而这些“词汇”、“概念”词汇或是概念一旦出现误导,就会出现社会的整体性非理性。

  而目前,社会上广泛流行被普遍接受的经济概念中,又当属“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守夜人政府”、“自然秩序”几个概念最为流行。可惜,人们对这几个概念的“字面理解”和,和创造它们的大师们的本意,都是完全不符的。

  比如“自由放任”常常被从字面上理解为“政府将一切经济事务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要在经济事务中扮演任何角色”。但考证经济史就会发现,这并不符合经济学家的本意。经济学中“自由放任”一说的提出者是法国的重农经济学派,这它也是人类第一个经济学派,也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他们法国重农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时,只强调政府对当时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工商业(也就是小商小贩)进行自由放任,而对于当时处于“实体经济”地位的农业不但不能让其自由放任,而且还要进行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流通领域不创造财富,生产部门才真正创造财富”,而。但后人在继承“自由放任”这一经济概念时,就将重农经济学派的“局部放任”误解成了“全部放任”,完全背离了人家提出者的意思。这一点在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关于另外一个概念——“看不见的手”,我们也存在也是很多误解的。“看不到看不见的手”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只出现了一次,而且是作为“比喻”词汇,而并非经济思想存在的。而且其实当时在书中,亚当•斯密当时是用它来“反讽”那些反国际贸易人士的,而非是不具有任何认同含义。

  另外,我们熟悉的关于“守夜人”政府 ”的概念也存在理解错误,而且错的得更离谱。虽然“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这些概念遭到误解,但毕竟是来自经济学大师们的经典文献,而“守夜人”政府”这一概念根本就不是来自经济学文献的,也不是经济学家的发明,而是19世纪社会主义者对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的一种“嘲讽”,后来。但流行起来后,竟然也被一些经济学家当做当作经济学概念来引用。,中国周其仁等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守夜人”政府”乃“典出亚当•斯密”是毫无历史依据的。

  近三十年,世界流行的“小政府主义”思潮,往往将源头追溯到亚当?斯密、洛克等学者身上。而仔细考证起来,亚当•斯密和洛克也不是什么“小政府主义者”,其思想更接近于现在的“大政府主义”。如果你认真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就会你就会惊讶的地发现:亚当•斯密从来没有论证““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和谐一致性”,也没说过““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或者““政府对市场干预越少越好””之类的话,反而用了不少篇幅揭露与谴责私人资本为了私利伤害消费者,损坏社会公众利益,胁迫政府、国会,暴力伤害国会议员等等丑行。

  亚当•斯密也实际上一直为政府争取更多的职能。比如他主张将“拥有军队”、“建设公共工程”、“公共裁判”等相应的职能大胆的地交给政府,并且用文明社会和野蛮时代的政府职能差异进行对比,说明政府职能的增强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比如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常备军问题时”,曾有一段非常精辟的地分析:“有共和主义思想的人,往往耽心担心常备军会危及自由。不过,一国的军权,如握在君主手里,君主有了常备军护持,他就自以为安全了,无须无需乎要再象像近代一些共和国国家所行的那样,监视各市民的细微行动,时时疑忌市民扰乱和平。或如果那怕是一个小小的纷扰,也有可能不到几小时就掀起大的革命骚乱。那么为防微杜渐起见,政府就不得不使用权力,来镇压一切对自己表示的不平不满。反之,一国君主如果感到,支持自己的,不但有可靠的贵族,还且有精练的常备军,那么,就是最粗暴、最无稽、最放肆的抗议,也不至引起他的不安。他可以平心静气地宽恕这抗议,或竟搁置之不问。并且,他君主既意识到了他自己地位的稳固,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这样做。所以,接近于放肆的自由,只有在君主有精练的常备军保障的国家,才可见到;亦只有在这种国家,才无须无需为公共安全而付与君主以压抑任何放肆的自由的绝对权力。”

  从亚当•斯密的这段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共和制国家反而可能比君主制国家并不一定就比君主社会更能带来自由,而共和国家更容易“使用权力,来镇压一切对自己表示的不平不满”,因为他们要防止一个小小的纷扰,也有可能不到几小时就掀起大的革命”。而现实中,这种镇压早已不存在,而在共和制国家,特别强调法治,而且制定了多如牛毛的法律法规,其目的也是一样的,也就是为了防止小的纷扰演变成革命骚乱。而但这些法律也导致了人民的不自由,甚至很多法律细致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比如,在美国竟有46个州禁止百姓在阳台晾衣服。比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法律规定,不得在浴室唱歌等。比如;加州安大略市一条订于1930年的法律条文这样规定:“,禁止公鸡在不该鸣叫的时候乱鸣叫,否则主人将吃官司或被罚款。”;加利福尼亚和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都有一条古怪的法律规定,规定如果没有合法的捕鼠执照,使用老鼠夹逮老鼠也属非法行为!。我们从中可窥见,共和制国家对人民限制之一斑。

  而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到的“公民社会”概念,和我们中国市面上所流行的定义完全不同。洛克说的公民社会是“政治社会”,是指有政府管理的社会,没有政府的社会被洛克称为“自然状态”,那种这种状态自由但是野蛮,会产生出不平等和违背社会正义的事情来,社会秩序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侵害。洛克强凋,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人是不能能够享有充分“完备”的自由的,因为当私人财产经常受到他人的干扰、威胁甚至侵犯时,人们对自由和其财产的享有意义,就显得那样的苍白和不稳固。如果有人在自然状态中可以惩罚他人所犯的任何罪恶,那么人人就都可以这样做。

  自然状态自身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自然状态实则它已然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生存境况。在这一状态中,道德和良心是控制人们行为的惟一唯一防线。如果人们的人际交往失去道德约束,无序状态随之而来,那么只有暴力才会产生权力。所以,单纯依靠道德、良知和“自我立法”的结果,可能是使社会和个人都遭受更大的灾难。人们必须走出这样的自然状态,进入到一种能够拥有正确裁判权力的社会状态中来,而这就是“政治社会”,也就是政府的来源。

  将自有由主义追溯到亚当?斯密和洛克的始作俑者是“新古典自由主义者”者们,他们这么做其实是“托古改制”,跟和中国清末康有为将自己的“西化革新”思想追溯到孔子那里没什么区别。这些“笑谈”不仅中国有,美国也有。比如美国在里根执政就任美国总统时期,为了降低改革的压力,就曾要求他手下的执政团队,以及经济学家们们设计并佩戴印有亚当?斯密肖像的领带。

  其实,我们如果再做更深入一步的考察就会发现,在经济思想史上,研究国际贸易的学者绝大部分都是大政府主义者,包括英国的亚当?斯密、德国的李斯特,、美国的克鲁格曼、以及中国的林毅夫等,因为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强势地位,就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或干预是不可能的。特别要强调的是,而“自由贸易”和“自由主义”中的“自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自由,亚当?斯密赞同自由贸易,但并非并不支持自由主义。

  如此说来,而哈耶克主义者频繁引用的“自然秩序”其实也是对前人的误解。在经济学中,“自然秩序”的本意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秩序”,最初也来自法国重农经济学家的研究,其强调的是“研究经济规律,遵循经济规律”,丝毫不包含自由主义的成分。而到了后世的奥地利学派那里,就成了“尊重自由、自发形成的秩序”,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意思。

  总之,“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守夜人政府”、“自然秩序”这些流传最广的四大经济学概念,没有一个是被人们正确理解的。它们现在的传播含义,都不符合经济学历史上大师们的初衷,这在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目前的中国主流经济舆论中,不仅对古典经济理念存在误解,对近代经济理念同样存在着误解。比如对科斯、弗里德曼等上世纪八十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成名的经济学家的学术理念,也存在者着普遍的误解。这方面,笔者我在书中的考证也有很多。比如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其实一直是一个社会主义倾向的学者,他本人只赞同产权清晰,而非私有化,而且一直看好中国,;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曼并不赞同货币紧缩,相反却是“量化宽松”的发明者,西方经济学家虽然也反对政府,但他们反对政府的理由却与中国的左派一些学者一致。比如经济学不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而是研究经济规律的学问。

 

  第一篇: 经济学真相是如何被“以讹传讹”的?

  1、亚当?斯密并没见过资本主义

  2、“自由放任”本来自中国——“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来源分析

  3、“守夜人”政府是戏称——“守夜人”经济思想的来源分析

  4、“看不见的手”是反讽!——“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的来源分析

  5、 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6、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分工——兼议什么才是“斯密传统”?

  7、“产权理论之父”本是社会主义者——“新制度学派”的真实情况

  8、“货币之父”靠发明“直升机撒钱”获诺奖——“货币学派”思想探源

  9、哈耶克只是个“枪手”——哈耶克与凯恩斯论战真相

  10、哈耶克主义的本质是“阴谋论”

  11、西方经济学家反对政府的理由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对弗里德曼的分析

  12、中国没有市场派经济学家,只有市场上的经济学家

 

  第二篇:现实:中国模式、西方模式孰优孰劣?

 

  1、我和张五常为何说林毅夫的好话?-兼议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

  2、吴敬琏说中国是“权贵市场经济”,说对了吗?

  3、美国三任总统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让美国走向真正富强

  4、中国经济治理的逻辑是“实事求是”而非“凯恩斯主义”

  ——中国凯恩斯主义的发展经济学因子

  5、经济危机从来不是传说——凯恩斯说的是经济周期

  6、里根经济学原来是巫毒

  7、美国繁荣与消费主义无关——美国三次危机皆因高消费

  8、撒切尔改革只繁荣了三个月,却让英国衰落30年

  9、人类两大祸源:从法西斯主义到哈耶克主义

  10、美国如何搞垮拉美?——弗里德曼及其“灾难资本主义”哲学

  11、中国如何消除腐败?——打败腐败的不是民主,而是福利社会

  12、福利社会不是社会财富再分配而是个人财富再规划

  13、关于福利社会的八大误解

 

  第三篇 经济学“众生相”——经济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1、聪明的投资者更容易失败

  2、富人从来不是慈善的主体,中产阶级才是

  3、企业家不会相信自由放任——真正的企业家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4、经济学中并没有所谓“市场经济原理”——自由放任最大的受害者是企业家

  5、经济危机淘汰的都是最好的企业

  6、产业资本都是天然的爱国者

  7、痛胀感不同与通胀,生活方式变贵是根源

  8、通胀不是货币现象,而是经济增长现象——中国通胀是经济增长过快的结果

  9、企业家、媒体人、拾荒者,通缩面前没有的受益者

  10、自己的钱自己花并不最有效率吗?

  11、“私人财富暴”与“公共产品”不足

 

  第四篇 “媒体经济学家”及其误导

 

  1、统计陷阱与“假新闻”——货币超发背后的统计陷阱

  2、货币的“蝴蝶效应”

  3、影子银行不是金融创新,而是金融扭曲

  4、中国人为什么爱储蓄?

  5、中国人不消费谎言的来源

  6、高投资真的会产能过剩吗?

  7、中国内需不足吗?

  8、财经大佬与媒体经济学家

  9、财经舆论是怎么出炉的?

  10、舆论只是被选择的民意

  11、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旁落

  12、舆论阶层的生存状态

  13、警惕民粹主义的误导

 

  第五篇 我的三大“经济学创新”

 

  一、可以改变世界的新经济体系之一:低生存成本社会理论

  二、可以改变世界的新经济体系之二:平衡经济学原理

  三、可以改变世界的新经济体系之三:“精准调控”理论

  这本书颠覆了太多我们所认为的经济“常识”:亚当斯密号称“现代资本主义之父”,其实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西方经济学的源头并不在西方,而是来自中国的道德哲学,“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守夜人政府”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济学理念或是来自后人的误解,或是大师的反讽式写法,或是来自马克思主义者对当时政府的讽刺,总之没一个是经济学家的本意,而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其实一直是个社会主义倾向的学者,而且一直看好中国,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曼并不赞同货币紧缩,相反却是“量化宽松”的发明者,近年走红的奥地利学派的思想也并非亚当斯密的传人,而是继承的法国重农学派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家虽然也反对政府,但他们反对政府的理由却与中国左派一致,经济学不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而是研究经济规律的学问等。

 

  本书不仅澄清了经济思想史上的大量谬误,也对经济现实有着深入的考察,并且得出了与市面上流行观点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作者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打败腐败靠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战后福利国家建设,而福利社会的本质不仅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更是一种财富规划机制,慈善的主体从来不是富人,而是中产阶级,真正的企业家并不相信自由放任,而政府干预才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和平时期的通胀并非货币现象,而是经济增长现象,通胀感”不仅来自物价升高,更来自于“生存方式变贵”,聪明的投资者更容易投资失败,中国经济治理的逻辑并非凯恩斯主义,而是“实事求是”等

 

  总之这是一部知识含量极大的“思想财经”著作,不仅重新梳理了西方经济学学脉,批驳了大量长期流传的经济学谬误,而且直面现实重大经济思想分歧,提出了大量极具解释力的独家观点,作者认为众多经济学谬误的产生主要是受“媒体经济学家”和“民粹思潮”的影响,作者主张经济学家应该追随真理,而不应该追随媒体,在本书最后作者还提出了“平衡经济学原理”、“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精准调控”理论三大原创性经济学主张,供中国在制定政策时参考。

  书名:反误导

  副书名:一个经济学家的醒悟

  作者:高连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北大教授陈平,大师何新鼎力推荐此书!

 

  内容介绍:

 

  经济学家力量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一个国家往往被几个经济学家的思想所左右,然而在中国正确的经济思想一直无法落地,而错误的思想却可以大肆传播,正统经济大师的理论在中国频遭误读,而边缘学派却以主流自居,总之,中国正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误导,在这种误导下,改革被错解,民生越来艰难,中国到底应该信仰什么样的经济学?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书就是直面中国经济思想界的巨大分歧,并从“经济学学脉”的角度,对关系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经济问题进行一次清晰的梳理,其中对亚当斯密、凯恩斯主义以及新制度学派、货币学派及奥地利学派等都进行了非常翔实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大量极具解释力的独家观点,作者期望中国将来能够避开政治和经济的巨大陷阱,从长远角度,本书也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中国发展战略的伟大前景。

 

相关文章

  • 《反误导》:中国主流经济学家都是骗人的(连载一)
  •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局限
  • 邱海平:中国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
  • 资产阶级和经济学家是斯密的叛徒和人类的敌人
  • 19国大学生造反 西方主流经济学强弩之末
  • 看得见的手不能闲
  • 《国富论》论货币
  • 美国如何清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冷战时期反共歇斯底里
  • 《国富论》的交换是产品交换不是价值交换
  • 美国如何清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战前FBI暗中监视学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