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萨苏:八路军威——追寻我们先人抗敌的脚步

火烧 2007-07-20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围绕八路军抗战历史,讲述骑兵团、地雷战等战斗故事,回忆先人英勇抗敌事迹,展现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

  在程国华编辑的邀请之下,萨本周为《北京青年报》担任了其中一版的客座编辑,思考之后,我选择了《专题:八路军威 -- 追忆我们先人抗敌的脚步》作为这次组稿的主题。推荐稿件如下(因篇幅限制,发表时将有删减和撤篇)

  1.骑兵团 !共产党员集合!              王外马甲

  2.反击                                 孙光瑞(孙兰波整理)

  3.击落太阳                             萨苏

  4.关于海阳县地雷战的一点补充           马伯庸

  5.支援中条山 切断平汉线                 大厨

  以下,是我的编辑手记,与大家分享。

《编辑手记》

  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时间刚刚从“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的一刻走过。七十年前,我家一个干八路的老乡孙光瑞,带了几个战友,从侵入我们家乡的日军背后开了火,挨了打的日军返回头来,八路已经不见了,而当他们重新前进,孙光瑞和他的战友又冒了出来。。。如是几次,孙光瑞放下手中的二十响,对战友们说:“鬼子也不过如此么。”

  七十年后,已经九十七岁的孙光瑞提起这件事来,一副满不在乎的劲头背后还是那种燕赵男儿的豪迈。[萨注:今日和孙老的家人通电话,得知孙老日前因膀胱癌手术,尚在住院,西望长天,不胜牵念]

  然而,我的祖母讲过,“孙光瑞的部队打鬼子,八路军招兵,招五百人,同时就要二百五十口棺材。一仗下来村里各家不是军属就是烈属。可再招兵,还是招多少有多少!”

  一个是内乱不断,疲弊贫穷的农业古国,一个是法西斯化武装到牙齿的工业强国,面对一个国力不相称的敌人,中国人就是用这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精神,从一九三七年的七月,到一九四五年的八月,整整拼死恶战了八年,最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七十年了,我们不应该忘记。所以,让我们用这几篇短短的文章,来纪念那些冒着日军的弹雨冲向敌阵的中国骑兵们,那些只有黑豆裹腹却无畏地将敌机打下天空的中国步兵们,那些依靠着最简陋的武器守护着自己家乡的中国老百姓们吧。

  部分作者简介:

  王外马甲:军事历史研究学者,著有《“通”字辈的游击队》,《我知道的老兵故事》等,因考据严谨,资料翔实而深受读者喜爱。其记录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征战纪录的作品《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正在被改编成电视剧,本文,就是这部作品的其中一节。

  马伯庸:北京人,网络作家,以幽默诙谐著称,有作品《三篇作文》,《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的残酷本质》,《寂静之城》等在网络上广为传诵,并有“善于恶搞的祥瑞亲王”之称。但是,关于海阳的地雷战,却让人看到了作者与平时迥然不同的文风。

  萨苏:[略]

[完]

  以下,是此次组稿中的一篇,放在下面与大家一起来看:

  
骑兵团 !共产党员集合!

  王外马甲

  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
  时间:1942年4月29日清晨
  地点:河北故城县王行杖村
  指挥员或主要参战人员:曾玉良况玉纯
  战绩:以沉重代价掩护冀南军区机关从日军的“四二九大扫荡”铁壁合围中突围

  1942 年4月29日清晨,华北日军岗村宁次部对我冀南军区突然实施“铁壁合围”,史称“四二九大扫荡”。由于这是日军首次实施这种新式的作战方法,投入兵力巨大,准备充足,八路军遭到空前的损失。冀南军区总部机关被日军机械化部队团团包围在卫河河畔,其中仅有的战斗部队就是一二九师骑兵团和总部特务团。

  骑兵团在曾玉良团长率领下向王行杖村日军的阻击线反复冲锋,试图为总部杀出一条生路。然而,在日军强大的火力和兵力优势面前,骑兵团伤亡惨重。

  骑兵们接近了王行杖村,但是敌人的火力实在太猛了,最前面的三连最终没能冲上去,其他连队也跟着撤退。

  也不知道是控不住马还是缺少战斗经验,只有小干事崔连喜还一个劲地向前冲。跑到村口才勒住马缰绳,战马忽地人立起来,把他甩在地上,立刻被几个日伪军围住了。小崔的腿摔断了,一边哭喊着一边爬,最后被鬼子追得没办法,纵身跳进了村口的水井。

  战友们眼睁睁地看着,爱莫能助。

  骑兵们无功而返,包围圈里,总部机关的人群一片肃静。

  从远处射来的子弹,时而“嗖—嗖—”地从头顶掠过,时而打在地上窜起一溜尘烟。没有人躲闪,也无处躲避,光溜溜的平原上除了泥土就是风沙,子弹打在人身上, “噗”的一声闷响,中弹的人倒下去一声不吭。大家都知道,如果从王行杖村冲不出去,从其他方向就更突破不了,今天反正是要死在这里了,既然是死,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沉默、寂静中,可以听见“嘀哩哒啦”的日军联络号,那是鬼子在逐渐收拢包围圈;风吹过处,传来伪军的阵阵喊叫“抓……抓…… 陈……麻子……”。当时,大部分干部战士并不知道陈再道去太行山开会了,骑兵团四连的刘春雷只看见陈司令员的爱人受了伤(张双群是南宫师范的学生,原先在南宫县妇救会工作,所以大刘认识她),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战士们情绪压抑,只有曾玉良团长暴跳如雷,他满脸铁青、见人就骂,把几个连长都训斥得抬不起头来。

  “战斗人员,立刻上马,重新集结!”,听见命令,刘春雷有点犹豫,他的战马“公鸡”在上一次冲锋中颈部受伤、再跑恐怕会受不了,于是就准备牵着马突围。没想到被曾团长看见了,劈头就是一马鞭:“混蛋!胆小鬼!给我上马!”。

  这是大刘头一回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打,再被团长骂成是“胆小鬼”就更让他感觉没面子,他气呼呼地跃上战马,心说:“到底谁胆小,上阵就知道。大不了今天我死给你看!”。

  这时候,北面的日军坦克攻过来了,担任阻击的特务团伤亡过大,已经顶不住了,王光华局长带着公安人员也抄起家伙顶了上去。很多机关干部都觉得最后的时刻到了,纷纷开始撕碎文件、破坏器材。

  悲壮的气氛之中,冀南军区后勤部的赖勤政委(45年病故)掏出手枪,喊着“共产党万岁!”准备牺牲。况玉纯拦住他说:“好同志,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最后一次冲锋。

  况玉纯政委亲自充当旗手,他单手擎着红旗,在骑兵队列前面高声呼喊。

  这就是那句后来响彻冀鲁豫战场、为宋任穷政委多次颂扬,并最终成为全团集团冲锋口令的经典口号——

  “骑兵团!共产党员集合!!!”

  “曾玉良到!”

   曾玉良团长抽出战刀,第一个站在了政委身边。

  “徐青山到!”
  
“王永元到!”

  “张起旺到!”
 
“……  到!”

  干部们高喊着自己的名字抽出腰间的战刀,党员们喊叫着抽出了战刀,普通战士也吼叫着抽出战刀。有坐骑的机关干部上了马,徒步的、徒手的同志们也紧跟了上来。刘春雷听见有位领导喊着 “同志们,拼了啊!这里不能是倪家营子!”
 
以后,当大刘知道“倪家营子”的含义,他才真正理解了当时的悲壮。的确,象曾玉良、况玉纯这样有过西路军惨痛经历的将士们,就是宁愿牺牲上一百次,也决不肯再重蹈曾经的覆辙。

  拼了,这是竭尽全力的最后一次冲击。拼了,骑兵的铁流,暴风般地涌向了王行杖。从进攻一开始,骑兵们就以冲刺速度狂奔,不必给战马预留迂回机动的体力了,如果这一次冲不进村子,谁也没准备撤回来。

  敌人一面加强卫河渡口的防守,一面向王行杖方向增援,村庄右侧的坡地上出现了日军一个机枪小队。鬼子的重机枪响了,八路军的战马接连被打倒,摔下来的战士打几个滚,爬起来,满脸是血地举着马刀继续向前冲。跟在骑兵团后面的,是握着手枪、攥着手榴弹的机关干部,是妇救会员、文工团员、后勤管理员,是县区干部、报社记者、印刷厂工人,是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是医院的医生和伤员……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所有的人,都冒着弹雨、义无返顾,为撕破鬼子的“铁壁合围”,不惧生死,向前冲!

  “猛子!韩猛子!干掉机枪!”团长和参谋长都在喊。

  “好的!跟我去砍机枪啊!”

  四连长韩永正立刻扑向了右侧的机枪阵地,一彪人马跟着他。没有时间调整进攻队形了,甚至没有组织射击掩护,三十多匹战马呈一列斜线疾驰,战士们抡着马刀踏上了日军阵地。

  说起来,日军执行战术意图还真坚决。从头到尾,他们的四挺重机枪一直侧击着通往村口的道路,没有顾及接近阵地的这一路骑兵。鬼子大概以为,凭借阵地上的几十支三八大盖就能挡住几十匹八路军战马了,可他们没料到,带头冲上来的是八路军一级战斗英雄——韩永正。

   “韩猛子”,那可是从徐海东到陈再道都常挂在嘴边的勇将,是刘伯承亲自抄鸡蛋慰劳的豪杰。他是个左撇子,从小练就了左手刀右手枪的绝技,远打近砍,谁能抵挡得住。韩连长杀进敌阵,首先就把机枪手剁了,战士们一顿马踏刀砍,把残余的鬼子赶进了土坡后的小树林。

  刘春雷冲上土坡时,机枪已经不响了,阵地上还有几个端刺刀的鬼子在顽抗。马刀拼刺刀,步兵不是对手,他稍一错身,就把一个小鬼子的肩膀给卸了。可是,敌人一倒,战马“公鸡”前腿一跪,也倒了。

  先前在冲锋时,大刘就知道“公鸡”不行了。颈部受伤的战马经过长距离剧烈奔跑,血冒得跟涌泉似的。战马通人性啊,它也知道今天是最紧张的时刻,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虚弱得都开始打晃了,可它还在跑。现在,看着跪卧在地上发抖、奄奄一息的“公鸡”,刘春雷知道战马是不行了,“这是一匹立过大功的功臣马,它应该有功臣坟的!”,大刘心痛万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二班副颜胜才过来喊“大刘,快走快走,不能留在这里”,刘春雷抬头正想回话,却看见颜胜才在马上蹦了一下,接着就耷拉着脑袋栽到地上,不知从哪里飞来一枪,把他脖子打穿了。

  韩永正率领的这一路人马伤亡过半,捣毁了鬼子机枪阵地。他们来不及掩埋战友和战马,就匆匆赶往王行杖村与骑兵团会合。这时,经过搏斗,日军警备中队已被八路军全歼,院墙下、屋顶上、村子内外的死尸和血迹都证明了战斗的惨烈。参与防御王行杖的伪军中队被激烈攻守的场面吓坏了,他们逃离战场、直接跑回了武城县城,那位中队长因为受不了这份刺激,干脆脱了军装、连夜回老家当布贩子去了。

  日军的铁壁合围,终于被冲开了一个缺口。

  骑兵团的厮杀结束半个小时之后,日军独立第八混成旅团的主力就赶到了王行杖,但冀南军区的主要机关,已经突出了日军的重围……

[完]

  感谢王外马甲兄写作并同意将此文提供发表,我觉得他的作品《骑兵团》是近年来罕见的精彩作品。 -- 萨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