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萨苏:陛下须作不得快意事 -- 闲谈伊拉克战争

火烧 2007-01-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伊拉克战争对局势的影响,讨论萨达姆被吊死是否有助于伊拉克稳定,指出美国撤军建议与战争反思,强调战争带来的复杂后果与未来挑战。

萨苏:陛下须作不得快意事 -- 闲谈伊拉克战争

-----------------------------------------
 

前两天伊拉克那边把另一个老萨吊死了,这跟咱没啥关系,吊就吊吧,哪怕是上
锅蒸呢也轮不到中国人操心呢。不过这倒引得我们有兴趣去回顾一下美国在伊拉
克的这场战争了 -- 吊死萨达姆能不能算是给这场战争树一个里程碑呢?恐怕不
行,CNN问“吊死萨达姆是否有助于伊拉克的稳定?”美国人79%回答了“No”。
吊死萨达姆只有马利基的什叶派欢呼得最厉害,因为他们不怕老萨复辟报复了,
问题是这样一个什叶派欢呼,逊尼派抗议的结果恐怕只会让伊拉克两大穆斯林派
别的矛盾更加深重,这样一吊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 -- 事情的结果只能是要么把
这帮疯子灭了,要么这帮疯子把我们灭了 -- 伊拉克的问题离和解好像更远了,
因为美国自己也承认他们在伊拉克最头疼的敌人是基地组织,萨达姆恰好和基地
组织没啥关系。。。

用中国话说,这叫 -- 套牢。

那么,就让我们点评一下这场战争吧。

前几天,贝克关于伊拉克的报告出炉了,敦促美国军队在明年年中以前开始撤出
在伊拉克的军队,改行训练伊拉克警察,以及追击捕捉阿尔凯达组织,以免陷入
伊拉克的内战云云。小布什很不客气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并称伊拉克局势并没有
到内战的地步。然而,接着那个不太黑的鲍威尔又出来重复这个论调了,并且认
为美军增兵也不能够解决问题。

当然,现在都不用争论了,吊死老萨,恐怕美国鸽派鹰派都只好绑上战车接着玩
了,不过,局势并无法因此有多大变化。

若是回顾早些时候的新闻,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的胜利,拉姆斯菲尔德的黯然离
去,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种种迹象,不但标志着战场的困难,也似乎显示美国
人民对伊拉克战争的热情在消退。看来,美军在伊拉克,的确是遇到了麻烦。

麻烦并不在美军伤亡的多少。

很多人以为美军是怕死人的,个人以为是一种误解。看这支军队的历史,它比较
注意保护士兵的生命,但并不怕死人。

可是 -- 死得要死得有价值,比如美军攻打硫黄岛,弹丸之地阵亡六千八,并没
有动摇美军彻底击败日军的决心,从这个角度,打比硫磺岛大一百倍的伊拉克死
上两千人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然而,两千人的震动,可是比硫黄岛上的六千八大
。这并不是当年美国的人命不值钱,而是打下硫黄岛,就离东京又近了两千英里
,平均阵亡一个人,是向胜利前进了三分之一英里。这个时候,美国人对伤亡的
态度和其他走向胜利的军队并无两样,不要说阵亡六千八,就是八千六也不过是
当数字看罢了。但是在伊拉克的这些美国兵死得没价值。他们多半是路边炸弹或
者冷枪的牺牲品,到死弄不明白对手在哪里,在伊拉克打了几年的仗,但敌人似
乎是越打越多。。

关键的问题是这场战争看不到离胜利还有多少英里。

因此,对美军对伊拉克的战争评价不高。

评价不高,是放在美国自己的立场上来看。

对于美军攻击伊拉克,从道义上去讨论我觉得并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美
国政府和美国军队,是属于一个国家而不是联合国的,所以,它的所作所为,只
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是天经地义。哪怕萨达姆的厕所里找不出化学武器来,只
要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战用什么借口开打并不是问题。而美国在伊拉克发动的
这次战争,个人以为,是一场对美国自己的利益损伤甚大的战争。

现在评价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有一些看法我不以为然,比如认为这是美国为控
制中东实施的一步重要棋子,或者认为美国是意图借此建立一个直趋中亚的战略
桥头堡。这些,不过是事后为这场战争寻找的理由而已。从当时这场战争爆发的
情况来看,事情要简单得多,这是一个突发事件,而不是什么预谋之作。

其实,伊拉克就是老布什给小布什或者天知道的某个美国总统预备的一份厚礼而
已。我不知道老布什有没有给克林顿一个小信封,里头写着 – “碰到麻烦,你
就去打伊拉克。”

这不大可能,俩人是对头呢,但美国两党在大事上能够一致的原则,也可能会留
一个吧 – 即便不留,只要后任的总统不是傻瓜都能够看明白。

第一次海湾战争打断了伊拉克军队的脊梁骨,以后年复一年的封锁,使萨达姆只
能维持当个苟延残喘的残废,伊拉克军队的贫血症使它只能日益衰弱。这种情况
下,以美国的惊人军力,再打伊拉克把它拿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所以,宣传
说什么战神拉姆斯菲尔德那纯粹是往老拉脸上贴金,他这一仗的难度比施瓦茨科
普夫那一次低太多了。那一次老施面对的可是膘肥体壮的萨达姆呢。这不需要什
么数字战争,老老实实照操典来打,哪怕犯些错,只要不是脑子太有毛病的,都
能打下来。

二战时候日本人欺负中国军队就是这样,明明日军那两下子沙盘上看得清清楚楚
,就是收拾不了它,无它,实力使然。

美国攻打伊拉克,其实就是布什政府为了化解九一一危机的一招棋而已。

九一一,可说是给常年超然于国际冲突之外的美国本土人民一记重锤,短暂的惊
疑之后,美国的民间情绪就处于一种动荡而趋于爆发的状态,对美国政府的不满
,对恐怖分子的仇恨,对自己的不安,汇成一种可怕的舆论洪流,也是布什政府
必须面对的重大政治问题。

一般来说,当政府碰到大问题的时候,无论这政府是民主的还是不民主的,无一
例外都会想到转移矛盾(台湾最好祈祷北京别碰上大问题),布什一班人当然也
不会例外,所以,就有了对塔利班和对伊拉克的战争。这也不奇怪,当时他可以
做的事情无非两件,第一检讨不足,改善美国的防卫,第二干脆出兵复仇。第一
条又麻烦老百姓又不一定有耐心,还是干第二条吧。无论塔利班还是萨达姆,和
美国打都是老寿星上吊的水平,不用动手也知道结果如何,歼灭虽无把握,打赢
却有信心。

而战争的胜利,对于渴望复仇和清除恐怖分子的美国人民来说,无疑是大旱中的
甘霖,也会让布什政府的声望大增。

如果有人告诉我,从开战的时候,小布什就知道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也和拉登没什么关系,那我也会相信。因为他着时候所需要,就是一个靶子,就
跟斗牛场里跑出来的红眼牛一样,谁让他看见都会倒霉的,只不过他明白打别人
没把握,就收拾萨达姆又方便又痛快罢了。

相对来说,阿富汗的作战难度要比伊拉克还高些呢。为什么呢?阿富汗的塔利班
虽然穷,可是一路游击战打上来的,都打成精了,特别是当地高山深谷,地形复
杂,美军的机械化部队一个不留神就可能吃苦头。

但是,阿富汗却明显比伊拉克局势好些。

问题在哪儿呢?

当年,布什在记者会上有一段精彩的问答,提起巴基斯坦的总统,其问答如下 –
布什: “刚被选上总统的巴基斯坦将军。。。嗯。。。他不是民选的,这个刚
掌权的人会带给巴基斯坦稳定,我认为这对次大陆是好的。”记者:“你能说出
他的名字吗?”布什:“将军,我知道他是个将军。(记者:名字是……?)将
…军。”

这位将军总统,就是巴基斯坦的穆沙拉夫,小布什打伊拉克以前打了阿富汗,在
那次战争中,穆沙拉夫是布什最关键的盟友。。。相对来说,美军在阿富汗比伊
拉克还是好过多了,仔细看看,美军在这两次战争中的角色,是有区别的。

个人以为是在阿富汗,美军还多多少少地遵循了自己越战中用血建立的军事原则
,美军采用直升机垂直空降,大规模火力支持等方式给与塔利班重大打击,但自
己并不是完全直接出面的。本来垂死的北方联盟被美军注入了强心剂,招兵买马
一路杀来,当了塔利班名义上的掘墓人。

北方联盟中不乏马苏德这样的民族英雄,令人景仰,但也正是马苏德的塔吉克血
统,让这支力量在阿富汗难唱主角,势力逐步萎缩。其实,这就是一批军阀,和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路并不合拍。然而,在阿富汗战争中,这支力量却起到了一
个重要的作用 – 作美军的代理人和善后者。当仗打完以后,北方联盟的军队就
变成了阿富汗的警备队,自觉地和塔利班的残余力量斗智斗勇。

这样,在塔利班被打垮后,美国兵就脱身而出,干干掏洞,抓人这类活计,虽然
说收效也不怎么可观,但至少不用摆在大街上当靶子。

伊拉克的战争,就和阿富汗不同了,这里美国人根本没有动脑筋去找个“北方联
盟”,直接就自己赤膊上阵了。从攻坚夺寨到当占领军,一条龙服务。结果,打
垮了萨达姆,美国兵却不得不把自己摆在街上当警察了。直到今天,美军在伊拉
克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格的代理人,它无法抽身而去。

美军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旦行动起来,在作战中其威力如同一
口宝刀,可摧坚破阵,这是因为它在用刀锋向着对手劈砍。和它战场相见,就是
硬碰硬看谁更加锋利,萨达姆穷得就剩下锄头了,如何挡得住这口快刀?但它一
旦静下来,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因为刀只有一面是刃,只要你不往它的刃上撞
,它的锋锐就难以施展。而它的刀背,刀面这些地方,你就是拿块砖头都能把这
口刀毁掉。张阿生的屠牛刀不就是杨过当凿子给毁了?在伊拉克,美国大兵就是
在给当凿子使,别光看美军莫名其妙的伤亡,拿刀当凿子使都能撑到这会儿,不
能不承认美军确实变态地强悍,换一家还真没它这么能扛。

您说了,美国人没有代理人就打不赢战争么?不是的,越战之后,美军至少有两
次赤膊上阵,灭敌国而大获全胜的经历。一次是巴拿马,一次是格林纳达 – 有
人说南联盟也算,我说那个不能算,用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黑
赛哥维纳人在先,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科索沃解放军在后,美国人其实并没
有占领过塞尔维亚。巴拿马和格林纳达的胜利有比较特殊的一面,第一,它就在
美国后院,美国人自己当警察,成本不高,而伊拉克呢?每一个美国兵,每一颗
美国导弹,都要绕半个地球送过去;第二,两国都是弹丸之地,美国兵可以比居
民还多,警察比老百姓还多的地方,还是好处理的;第三,两地受美国的影响都
比较深,文化上容易认同,建立亲美政权有基础。因此,这两地美军占领的时间
都非常短暂,恢复秩序所需要的时间不长。

伊拉克可不一样,几千年的阿拉伯地区,萨达姆的多年集权通知,与美国毫无共
通之处,在这块地方实现民主,可说是“生土上种花”,即便新保守主义的铁杆
,也明白对伊拉克的占领不可能两个月就解决问题的。在这里,美军必须充分地
扮演占领军的角色。那么,美军适合做占领军么?说到底,当代美国的军队,从
组织到兵器,都是为了打赢战争而设计的,作占领军?用咱们常说的话 – 专业
不对口。美国的国徽是鹰,抓兔子在行,要是把它当牛使去耕地,那可就难说是
否吃得消了。(您说美国不是在日本作占领军做得挺滋润的么?国情不同,干这
个事儿的人智力也不同,这个咱们后面再说)

没有预先安排好在伊拉克的本土盟友,以便在美军占领伊拉克后建立有效的行政
管理,是伊拉克泥沼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失
误。

其实,美国这次战争中,这个失误只能算次要的。在战前战后,美国还有更加严
重的失误。

美国在战前的失误,就是过于看重短期利益,而破坏了长期的国策。

美国在中东的最重要利益是什么?一句话 – 石油。前面说了我的一个观点,伊
拉克是老布什留下的一件礼物。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只100个小时伊拉克兵败
如山倒,美军的突击部队沿着幼发拉底河谷蛙跳前进,直逼巴格达,势如破竹。
萨达姆这时候显示了他军事能力拙劣的一面,毫无抵抗能力,只是连连求和,如
施瓦茨科普夫所说:“他不是一个统帅,也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勇士,也不
是一个士兵,一句话,他什么也不是。”这时,如果美国想推翻萨达姆政权,只
是一抬手的事情,但老布什没有这样做,而是留下了萨达姆,对伊拉克采取了长
期的禁运,禁飞,封锁,核查,让他做了没有牙的老虎。没有牙的老虎,谁都能
收拾,当然是老布什给后任留下礼物了。

问题是他干吗要留下这个礼物。没有人嫌自己的功绩低的,那时候恐怕他也想不
到自己的儿子能当上总统。

理由就是这样符合美国的利益。

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奠定了自己在海湾国家中的威信,赢得了产油国更广
泛的支持和敬畏,控制这片能源地带的目的已经达到。无论是伊朗还是叙利亚,
都在美国的这次胜利面前变得谨小慎微,不敢放肆。而美国最核心的利益,沙特
和科威特,更是固若金汤。这个时候,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消化胜利成果呢?留下
萨达姆就有一箭三雕的好处。第一,消化利益需要一个有秩序的中东,动荡和战
争无益于美国的利益,保留萨达姆政权,可以避免伊拉克出现无政府状态,并维
持周边各国较为稳定的势力范围,使各国无法利用伊拉克的权力真空把自己的势
力推进过去,有利于秩序的维持;第二,保持了一种海湾各方都有求于美国,都
抱有期望的状态,有利于美国从中得利。比如,库尔德人要建国,土耳其人和伊
拉克坚决反对库尔德人建国,支持任何一方都会失去另一方,留下萨达姆政权,
先让它重创库尔德人,然后美国出面当好人,使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处于一种
非官方的自治状态。于是,土耳其人和伊拉克人觉得美国有希望把库尔德人问题
控制在伊拉克的体系之内,库尔德人觉得美国有希望支持自己建国,都不会把美
国看作敌人。这种到处收获感激和期待的事情对美国在中东来说,是何等的愉快
呢?这样,不知不觉中,美国就成为中东各方力量的杠杆了;第三,维持萨达姆
政权,可以让周围其他国家有危机感,为美军常驻当地保持压力,表面上是尊重
联合国的停火建议,实际上所谓“养贼自肥”是也。看科威特复国后当地人和美
军在街头交谈的融洽场面,再看看今天的巴格达,不禁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留下萨达姆,是保持中东的动态平衡,有利于美国利益的事情,实际上,在小布
什进攻伊拉克以前,中东产油区,始终在美国的掌控之中,仅仅是没派个美国兵
管油井的开关罢了。灭掉萨达姆呢?除非你能够有效地在伊拉克建立一个模范政
权,否则上面的好处全部烟消云散。即便建立一个模范政权,由于伊拉克与海湾
其他国家的世代恩仇,也很难相信一个繁荣兴旺的新伊拉克会增加美国在其他国
家心目中的好感,何况象沙特这样保守的王室,对一个在附近的“民主”成功范
例,究竟是何心情,闭着眼睛也可想出来 – 沙特可是美国在当地最重要的盟友
,用两个伊拉克来换恐怕也是不值的。

但是,美国最终还是动手了。

这次动手,最直接和明显的原因,是布什需要一个九一一后的减压阀,替罪羊,
以满足国内对其反恐政策的要求。而思想背景呢,则是美国在苏联解体后,对自
己的实力的空前信任。认为不用别人帮忙,美军足够解决所有军事问题,美式民
主和文化足够解决所有政治问题。

岂止是美国人这样想,很多外国人对此也是很相信的,实在是当时的美国太如日
中天了。

但是,这些大背景以外,如果分析一下当时美国政府的高层(只是推测),就会
发现他们对于伊拉克战争的目的,倒也不全是出于价值观或者误判,内里颇有些
耐人寻味。

从小布什来说,伊拉克战争是他极好的一个选择,估计是一看这个建议就是“高
,实在是高!”原因是这个建议可以很好地解决他的大多数问题。布什当时面对
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国内的反恐压力 – 打伊拉克,可以很好地说明“总
统在行动”而缓解压力(阿富汗有同样目的,但毕竟塔利班的影响不能和萨达姆
比);第二,因为九一一应对的迟缓遭到对其能力的质疑 – 伊拉克是死老虎,
肯定会赢,打赢了,自然威望就上去了,对他的能力的怀疑也会烟消云散。这两
个目的,后来看,全都如愿达到,小布什要拒绝这个诱惑实在是太难了。当然,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提出长期的影响这一问题,但是,我几乎可以想象布什的回答
-- 长期。。。那是几年以后的事情,让我们还是先顾眼前吧。

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来解决国内的反恐诉求,如果这一招有一个灵魂人物的话,我
猜应该是切尼。这个心脏有毛病的老头儿是条老狐狸,只有他这样有经验的政客
,才能够引导还在学做总统的布什走这一步,并看透这一招带来的种种好处,要
知道,第一次海湾战争就是他辅佐老布什打的,对伊拉克还有多大的能耐,没有
人比他更清楚了。这老头实际比布什作总统的资格更好。但切尼也有致命的问题
,从此后的情况分析,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副总统竟是个财迷,和军火,石油
等财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显然从伊拉克战争中捞到了大量的好处。对于一个
大国的政治家来说,这样评价未免容易产生失之偏颇的感觉,但看切尼在打败伊
拉克以后忙活的事情,不能不让人觉得,他在怎样赚钱方面投入的注意力,似乎
比他思考怎么善后的注意力更多些。

赖斯,典型的裙带关系带来的错误。说这话第一不是说赖斯没有才能,因为她是
一个出色的苏联问题专家,第二不是说赖斯与小布什有什么暧昧关系,这实在是
无聊的说法。但是,任用赖斯为首席对外政策顾问,个人感觉却失之轻率,特别
是刚刚担任这一职务时期的赖斯女士,青涩得利害,冲劲有余,经验不足,不能
说是在这个岗位上维护美国利益的最佳人选。这个职务似乎需要一个更为平衡的
人选。赖斯的麻烦在于她对国际知识了解的片面。她熟悉苏联,但对于东方国家
,比如中国,比如中东阿拉伯国家,则相当陌生。这在苏联解体前的世界,显然
是很有利的知识结构,因为当时美国的主要着眼点在欧洲,所以她给老布什当国
家安全特别助理可算称职。然而,随着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苏联/俄罗斯的影响
迅速缩减,这种片面就要命了,显然导致她对于苏联解体的影响看得过重(也就
是对于美国的优势看的较多)而对于伊拉克问题的复杂性重视不足。所以,赖斯
在这个问题上在决策上的影响应该不会劝阻,而是给出了更多的信心 – 而这个
信心显然对出兵是一个绝佳的推动。

拉姆斯菲尔德,这位国防部长普遍被认为是一个鹰派,但他为何而鹰?如果仅仅
从个人的哲学理念出发未免过于狭隘了。从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中玩出的
一系列花里胡哨的表演,比如数字部队,超精确斩首行动(未成功)等,大体可
以看出他在这次战争中的思路。苏联的解体,对美国是件好事,对美国军队却不
见得是件好事,因为它没有了保持那样一支庞大力量的必要。拉姆斯菲尔德要为
美国军队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一个充分理由。伊拉克就是一个理由,而数字部队等
花头,对萨达姆其实根本不必要,大平面的沙漠地带,大规模的重装甲部队,一
路平推过去巴格达有什么办法阻止美军呢?但是通过战争展示新战法,新技术,
就可以宣扬其价值,而保护未来在这方面的投资了。从这个角度说,拉姆斯菲尔
德也肯定是这场战争的支持者。

剩下的鲍威尔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但他的成熟与立场与小布什格格不入,一直就
是布什内阁中的异类。此后,小布什早早将其解职,但不知道他是否想过自己容
不得不同声音的做法,是否也与自己推崇的民主观念不符呢?

用民主规范别人容易,用民主规范自己难啊。

如此,可以看出,在对美国的实力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布什政府做出攻击伊拉克
的决定,即合乎逻辑,又得到各方的支持。

问题是,战争的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推翻以后干什么呢?

就算是有人想过,估计也是这样回答自己的 – 看得太远,会被自己的鞋带绊倒
的。

不错,攻打伊拉克的决定,没有被自己的鞋带绊倒,却被巴格达的鞋带绊倒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