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货币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时间:2009年07月19日
上周,罗杰斯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说,通过全力开动印钞机,全世界的政府都在竭尽所能"破坏"各自的本币,下一个危机将发生在货币市场。"人们需要明白这一点。如果大家现在不明白,那也只是迟早的事。"罗杰斯说,"眼下我还没有(对潜在的货币危机)采取任何对冲措施,但我怀疑这会是下一个大麻烦,货币市场可能爆发大危机,我正在思考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无独有偶,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在今年5月曾经发布报告警告说,未来那些通过印钞为赤字融资的国家可能爆发货币危机。斯蒂芬·金表示,在这轮危机过后,各国会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对于英国和美国等国而言,更可能选择通过"印钞票"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因为在闲置产能巨大的前提下,"印钞票"可以带来更高的产出而不必担忧诱发过高的通胀。但与此同时,这种做法对于那些投资于美国国债和英国国债的外部投资人来说,却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诱发美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发生危机。
罗杰斯的言论引来投资者的关注,货币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什么是货币危机?
专家指出,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简单地讲,就是使用者对其货币的信用产生了质疑,产生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一麻袋纸币可能买不来一个馒头。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曾经多次出现。比较著名的货币危机有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8年越南货币危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相同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以概括为,固定汇率-快速增长-币值高估-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经济和社会危机-全面衰退-被迫作休克性调整,最后是漫长痛苦的恢复期。
"罗杰斯和斯蒂芬·金的担心同最近几个月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适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大量投放货币有很大的关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
的确,2009年各国政府的救市就像一场战争,为了不让本国经济陷入衰退泥潭,动用了最高智慧及可动用的一切手段。救市让各国的货币政策及金融领域的各项运转系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各国不再担心财政赤字所埋下的隐患,大力透支几年来攒下的财富盈余。"在改变财政赤字的方法中,有几个公认的手段,动用历年结余、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在前三种措施都不能顺利和大张旗鼓地进行之际,还剩下一种百试不爽的武器,那就是对付财政赤字最直接的方法,增发货币。"
至今,美联储已经通过"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增加高达6400亿美元的货币供应量,英格兰银行增加1250亿英镑的货币供应量,欧洲央行最近也决定实施该政策,向市场提供600亿欧元货币供应。而由于近年基本处于零利率水平,日本央行早就在实施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
预言真的会成为现实吗?
"美国长期巨额贸易赤字为美元可能发生货币危机埋下祸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长江认为。2005年美国贸易赤字逐年增加,2006年美国贸易赤字占GDP的6%。而美国财政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财年前9个月,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奥巴马政府预计,本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1.84万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在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财政赤字问题,赤字越庞大,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财政危机直接引发债市崩溃,进而导致货币危机。 "
具体来说,就是美联储为了救市而大量"印钞",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迅速膨胀;在推动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后,美国联邦预算赤字骤增,这些举措已经埋下美元贬值的祸根。若一旦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而美联储未能及时退出量化宽松机制,那么这将导致美国通货失控、长期国债利息迅速上涨的局面,届时美联储将不得不迅速提高短期利息来抑制通胀,国债利息开销将随之增多,从而对联邦财政有严重的冲击。
实际上,此次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后,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就已经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以法国为首的若干欧盟国家和俄罗斯倡导世界金融新体系;中国提出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殊提取权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贸易垄断地位;观察人士指出,今后的十年、二十年,美国经济和贸易在世界上的比重将发生量的和质的变化,世界贸易货币和各国央行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缓解将来类似这场危机的一个自然方案。但美元信心的衰落也可能酿成一场重大的美元危机,从而加速各国的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
罗杰斯对货币危机的预言真的会变成现实吗?
杨长江认为,一切还需要时间来观察才能确定,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在加大。
杨长江认为,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区别于以往金融危机的一个本质特点是,由于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且美元又是世界主要储备金,大规模的投资和资本无处可逃,世界上没有美元资产的替代品。因此,在金融危机初期,美元非但没有崩盘,反而因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变卖其他币种资产,来填补美元负债或降低美元资产杠杆率,美元在危机中保持坚挺。根据彭博统计数据,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美元兑G10国家货币中除了日元外,都出现上扬。而现在,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投资者投资美元的"避险"情绪下降,可能会选择其他货币进行投资,因此美元贬值的可能性加大。
而另外一方面,美元汇率高低是与其他货币相比,现在不仅是美国在开动印钞机,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和日本也开动印钞机。"现在还要比较各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哪个国家货币扩张效果大,哪种货币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就大。"杨长江说。
对中国有什么警示?
无论货币危机是否会来临,罗杰斯的预言都给我们一个警示,就是美元未来的一举一动无疑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包括我国未来宏观调控的格局和货币政策的走向,我们应该未雨绸缪。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无论是美元贬值压力,还是由此带来的通胀忧虑,都是我国政府决策部门需要高度关注的。全球大宗商品的上涨可能会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当前的通缩压力。但长远来看,我们也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可能的通胀压力,未雨绸缪,防止过犹不及。中国要加快推进外汇储备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应用的多元化,未来不排除购买美国国债的增速会进一步下降。
数据显示,去年底以来,我国增持美国国债的速度开始放缓。2008年11、12两月增持量分别为290亿美元和134亿美元。今年1月,中国增持122亿美元美国国债,增持速度继续放缓。
杨长江认为,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持续震荡,中国政府应该在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低迷时期,推动企业加大对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的现货、期货,以及相关供应商股权的购买。只有积极多元化中国的外汇储备,才能最终抵消部分美元贬值与全球通胀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
"最重要的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杨长江说。
.解.放.日.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