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电商助农卖菠萝60万斤亏50万 当地合作社:全怪农民是不公平的

火烧 2016-05-2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电商助农卖菠萝60万斤亏50万,农民被指责,但合作社称责任不全在农民。菠萝品控和运输问题频发,电商因人手不足和包装简陋导致大量烂菠萝,引发用户不满。

  农民没有摆脱亏损,还背上骂名;商家费了力差点破产,还要善后;消费者收到的,是烂菠萝——一件原本被称为“正能量”的事情,却成了各方都受损的买卖。

  今天,广东徐闻当地百姓通过央广网回应“电商卖徐闻60万斤烂菠萝亏到关门”一事,“出了问题多少大家都有问题,但是最后他把责任全都推到农民的头上来,我觉得真的是不太公平的。”

  “笨鲜生”被农民坑了?

  本月,天猫旗舰店“笨鲜生”在本着帮农民卖滞销菠萝的美好初衷登上聚划算,1天卖了60万斤。但紧随其后的是大量用户收到腐败变质的菠萝,笨鲜生发布公告称为农民坐地起价,成本高涨,而且送来的菠萝里掺杂三分之一的熟果,导致发货和品控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了至少50万的损失,店铺也面临倒闭,“仅为了帮助万亩菠萝找到销路,让果农不会因滞销而流泪!我们,做到了!他们笑了,而我们却哭了!”

  菠萝收购价多少钱才算合理?“笨鲜生”真的被坑了?

  当地一家菠萝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陈如约表示,“实际上大部分卖的话,市场上(菠萝收购价)大都是三四毛、四五毛一斤,好一点的果是六七毛,但六七毛还是亏的,成本是八毛左右。0.12元可能是报道挑选的特例。”

  针对“农民坐地起价一说”,陈如约认为,菠萝价格波动是正常情况。这位熟悉菠萝销售情况的人士提出涨价可能是中间商从中作梗,“说因为涨价农民就毁约,我觉得不太正确,这么说不太负责任,我觉得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非常少。很多是通过代办,也就是一些中间商来做,价格上涨的话可能跟中间商也是有比较大的关系的。”

  长期关注电子商务的“亿邦动力网”也指出,生鲜是非常接地气的行业,从田间地头进入到流通领域,创始人就是采购员,要亲自下地去跑去看,坐在办公室做不了生鲜。而且“坐地起价”是中国商业中再普遍不过的风险,和农民打交道,需要找到与农民合作制约的规则,而不是一腔热血。

  这些问题电商也没做到位

  除了价格起伏,更让“笨鲜生”工作人员焦头烂额的是,用户收到了大量烂菠萝。有买家提出,商家除了说自己被骗,也需要找自身原因,比如包装太简陋。徐闻县菠萝协会会长吴建连表示,菠萝在运输中不能受到过分挤压、磕碰,“菠萝很娇贵,你这个包装不好的话,再怎么样的菠萝都会烂的。”

  让菠萝在运输过程中变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品控。成熟后的菠萝,保质期只有几天,长途运输一般都选择没有熟透的。而“笨鲜生”把这次品控没做好,向用户邮递熟果的原因归结在代办人员身上。却忽略了自身问题,人手不够,让25个人处理6万个订单。一位业内人士对亿邦动力网猜测,笨鲜生一定没有在当地留下专业的采购人员。如果源头品控没有掌控好,会直接引发后续退换货等大量售后赔偿问题。”

  无论如何,这起事件让农户、电商、消费者利益都成了受害者。徐闻县农业局局长杨仕煌也十分愧疚,“如果人家好心来帮我们,让人家亏了我们心里也不好受。县领导也非常重视,究竟是不是像他们讲的,如果是,又是哪个农户、哪个中介?我们正在调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