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娘”啊,你把“她”揣在怀里

火烧 2007-01-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苏联解体与医疗改革的对比,强调社会福利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呼吁政府重视民生,避免将医院等公共机构推向市场,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

 

“娘”啊,你把“她”揣在怀里

唐尧

2007年1月3日

《环球人物》2006年第五期刊登了《戈尔巴乔夫后悔了》一文,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说:“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致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钱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贫穷的人数却超过了苏联时期。”从这篇报道看,似乎苏联解体的责任要由戈尔巴乔夫承担,他现在后悔了。

《环球人物》杂志在2006年12月专访来华的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记者问及《戈尔巴乔夫后悔了》一文时,久加诺夫沉思后说:“我认为,戈尔巴乔夫给苏联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奉行的不是社会主义政策,也不是左翼政策,恰恰相反,是自由主义政策。他没有进行真正人民意义上的改革,因而,他的改革是失败的,给国家造成了灾难。”久加诺夫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是戈尔巴乔夫的对头。1989年,久加诺夫出任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部副部长。而此时,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改革——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等等。当年7月,久加诺夫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发表了《告人民书》,批评戈尔巴乔夫“对党和国家处于危险边缘负有责任”,号召苏联国民对混乱的局势和国家的命运进行反思。此文引起了苏共高层的极大震动。

人们总有一个疑问,在政治动荡时期,人民怎么没有发出巨大吼声?其实,这里面因素复杂,在一篇短文中是不可能说得清楚的。这是粗略说几点:一是,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严重不足;二是,在斯大林的后苏联时期严重偏离马克思的基本理论,事实上沦落为国家资本主义内核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三是,戈尔巴乔夫实际上是对国家资本主义反思(而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彻底放弃既不是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又不是国家资本主义内核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即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模式,但戈尔巴乔夫不想放弃共产党领导这个“壳”;四是,到了叶利钦那里,连共产党领导这个“壳”也不要了(也许已经不是马列主义意义上的共产党)。但是,这四个时期,还保留着一个制度几乎没有变化,那就是前苏联与俄罗斯,在社会经济基础加强同时,社会的公益和公共事业功能没有改变(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还有所发展),这对稳定社会秩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是在俄罗斯最为困难时期——“休克疗法”,也没有放弃社会的福利和公共与公益事业功能。去年年初,笔者写过一个帖子叫《“娘”啊,你把“她”揣在怀里》,这篇帖文是评击咱们的医疗改革的。文中的结语就是,“我们千不该万不该,把医院当作没娘的女孩子推向社会市场,让她背着行囊浪迹天涯,她还那么美丽善良?还是学坏了?这个女孩子是我们的妹妹,她有娘,她的娘就是我们的娘,娘就是国家,就是政府。娘啊,你把她领回来,仍然把她打扮成美丽善良的‘白衣天使’。娘啊,俄罗斯母亲就是在‘休克’的时候,也都把‘她’揣在怀里……”笔者,沿用这个题目在写点体会,而这个“她”已经放大了一点,就是社会的福利和公益。

其实,自二战以后,不论是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社会的变迁没有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完成,关键得益于保障社会的福利和公共与公益事业功能。所以,才有人对俄罗斯提出“五个没有想到”。

一没想到,住房不要钱。在俄罗斯居民住房不收费,人均18平方米以下(按居住面积而非建筑面积)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钱。住房在七十年代也都让西方人眼馋。记得在国内89年事件时,有青年学生就有这样的顺口溜,“做美国人,住苏联房,吃中国菜,娶日本妻”。这说明在当时,苏联的住房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二没想到,是用水不装水表。用于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自来水、热水(一天24小时供应)、供暖,从来就不收费,所以索性连水表都省了。

三没想到,看病不花钱。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现在唯一不免的只有药费(过去还是全免)。不管你是不是俄罗斯人,只要在俄罗斯境内的任何人得了病,救护车就给你往医院拉,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给你治疗。

四没想到,教育还倒贴。学生上学一律免费,教科书均由学校无偿提供。而且所有的学校一律免费供应全体学生一顿丰盛的、营养充分的早餐或午餐。如果你实在想不通问一问俄罗斯的家长,他会告诉你另外一个“没想到”,“学校不供餐,让孩子们到哪吃饭呢?”

五没想到,失业要批准。这一条过去没有,现在的俄罗斯新规定,为了控制失业人数的增加,解雇人员较多的,必须在解除劳动协议前3个月向国家就业处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解雇。

这五个没有想到,恰恰是社会安定的基石。在“休克疗法”时,购买东西时,就是排着长长的队,还是次序井然,或默默等待,或看着自己手里的报刊杂志。这就是政府对社会的责任没有放弃,百姓们就不可能产生浮躁性情,也不可能多数百姓站到政府的对立面那儿去。也怪不得有人总说俄罗斯人开郎、乐观、坚毅。其实要我说,在苏联后期的剧烈变异和接着而来的“休克疗法”,唯有百姓的最基本生活利益没有多大的变化,俄罗斯人才认为,困难是暂时的,急躁了,反而添乱。

社会主义在社会的福利和公共与公益事业功能方面,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老师”。从五十年末到七十年代,恰恰是资本主义普遍借鉴(甚至是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个史无前列的这个功能。所以,社会上有人责问,“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说到底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所以,才有“善良”资本主义与“不善良”资本主义的区分。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无论从建设“四个现代化”,还是“改善民众生活”,都是极其艰巨的任务,用毛泽东的话,“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既要建设国家,又要改善生活。这本来是一对矛盾,加之“一穷二白”的底子,人口众多,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先建设还是先改善?加之西方世界和蒋介石集团不仅没有看好中国共产党会支撑起来,而且采取封锁与扼杀,老蒋还要反攻大陆,美国还在中国的周边打了两场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然而,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将一个从“东亚病夫”手扶木犁的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发展成初步工业化的国度,列世界经济大国的第六位,且自豪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受到包括西方世界在内世界各国广泛的高度的尊敬。

虽然还只是初级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然而在“改善民众生活”方面,也让所有的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中等发达国家刮目相看,纷纷来华学习。尤其是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得到了国际上普遍高度的评价和赞扬。用一位西方学者的话,“人类历史上有谁在解决社会公平、维护下层人民利益方面比毛泽东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提出“发展相信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