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安生:茴香豆、选择题、驴得水与有钱人的娱乐

火烧 2018-10-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茴香豆回字写法与考试制度的关系,分析知识熵的价值及选择题标准答案的争议,指出考试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强调教育公平与选拔机制的重要性。

  分析一条知识,到底给我们多少信息熵,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茴香豆的回字有四种写法,这条知识绝对是有信息的。但是,这条知识包含的信息,究竟有多大价值?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总已知到未知,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再次探索未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茴香豆的回字有四种写法,比一般人多知道一种写法,相比不知道这种写法,对认知结果,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对我们减少对世界认知的不确定性,有多大帮助?

  可想而知。

  不过,这种事情,现在其实也不少见。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

  比如:

  多选题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体现了某某某某的()。

  A、时代性 B、历史性 C、前瞻性 D、必然性

  这东西,选什么都能自圆其说,AB、BC、ABC、ABCD……你说选啥就选啥。为什么选这个?标准答案是这个。你不选这个,我就扣你分。

  标准答案说了算,不是因为标准答案的对。标准答案说的对,因为标准答案说了算。

  百度作业帮类似的问题有的是。

  隋唐开科举以来,中国的考试就是底层向金字塔中上层运动的一种手段。说到底,中国的考试就是为了刷下去一批有野心或者进取心但是中上层没位置给他们的中下层人。当年刷掉不知道茴字第四种写法的人,现在是刷掉不知道标准答案的人。

  究竟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刷题能力和记忆力。你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比较强,OK,选你了。

  从这个角度考虑,这样出题似乎还是有点儿道理的。

  被选拔进入中上层的人,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都高于社会中下层,于是也就有了傲视绝大多数劳动者的资本。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其实,他们与劳动者,对统治阶级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劳动者提供劳动,他们提供精神鸦片,帮助统治者管理劳动者。个别人因为表现出色,可以从此进入统治阶级,实现四世三公。

  不过,这样的考试和选拔其实是与社会流动密不可分的。一旦社会流动停滞,或者考试内容变化了,用于考试的知识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于是,原先的“学问”,也就只能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卖弄卖弄了,小伙计还颇不以为然。当然,这些原先高人一等的读书人,仍然倒驴不倒架子,依然看不起短衫帮,依然要穿破破烂烂的长衫。

  这种知识当“学问”,纯属是扭曲的社会的扭曲教育导致的扭曲的结果。

  寒门个别人改变命运的前提,是统治阶级给个别人改善命运的机会。否则,就是把建国以来的报纸新闻倒背如流,也没用。

  读书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是阶级社会穷人的想法。

  寒窗苦读,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那都是穷人的事儿。

  有钱人读书,不是苦读,是乐在其中,他们读书是为了自我完善。

  贾宝玉从来不苦读。他根本不需要秀才、举人、进士,层层升级,层层选拔,靠三篇文章搏出身。对他来说,如果他钻研什么,一定是因为兴趣。他对写诗有兴趣,就研究诗文,吟诗对对,乐在其中。刷八股文,他没兴趣,就根本不研究。

  历史上的科学家,我相信,绝大多数都是家境不错的。牛顿吃饱了,有闲,才可能研究微积分。正因为他们不必为生计而奔波,所以才可以研究在穷人看来与吃好喝好无关的事情。类似的还有天启当木匠,路易十六当锁匠。

  科研是有钱人的娱乐。

  他们解开一个世界级难题获得的快感,远远超过普通人游戏通关的快感,不亚于枭雄征服天下的快感。这种快感,是穷人没资格享受的。

  一般人主业是搬砖。剩下的那点儿精力,也就抽空钻研两局电子游戏……

  只有社会平等那一天,多数人才有资格从学习和钻研中获得快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