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安生:谁是你的盟友?

火烧 2018-07-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三国时期孙权与曹操结盟的原因,探讨结盟背后的利益分割与战略选择,强调盟友选择的关键因素,揭示历史中盟友关系的复杂性与现实考量。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伐谋不占优势,退而求其次就要考虑伐交。

  选择盟友,是伐交的关键。

  任何结盟,说到底,都涉及利益分割。

  大规模冲突以前的结盟,都涉及冲突之后的利益分割。

  对参与博弈的各方来说,选择盟友的依据,主要有三条:一是有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二是加入某个集团以后本集团能不能胜利;三是集团胜利以后,自己能分到什么战利品。

  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俘于禁、斩庞德,兵临樊城。

  结果,吕蒙白衣渡江。一代武圣,命殒麦城。

  那么,孙权为什么会加入曹操阵营呢?

  首先看双方矛盾。

  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向合肥方向发展受挫。刘备向荆州方向发展取得极大成功,不但占领了荆州三郡,还占领了益州。假设关羽攻克襄樊,刘备占据长江上游,如果刘备顺流而下,,那么对孙权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以刘备袭取西川的做法,孙权是不相信刘备会对自己讲仁义道德和传统友好关系的。

  相比之下,孙权与曹操在合肥拉锯战,由于北方士兵不善于水战,南方士兵不善于陆战,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谁都难占据上风。

  不难看出,孙权偷袭关羽前夕,孙权与曹操之间矛盾下降,与刘备之间的潜在矛盾上升。

  其次看获胜的可能性。

  曹强刘弱,是很明显的事实。关羽暂时在襄樊地区取得局部优势和战役主动,与于禁愚蠢的指挥,于禁、庞德关系不和,山洪暴发等偶然因素密不可分。一旦曹操大兵南下,关羽就难免陷入苦战。

  实际上,关羽已经把荆州刘备占领区的资源调动到了极限。为了增强主要突击方向的攻势,不惜减少监视、防备孙权的兵力。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加入曹操一方,基本稳操胜券。

  最后再看战利品。

  孙权站在刘备的一方,没有任何收益,还将面临刘备的军事威胁。相反,加入曹操一方,如果消灭关于,就可以瓜分荆州刘备占领区,把长江中游水系控制在自己手里,彻底扭转不利的军事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和曹操联合,不是太正常了吗?

  当然,作为前线指挥官,关羽看不到这一点,很正常。

  显然,以上的分析之中的各方,说的是有自由选择权的一方。还有些集团或国家,表面上看是有独立选择权的一方,实际上是对方的殖民地,那么根本就没得选。

  还有些国家或地区,虽然不是殖民地,但是遍布境外势力的军事基地。境外势力随时可能策动军事政变,武力推翻现政权。这样的国家比殖民地也好不到哪里去,实际上也是没得选。

  试图拉拢这样的一方进入本方阵营,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插标卖友谊,靠出卖“友好关系”伸手要援助。

  这样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伸手要钱并不能给予盟友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与卖笑的娼妓大同小异——能获得无偿援助的时候,满脸堆笑。一旦确认恩主破产拿不出钱,立即冷若冰霜。为了维持说得过去的关系,不断援助这样的国家,其实是不断套牢自己。

  把这样的国家当成自己的铁杆盟友,如同把娼妓当爱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