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11万医护人员连署 拒无限包机返台
台湾》11万医护人员连署 拒无限包机返台
前台湾基进不分区立委提名人、血管外科医师吴欣岱发起「医疗人员支持政府坚守防疫底线」连署活动,要求接下来的武汉返台包机应由台湾政府主导登机人员,并由本国防疫人员陪同防护,且不能无限制包机回台,需评估台湾本地的医疗能量,完成一批再开放下一批,不到两日内就有11万名医护人员参与。
医师吴欣岱发起反对无限制返台包机连署,获得11万名医护人员响应。(摄影:张智琦)
医师吴欣岱发起「医疗人员支持政府坚守防疫底线」连署活动,包括医师、护理师和其他医事人员逾11万人参与,她和前立委林静仪今日(2/8)偕同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前往大陆委员会递交连署陈情书,要求陆委会严守防疫底线,以医护人员的连署做为后盾。
该连署书指出,全台湾负压隔离病床只有1,100床,隔离收容所也严重不足,因此应满足以下三大诉求才能允许班机返台:(一)由台湾政府主导实际登机人员,并以有紧急需要之国民为优先;(二)必须由本国防疫人员陪同,在飞机上做好防护,来台务必配合隔离及筛检;(三)不能无限制的包机回台,必须审慎评估台湾本地的医疗能量,完成一批再开放下一批。
医师吴欣岱表示,她虽然非专业防疫医师,但她之所以发起连署,是看到第一批武汉包机的惨痛经验,任由中国当局和买办乔名单,造成防疫缺口。她表示,衷心期盼在国外的台湾人都可以回家,但台湾医疗资源有限,应该考虑医疗资源和有限度地回来。
至于台湾能负担的医疗能量有多少,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理事、医师张诏程表示,医疗能量是动态变化的,台湾目前仅有1,100床负压隔离病床,提供给高度疑似和确诊病例,医疗能量已经很吃紧,如同卫福部长陈时中说的,「我们要量力而为」。
前民进党立委兼医师林静仪则说,既有的负压隔离病房不是都空着,还有其他病患在使用,第一批武汉班机有一名确诊案例后,其他有246人跟他在同一个班机上,都未做防护,未来有感染风险的也都要住进负压病房,且台湾一旦发生社区感染,也会有更多人需要住进这种病房,若再加上武汉还有900多人包机返台,就会有病房不足问题了。
林静仪强调,病房也需要足够的负责照料病人的医疗人力,这些都要评估,所以医护人员不是不准台湾人回台,而是主张「一批批回来」,现在是长期抗战,可以处理多少就来多少,「全部丢回来,也无法好好处理」。她也表示,如果让人都回来,但不用负压隔离病房隔离,恐造成更大感染风险。
胸腔科医师何建辉也说,台湾每间病院负压病房大概都就十间,和平医院病房有29间,若是疑似病例就要用最高规格对待,也就是住进负压病房,但如果三天内要接收900多人,很可能造成瘫痪。
本次连署的第一个诉求其实有所改动,原本为「筛选上机名单,比照他国,只有具有本国身分的台湾公民能上机」,遭到外界质疑有排除陆配的疑虑,后来改成「由台湾政府主导实际登机人员,并以有紧急需要之国民为优先」。对此吴欣岱表示,因当初的连署比较仓促写成,用词较不精确,有进步团体向她表达「台湾公民」才能上机,可能排挤到陆配等身分没有明确定义的居住在台湾的人,但她的初衷不是用国籍区分,而是想保住台湾,所以后来修改声明,希望他们没有感到被排挤。
台湾》连署拒无限包机?医界有不同意见
前台湾基进不分区立委提名人、医师吴欣岱发起「医疗人员支持政府坚守防疫底线」连署活动,逾11万人医护人员参与,诉求反对无限制的武汉包机返台,要求审慎评估台湾本地的医疗能量,完成一批再开放下一批。不过,对于这份连署的部分内容,也有医界人士提出不同意见。
连署疑有排外嫌疑
在连署书中,第一项诉求提出「以有紧急需要之国民为优先」作为允许班机返台的条件,被质疑是否排除陆配,而事实上,在连署书刚推出的时候,文字更是露骨,直接写「比照他国,只有具有本国身分的台湾公民能上机」。
高雄荣总台南分院精神科主治医师苏伟硕表示,原来的诉求直接导致排除陆配的问题,而即便现在文字改了,但还没拿到身分证的陆配,到底算不算国民,仍会引起争议。
苏伟硕认为,如果政府防疫能量足够,却拒绝台湾人回台,或者排除特定身分如陆配,那么就会引发人权问题,除非政府已经完整盘点病房与医疗资源,确认防疫能量真的不够,才可能构成正当理由。
此外,原先的连署文字称限定本国公民才得上机的条件,是「比照他国」的原则,但事实上,在目前各国撤侨班机中,混杂不同国籍者的状况皆属常态。以日本6日晚间的撤侨班机为例,上面包含了日侨及其配偶和小孩等家属,其中就有2名是台湾人;而法国2日的第二班撤侨班机上,254名乘客中更分布了30多个国籍,仅65人为法国人,显示撤侨限定本国公民的条件,不仅有排外、侵害人权疑虑,也并非各国原则。
医界连署反映疫情焦虑
苏伟硕认为,短时间内有高达11万医护人员参与连署,反映的其实是台湾医护人员的焦虑,包括对于疫情的焦虑、资讯和沟通上的焦虑,还有对劳动保障上的不满。
苏伟硕指出,政府没有对第一线人员提供足够资讯,风险沟通不够,才会让大家都很紧张。例如,现在如果接收900名武汉的台湾人返台有困难,那么400人可以吗?确诊病例达到多少人才算突破第一道防线,有没有B计划?这些判断与资讯,医疗第一线知道吗?
苏伟硕直言,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负压隔离病房是否足够,而是台湾面对新兴传染病超出防疫能力时,政府到底有没有处理备案。2009年H1N1新型流感列入公卫紧急事件,当时台湾有上万人感染,也不可能备有足够负压病房,那么类似传染病爆发时,政府有没有备案,以及这个备案是否足够透明让第一线医护人员清楚知道,就很重要。
另外,苏伟硕也提到,护理人员长期一直有过劳问题,声音却不被尊重,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因此对于第一线人员的防疫,政府应提出更多的保障和鼓励。
台湾护师医疗产业工会理事长陈玉凤表示,她没有参与这个连署,因为诉求只有宣示性,不够具体。例如「由台湾政府主导实际登机人员」,但撤侨不可能不跟对岸政府打交道,如果坚持单由台湾这边主导,有可能吗?
她也说,包机返台的人不是都要住进负压病房,所以病房不会马上被用完,诉求里的讲法可能会引起误会。现在台湾负压病房使用量有多少,具体能够承载多少病患,这些资讯全都没有公开,政府应该清楚盘点病房容量有多少,让医疗人员清楚,再视医疗能量开放人数,量力而为。
陈玉凤也提到,第一线护理人员很辛苦,现在又面临口罩不足问题,行政院长苏贞昌声称「我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但很多公私立医院护理人员一天都只分配到一个口罩,照顾结核病的也是一天一个,事实上完全不够。她认为,政府应该充分供给防护衣、隔离衣、口罩给护理人员,民众则应避免疯抢口罩,护理人员才不会人心惶惶,可以专心防疫。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