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反思是更重要的战役
疫情就要出现转机了,这是好事,但疫情过后,我们的反思排上日程了吗?准备好了吗?
如果说,疫情是一场战役,那么,疫情过后,反思恐怕是更重要的战役。
需要反思的方面当然很多,但就事论事的反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反思是肤浅的,本质还是一种搪塞,一种并非反思的反思,我们需要的是更深层次更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反思。
城市化的提法对不对?把人都堆起来居住,就没有考虑灾害因素、战难因素吗?
只间隔了17年,中国就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瘟疫,可怕不可怕?如果我们的人口没有那么高的集中度,而是保持一定的疏散度,我们还会遭遇这么强烈的瘟疫吗?还会付出这么严重的人命代价吗?
再有,战争真的就不会发生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还养那么多军队干嘛?军队的存在,本身就表明,战争的威胁并未解除,既然是这样,把人口都集中起来居住,这是聪明的举措吗?不是方便了敌人杀伤我们的有生力量了吗?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考虑,城市化的提法也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呀,制定任何一个战略,不考虑这个因素,都是要误国的。你把人口都拉到城市居住,农村怎么办?谁来种田,谁来生产粮食?把田只交给几个私人去种,能靠谱吗?解放前,从蒋介石到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都是这种搞法,结果怎么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拨又一拨的群众革命运动不都是起于这个原因吗?有人会说,美国怎样怎样,那我们要问一问,美国人都长蓝眼睛,你怎么长不了?另一方面,把人都拉到城市居住,那么多的人怎么生活,买得起买不起房子先放在一旁,人是要吃饭的,那么多的人去哪里谋生?毛主席的时代,进城是有序的,进去一个,必定会给安排一个铁饭碗,一辈子都有饭吃,现在有这个机制吗?现在的情况,说得难听一点,是自生自灭,所以,现在你让那么多的人进城,总有一天大家会活不下去的,迟早是要出事的,看不到这一点,就叫目光短浅。至于一些人写论文、做演讲给出的城市化理由,我们只能送给他四个字:狗屁胡扯!
城市化的提法需要纠正,我们需要的是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过于极端的城市化,提出还要有逆城市化,这个思想显然是正确的。进不进城,千万不能搞运动,现在的城市化,说得不客气一点,都有些骗的成份了,也就是把大家都骗进城!为什么会这样?一是上面有要求,谁不搞城市化,谁就交不了差。二是为了搞形象工程,便于升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官员到任,想都不想,先造城——把原来的老城全部推倒,再大手一挥,拉大城市框架,折腾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三是为房地产商拉买家,这个动机也是大搞城市化的直接原因,政府为了帮房地产商卖房子,不惜骗广大群众,不惜拿国家前途命运当儿戏,这算不算腐败,今天是要问一问的!
近似病态的挺民营经济,也是战略层面的反思。民营经济可以适当发展,只要真正地把公有制为主体落实下去,适当发展一点民营经济是不会出太大问题的。但现在我们显然是走火入魔了,民营经济的体量太大了,已经盖住了公有制经济,这怎么得了呢?民营经济过大危险不危险,这次疫情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以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总是不当回事,总是用什么左呀右的东西去争辩,这次疫情,我们再去看看过度发展民营经济的危害,就很容易理解了。
民营经济为什么不能过度发展,大的方面讲,一是会造成两极分化,破坏社会稳定。再一个就是会降低国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家影响不了、控制不了经济社会,这不就意味着天下要大乱吗,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吗?这次疫情,湖北为什么应对不了疫情,几乎需要所有的省去支援,就是因为湖北省在老板是老大极端思维的指导下,把公立医院都快折腾光了,大量的民营医院调动不了,也指挥不动,只能眼看着染疫群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就是这回事吗?医院是这样,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教训深刻呀!我们再也不能把民营经济当爷一样地供起来了,是时候清醒起来了!
对民营经济,今后需要改变一下政策了,允许存在是不会变的,但如何存在,是要拿出一些聪明办法的。总体上讲,民营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和公有制经济捆绑起来发展,原则上不能再允许民营经济独立发展,如果要讲聪明办法,这就是聪明办法。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民营经济有不听招呼的固有劣性,不给它套上嚼子,它是一定会走反叛路线的,而这又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这场疫情需要反思的方面很多,从战略层面进行反思,才是带有根本性的反思,也只有这样去反思,我们今后的道路才不会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