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说说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火烧 2011-12-06 00:00:00 文艺新生 1030
文章围绕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展开,分析其对孟尝君门客的评价,探讨士的定义及历史人物的争议,结合古文赏析与现代观点,引发对得士与鸡鸣狗盗之徒的深入思考。

说说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其散文长于说理,言简意深,笔力雄健,见识超群;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有不少名句传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咏石榴花》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然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的散文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他的《读孟尝君传》一文,仅90余字,不多,原文照录: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清代沈德潜评之曰:“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唱。”金圣叹也说:“凿凿只是四笔,笔笔如一寸之铁,不可得而屈也。”吴楚材在《古文观止》里评道:“文不满百字,而抑扬吞吐,曲尽其妙。”但现在这篇文章也受到不少诟病,有人认为,怎么能说,孟尝君的门客皆鸡鸣狗盗之徒呢。比如冯谖的“狡兔三窟”,说明了他的远见。再说,特别时期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还是必须的。要广泛团结不同阶层的人,使得各得其所。还有说到,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未免太个人英雄主义了。就算得一士焉,就一定能受到齐王重用?就一定能富国强兵?就算如此,秦国也会如此,南面而制秦可能不那么容易。这些评论站在现在的背景下也不能说没有什么道理。我们先来看看古时候的士是怎么定义的,常见的含义应该是指具有某种品质、技能或才干的人和知识分子,孟尝君三千门客跟着他都做了些什么呢,《史记.孟尝君传》中所记载的四件事,让我们见识下春秋四君子之首的孟尝君在招揽了那么多所谓的“士”后都做了些什么:   

第一件事,“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之民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魁然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而去。”只不过是赵人的一句玩笑话,马上就血流成河,孟尝君就让他的门客一下子杀了赵国几百人,屠了赵国一个县的百姓,孟尝君不是比现代黑社会的头目更可怕吗?   

  第二件事,秦将吕礼逃亡到齐国,被任为相,成了孟尝君的政敌。孟尝君为了打击吕礼,竟然写信给秦相魏冉,请秦兵来攻破齐国,秦兵破齐后,作为秦亡将的吕礼只好又逃亡。孟尝君为了私人利益不惜牺牲齐国利益,他的卑劣无耻不是很明显吗?   

  第三件事,由于孟尝君尾大不掉,齐缗王就想除掉他,孟尝君就逃到魏国,“魏昭王以为相,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缗王亡在莒,遂死焉。”又一次借助于外国力量攻破自己的祖国,逼死同宗的国王,孟尝君哪里还有一点家国的观念呢!   

  最后一件事,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曾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盖六万家矣。”孟尝君把各种各样的流氓、恶霸招聚到他的封地薛,致使薛地民风暴虐达数百年。王安石以这些为依据,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看来没有冤枉他。有鸡鸣狗盗之徒,还谈不上团结广大民众。其实,不仅在贵族眼里,就是在士的眼里,人也是不平等的。关于平原君赵胜有个故事,一个瘸子打水,由于楼上宠姬笑了他,就请求赵胜杀了宠姬。在给赵胜戴上一顶“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的高帽后,他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地直接向赵胜要那个美女的脑袋!他们的尊严远远高于别人的生命。这些士信奉的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冯谖的“狡兔三窟”也是紧紧围绕孟尝君的利益展开的,孟尝君对他的吃饭没有鱼,出门没有车,无以养家的抱怨一一满足,对他的擅自烧毁薛地贫民的债券不予追究恐怕也不能单纯以心胸开阔而论,那是他们利益共同体的体现。这和现在有人信奉的:“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没什么两样。在后面我们还看到,孟尝君为了自己利益,不惜屡次三番,借助外力破齐,无视战争的破坏,无视民众的灾难,他的无耻嘴脸暴露无遗。当然有人会说,田文祖先本非齐人,是的,自公元前672年,齐桓公14年,陈公子完由于内乱奔齐,后改为田姓,坚辞桓公封他为卿,只担任了工正,负责掌管百工。田氏家族施惠百姓,收买公族子弟,历经192年,终于田代姜权,完成了抢班夺权。他们怎么做的呢,一是大斗借出,小斗收回(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再者对所经营的山货木料、鱼盐蜃蛤的价格,都不高于山林海边,(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不图谋利,只图方便百姓。第三个惠民措施,更令人感动。当平民百姓,不管谁有了痛苦疾病,只要他知道了就会给予抚恤。(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这都悖于经济规律,那他们怎么做到的呢,只能是霸占了大量自然资源,还有对其他人的盘剥巧取。这和现在慈善家是不是一样啊,捐献的越多影响就越大,控制也就越多。田文确实深得其祖精髓,这才有赫赫声名。但无论他们表现出什么个人品质,他们的一切都是紧紧围绕自己的私利,看不清历史潮流,不以苍生为念,也最多只是个“鸡鸣狗盗之雄耳”,根本就谈不上“可以南面而制秦”。在那个乱世,做到他那一步已经算是娇娇者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也看到不少这样的人,为了私利,会打拼出一个强劲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点点让人感动的事,君不见,众多媒体,不愿其烦的介绍成功人士的故事,如果我们深入一下,也会发现又一个“鸡鸣狗盗之雄耳”。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国家观念在理论和现实中逐步确立,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国害民,那就不单单是无耻了。如果认识不清这样的嘴脸,认识不到“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那也不单单是糊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