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中青报:既得利益者“超稳定结构”将给中国带来“武化大革命”

火烧 2004-09-03 00:00:00 思潮碰撞 1036
文章指出既得利益者形成超稳定结构,阻碍改革,经济圈潜规则盛行,资本利益主导,引发武化大革命讨论。

经济圈歌舞升平不正常:既得利益者“超稳定结构”的存在是改革的阻力
作者: 中国青年报
日期:   2004-09-03 14:31

中国青年报曹林:经济圈歌舞升平不正常

www.hexun.com 【2004.09.02 07:44】中国青年报/曹林

  一席针砭时弊指名道姓的批评后,受到公众热烈支持和声援的同时,孤军奋战的郎咸平遭遇了一些经济界名人前所未有的冷漠———

  顾雏军说,要用包括法律在内的手段来对付他;张瑞敏不回答他;李东生说,郎咸平是谁?有经济学家则说:要善待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家。而更多经济界同行,沉默。

  表面上看,郎咸平的批评得罪了几个具体的人。实际上,他可能得罪的是一个群体,以及群体背后的“潜规则”。

  在这个“潜规则”中,有些经济学家眼中少有公共利益,多是资本利益。《望东方周刊》曾对“经济学家与资本关系”进行过调查,把近年来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与资本关系列了一个表,经济学家、任职企业、曾或现任职务、职务年薪,利益关系一目了然: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担任着9家上市公司的顾问或独立董事,一位经济学家身兼15家公司的企业顾问,享受着每家公司3万元~20万元不等的职务年薪。这些人多在各级政府咨询部门中身居要职,其言论对高层的决策可能或多或少地产生着影响。

  在有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带头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资本的怀抱中,拿他们的钱,为他们论证,为他们研究,替他们代言。

  如此利益关联中,有的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表达便染上“资本”利益的色彩,经济圈内部分人有这样的默契:在幕后老板的利益面前,谁也不比谁更高尚,道德批评上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如此便有了“潜规则”的第二个层次:部分经济学家多言利,而少言道德和良心。

  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圈的学术自由和学者的自由表达的萎缩———这是“潜规则”的第三个层次。试想一下,当为资本利益代言成为一种具有霸权性质的话语时,哪里还会有其他声音的表达空间,哪里还会有学术自由的环境,党同伐异的主流压力自然会不断同化顽固的异议者,更多人逐渐被塑造成庸俗的经济学人格:为稻粱谋。

  正是在这个潜规则的维护下,资本、权力、经济学家的合作,可能形成一个既得利益者的超稳定结构,形成分食改革利益的同盟,无权、无钱、无话语权的平头百姓被排斥在分利之外。

  正是在这个潜规则下,当相对身处圈外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未按“常理”出牌时,他触动了潜规则的神经,触动了那个潜藏于背后的超稳定结构。

  于是,郎咸平的学术自由和自由表达被涂抹上了“恶意攻击”和“炒作出名”的污迹。有人说他是“妖魔化、丑化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他的道德和良知被解读为“别有用心”。有人指责说,他的行为“滋生市场的恐慌气氛,造成投资者的紧张,从而引发股价的大幅波动”。

  这种批评的背后,是怕乱,怕“超稳定结构”被打破,怕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而招致自身的利益受损———这也是经济圈内的歌舞升平与一团和气派想竭力维护的。而这是不正常的。

  从社会公平和改革利益的分享来看,一个既得利益者“超稳定结构”的存在是改革的阻力。要破除这个结构,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有必要坚守良知的底线,坚守不媚资本的学术自由,从理论研究上为公众利益呐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