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火烧 2004-09-0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需先巩固执政基础,分析当前党的执政基础不稳问题,提出整顿队伍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关键路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写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前夕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执政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人们对新的领导班子寄以厚望。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研究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但笔者以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此撰文,略表几句。
一、党目前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
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已经执政近五十五年,拥有近七千万党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利益多元化的“激励”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教育”下,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分化”和“蜕变”。任何一个熟悉基层情况的人都非常清楚,现在除了政府部门、部队和大型国企以外,其它社会组织、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大都已经瘫痪甚至形同虚设,坚持党的组织生活的基层组织已非常罕见,党员大多各自打算,各谋生计,各奔前程。党的干部中坚持党的信念而且在实践中坚持党的原则的更是为数不多了,逆淘汰现象在许多单位都存在。且不说现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不正之风和贪图享受比比皆是,就是贪污腐败达到违法犯罪“水平”的也已经见怪不怪了。更为严重的是,各种新的腐败花招层出不穷,腐败等级不断提高,稍许有点权力的党的干部不少都在所谓的“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和“改革”的口号下,创造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个人谋取私利,从而实现“先富起来”。那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或者干脆按自已的需要加以抵制或歪曲,使中央的精神在下面根本无法贯彻执行,这种状况相当普遍。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各种违法乱纪的利益集团,相互勾结,纵容和包庇腐败分子,有的还与黑社会集团打成一片。以上种种现象,已经使不少人对党丧失信心,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从而危及党继续执政的合法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党的执政基础在那些蛀虫们的侵蚀和糟蹋下,已经出现大量的“管涌”,党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远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更为紧迫。
    二、党继续执政的合法性还需要经受人民的检验
党的执政基础其实就是党继续执政的合法性。我们党是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而取得政权的。当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党成为执政党尽管并没有实行“普选”,但国内外的绝大多数人都十分清楚,因为共产党当时的所作所为确实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拥护共产党作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如果在当时实行全国的普选,其选举结果也必然如此。所以,党执政的合法性实际上是被认可的。
现在,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导致了政治势力的多元化,国外多数实行宪政民主的国家观念的普遍共识,以及少数敌对势力的存在,国内外都有些人一再质疑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因为从实行宪政的角度看,在经历了五十五年之后,现在社会中的成年人大多数已经是新的一代,一个政党要继续作为执政党,需要再次得到人民的授权和确认。
但是,从现实角度看,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只有中国共产党具有执政的条件和能力。如果让其它的政治力量上台执政,就可能产生不稳定,甚至发生动乱和冲突,中国就要承受巨大的风险,这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但如果仅仅以此种规避风险的可能性来说明继续执政的合法性是不够的,也是缺乏说服力的。因此,现在党必须真正代表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施政方针和执政行为能真正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即使在目前不举行普选的形式下,使自已的执政地位也确实能得到大多数中国人民实质上的“授权”和“确认”,犹如党在解放初期一样。现在虽然执政党已经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付诸于实践,得到人民的认可。这并不仅仅是执政能力的问题,首先是个执政理念问题。是能否拥有这种理念的执政队伍和是否具有赞成这种理念的执政基础的问题。如果执政党的执政队伍能力再强,但只顾为自已谋取私利,从而受到多数中国人民的非议,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同样也将丧失其执政的合法性。
    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途径首先是整顿党的队伍
从现实看,中国共产党现在的主要执政理念是可以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的,重要的是执政党是否拥有一支真正具有这种理念的执政队伍,尤其是这支队伍能否获得人民的信任。在全国解放前夕,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即将面临的执政任务对全党提出了要求。应该说,尽管当时的干部队伍文化水平不高,几乎没有任何执政能力和经验。但是,由于党的执政理念以及执政队伍所表现出的实际行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因此党拥有良好的执政基础。
作为一个共产党,其基本的群众基础首先是工人、农民和其它劳动者。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所当然地首先要代表他们的利益。现在,执政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媚富、傍富、嫌贫爱富,乃至自已不择手段地非法暴富,有些地方的有些政策明显偏向富人,而且给少数人利用职权侵占国有资产、谋取私利提供了大量寻租机会,有些人甚至堕落成为非法暴富者的代言人,并且用各种歪理邪说为违法乱纪者辨护。更有买官卖官,结党营私。这种种现象已经引起大多数劳动群众的不满和愤慨,也直接损害了大多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这种状况如不能改变,实际上违背了党的宗旨,得不到人民的拥护,也就是损害了党的执政基础。
当然,现在形势不同,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要求确实是更高了,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培训干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更为重要的是,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坚定执政为民的信念,真正按党章和党纪国法的规定查处违法乱纪的党员,坚决清除腐败分子,尽快使反腐败斗争中取得明显成效,使党风和政风有明显的好转,使执政党能取得多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条现实途径。如果党的干部队伍不能整顿好,不能让人民满意,那执政党的理念说得再好也是空话,是不会得到多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这将直接危及党继续执政的合法性。
    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进行改革,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正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现在正面临走上“权贵资本主义”邪路的危险。这显然必将导致党失去继续执政的基础。因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举行普选,党就必然会失去多数人民的支持。党继续执政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当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方向和原则可以先行明确,例如实行宪政和民主制度,先党内后党外,先地方后中央,先试验后推广等等,提出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图”,这样有助于让人民明确方向,有利于增强党员和人民的信心,有利于形成党内外的良性互动,也有利于党巩固其执政基础。
就党内体制改革与国家管理体制改革二者相比较而言,应先行从党内体制改革开始。这样有利于统一思想,减少阻力,平稳过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日益广泛和频繁,党员成份也愈来愈多样化,显然,首先要与时俱进地对党的组织架构和党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党的干部产生及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动态和分类管理。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内外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快推行党内民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提高透明度,防止暗箱作业,提倡党内有序竞争。作为执政党,还应当重视与社会其它政治势力的沟通和协作。政协是一种好的形式,但具体运作方式还大有改进的空间。当然,也可以学习国外欧洲一些执政的社会民主党的党内管理体制经验。
    在党内体制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开始以执政党的地位与党外其它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协商,推进国家管理体制改革。这方面可以更多地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由于本文仅限谈谈党的执政基础,就此打住。
以上意见,但愿不是白说。

                           2004/8/3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