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论张维迎对郎咸平的回应:权威的放屁

火烧 2004-08-29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分析张维迎对郎咸平的回应,指出其言论缺乏逻辑与数据支持,质疑其学术良知与权威性,强调大众对改革的不满与对学者的期待。

论张维迎对郎咸平的回应:权威的放屁


      作者:losed
      看到张的所谓评论心里实在是气闷之极。看过一些反对郎的文章,有什么观点都放到台面上,直接明了,虽然不是很赞同,但也认可尚是在自由表达意见的范围内,能够带给人更加深入的思考。张作为国内力挺产权改革,主张轻看原罪的有头脸的的大人物,在这篇有总结呈词性质的采访中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期待已久的回应呢?读完全文会发现,这篇文章不是给《经济观察报》的一般读者看的,因为张把自己作为一个关心到中国将来总体利益的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精英与短见偏执的大众完全对立起来。“迎合大众的流行舆论”为其所不齿,甚至严重到“丧失了基本的学术良知”的程度。那么他针对经济观察报的众多非精英读者的这个具有重整视听意味的所谓采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当然不是给大众看的了,也不只是安慰某些惴惴不安的企业家。这是一个要紧的姿态,作为内地经济学界一个名头响亮的学者,他要代表所有内地自视甚高但却保持令人难堪的沉默态度的学者反击那个来自弹丸小地,有严重自我炒作嫌疑的郎教授。要用貌似严肃而谨慎的措辞修正大众对于他们这帮人的业务水平与道德修养的恶劣评价。自然,他自认为自己的态度是理性的,也是不违背一个知名学者的“良心”的。但是他为自己找到的话语策略很不高明。郎咸平的言论被他攻击为“迎合某些大众的心理情绪”的“丧失了基本的学术良知”的表现,“这样的学者在西方学术界是被人所不齿的”,而且尤为可悲的是,“而在我们这里,(他)却常常被认为是有“良知”的学者,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在这里要注意张先生的巧妙的措辞。他并不指名道姓,只用“常常”,“学者”等词汇掩盖他对郎的攻击,他毫不怀疑读者们很明白地会想到他的暗指,因为很难再找出“常常”被称为“良知”的其他的知名人物来。而且要注意,他似乎有人身攻击的嫌疑,对此郎教授可以考虑控告他诽谤从而达到“为了自己知名度的最大化”的更高效果。因为在话中带刺地宣称““丧失了基本的学术良知”的某人与被“可悲”地吹捧为“被认为是有“良知”的学者”而事实上不具有基本的良知的某人这两者间,并不存在清楚的因果关系。你凭什么断定别人虽无学术良知,但连做人的“良知”都没有呢?就算你有充分的证据,根据你对学术界乌烟瘴气的环境下追逐名利之徒的透彻了解而认定郎不过是沽名吊誉的学术流氓,惟恐天下不乱的学界叛徒,你又有什么资格来断定大众传媒不“成熟”,而在对某位公众人物的言论进而道德评价上,“大多数人的意见”都必须唯你的意见是瞻呢?“我们不应该像马克思批评过的,用妓女的心态看待所有的性关系”,张语重心长地教导不成熟的国内媒介。这真是一个失态乃至愚蠢的比喻。这里的“我们“当然包括这些与“(骂)政府、(骂)富人、(骂)企业家”保持着“性关系”的学者们了,但是无知而“情绪化”的“大众”是否需要遵循张先生的循循善诱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虽然他们对良心等此类东西做出的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有权力保留意见的集体评价不具有任何力量和意义,还需要学者的首肯和鉴定,但是至少他们经济人的理性必定会让他们对这些偷偷摸摸发生性关系的学者们保持必要的警惕。如果某些肮脏的性关系将会对与行为人无关的其他人群造成不良后遗效果,为什么他们不可以用“妓女的心态看待”并提防之?
        张的核心逻辑是非常明白的,也非常老套,改革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ok,如果“失语”的经济学家能够证明这些都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必定会为全体群众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那么没有多少人会有意见。人们有意见的到底是什么?是黑箱操作,是恶意违反现有法律规章的腐败行为,而这一切都是在现存的制度框架下能够避免或有效控制的。因为没有被证明的所谓“ 改革的时间价值”而让这一切加速,横行,有多少人可以抱有希望我们的明天不会比现在更加糟糕?在以改革的名义进行财富重新大瓜分的狂潮里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弱势“大众”,他们的卑微与痛苦究竟有什么意义?诚然,我们大众理解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的经济学家们的苦衷,他们恐惧这个步履蹒跚的大个头因为莫测的风险与深重的内患而可能随时的倒下,问题实在是太多了,牺牲一代甚至数代人有什么关系呢?“收益与成本比较”的结果,只好由这些自命不凡的人物在大众的误解与仇恨中顽强地坚持“对社会有一颗善良的心……学者不仅应该有良好的学风,也要有很好的人品”,让这些崇高的信念支撑着与那些枪夺去他们良知的每名令誉的“哗众取宠”之士斗争,要揭破这(些)人“被人所不齿”的嘴脸。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科学才是一切的准绳,要看清楚某些人的真正目的。他有数据?数据也没有用!“逻辑比数据更重要。你拿一些个案的特殊性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是有问题的,逻辑不正确的话,你即使放进去真实的数据,你的结论还是错误的。我知道,有些学者的论文,别人用他的数据再做一遍,结论完全不同。”毫无疑问,这些没有经过证实的猜测,甚至都没有数据支持的“逻辑”尚且贯通的大论是无须羞怯地,而应以理直气壮不容质疑的语气提醒大众的,毕竟,这是权威的教导。
        权威的放屁都是有个性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私人资产被侵吞的两种并存的状况中,我个人认为后者更严重。”这句话就是张用来搪塞“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的疑问的。遗憾的是我们大众看不到他的个人化的证明过程。个人倒觉得他把个人的看法作为广泛流传的公共言论试图对大众有所影响是“极不负责任”的。“国有资产流失”与否都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呢,“从现实状况来看,卖怎样的价钱才算合理,才算是国有资产没有流失呢?这很难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以净资产作为定价的基础,其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无非是给一个替代的衡量标准”……不知道他说这些是什么意思,还是根本就不想表达什么意思。难道他会不知道情绪化的大众是很容易被这些貌似“学术”的言论所“误导”的么?
        看不起大众又需要从大众那里确认自己的优越与权力感,我把这种人看做是意图树立牌坊的婊子,不论赖以建立这这牌坊的名义是多么光鲜好看咄咄逼人。
        虽然权威放的屁不是一般的屁,但在我这无知大众中的一员而言,放屁就放屁,蒙人就蒙人,何必穿上“学术”的衣服?也是,这学术本就是为他们的蒙人技术添加一定的可信度的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