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认清精英们鼓噪的所谓"改革代价论"!

火烧 2004-08-29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批评精英以改革代价论牺牲老工人,揭露改革过程中腐败与不公,强调自由竞争的实质是弱肉强食,呼吁警惕精英分批淘汰弱势群体的危险。

认清精英们鼓噪的所谓"改革代价论"!    

      曾几何时,越来越多的国企工人发现自己的饭碗被砸掉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自己的孩子上不起学了;曾几何时,越来越多的贪官外逃了,当个清官要穿防弹衣上班了;曾几何时,为社会奉献一生的老人生病了,却发现再也进不起已经"产业化"的医院了.

      在极少数富豪穷奢极欲的招摇之外,越来越多的人们陷入了生存危机.

      而居然就有那么一些专家,居然那么厚颜无耻地声称,这是"改革的代价"-----改革的代价甚至包括"腐败不可避免".这样的专家,除了说他是腐败分子的走狗,还有什么更合适的形容词可以给他们吗?

      认可“改革代价论”、牺牲3000万老工人的基本生存权益,也就是实际上认可了“精英”们可以在“改革”的名义下随心所欲让任何人为自己作出任何牺牲。要谋财霸产,只要打通关节,再祭起“改革”大旗,说砸饭碗就砸饭碗,说取消福利就取消福利,说强制拆牵就强制拆牵,说收回承包土地就收回承包土地,说无偿奉献就无偿奉献,此例一开,何处是头?这次是3000万,下一次是多少?能牺牲你,为什么不能牺牲他?今天是老工人,明天又是谁?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如果以为任凭“精英”们牺牲几千万老工人没什么要紧,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妨看看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的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的话:“在德国,起初他们(纳粹)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现在“精英”们也在玩分批动手、各个击破这一套。这不是危言耸听。“精英们”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是“优胜劣汰”,是“自由竞争”,是弱肉强食。淘汰谁?谁当了“弱势群体”就淘汰谁。当真是“自由竞争”吗?当真是公平公正,大家在同一个起点齐来比聪明才智、比发明创造、比苦干实干、比科学管理吗?才不是呢。是比“厚黑学”,比谁脸皮厚,比谁心肠黑,比谁更不要脸,比谁更不择手段。是利用以金钱为动力、以权力为杠杆的腐败机器去淘汰一切不会利用或拒绝利用这种机器害人的人,是淘汰那些脸皮不厚心不黑的“厚黑学”不及格的人。3000万老工人不过才开头。

      十三亿中国人里被“精英”们认定属于应该淘汰的“劣等群体”不知还有多少,而且还要中国人自己淘汰完了再让外国人来淘汰。汰来汰去除了“精英”这号“天生聪慧之人”、理应高人一等的“优等群体”,中国人个个有份当“劣等群体”,都在该被“淘汰”之列,谁也跑不掉。反正“精英”们可以“投资移民”,可以“技术移民”,后路有的是,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就是把国家闹垮了大不了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天塌下来自有没地方跑的“弱势群体”们留下来撑着。

      所以“精英”们决无后顾之忧,可以为所欲为,用不着替国家操心,更用不着替“劣等群体”着想。“精英”们的理论可曾强调过防止恶性竞争,只提倡良性竞争?可曾强调过社会均衡发展?可曾强调过防止贫富剧烈分化?可曾强调过统筹兼顾、照顾全局、避免大规模失业引发社会矛盾激化?可曾为“弱势群体”的前途做过任何象样的筹划?没有,没有,从来没有。

      他们搞的是谋私利的假改革,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只关心自己的私利,对于无限制的恶性竞争造成的大规模失业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弱势群体”的死活根本毫不在乎,毫不负责。“精英”们 一边大喊大叫“砸铁饭碗”,“破终身制”,一边忙不迭地自我加封“终身教授”、“终生院士”、“经济权威”、“著名学者”;一边嘴不离“人权”、“平等”,动不动大骂毛泽东“迫害”了多少多少万人,一边赞美“优胜劣汰”,心中把上亿中国人的生存权利一笔勾销,划入该淘汰的“劣等群体”之列……回顾回顾“精英”们“改革”腔调的演变过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企业改制”、“改革要有代价”、“牺牲3000万”……说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果是“一部分人先穷起来”,本质是一条把中国人一步一步引向“优胜劣汰”、“淘汰”掉几亿人的死亡之路。不看清楚这个就不知道什么叫厚颜无耻,什么叫心地歹毒,什么叫杀人不眨眼,什么叫“软刀子割头不觉死”。

      “改革代价论”、牺牲老工人之举对整个社会的震撼冲击远远不止3000万人的生计一件事。最大的后果在于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整个社会的信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被“买断工龄”的人大都是相信党、相信国家能够说话算数,能够托付终生的人,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安心本职,与整个国家患难与共,奉献一生的人,是坚定不移支持共产党的一群。突然之间被一脚踢开,不仅其本人的终生信仰被粗暴践踏,无情嘲弄,而且在许多其他人心目中共产党的诚信、国家的诚信由此等同破产。

      既然忠心耿耿却如此下场,那人各为己、另谋出路、各怀鬼胎、唯利是图等观念自然乘虚而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廉洁奉公”等观念顿时吃不开,“组织靠不住”、“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现在不捞老来后悔”、“老实人是傻瓜蛋”之类观念立刻大行其道。只要一想到老工人的悲惨下场,一些本来不贪的人也动了心,所以“五十五岁现象”之类问题才会如此泛滥。这就叫“杀一儆百”,“逼良为娼”,通过惩罚清廉从反面逼迫整个社会走向腐败。加上公开纵容的腐败和以身作则的腐败,合起来是“一逼二纵三带头”,通过大兴腐败之风以彻底瓦解共产党,瓦解共和国。这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假改革的真内容。

      “国有企业像冰棍,已经开始化了……”“已经亏损了,现在卖给个人,还能卖些钱,如果不卖,过两年资不抵债了,没有人买了,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家。”

      因为要化光了,所以要趁没化完之前卖;因为要发霉变质了,所以要“烂货甩给人”;要亏亏别人去,要烂就烂在别人手里。这是经济学家在做学问,还是奸商在卖假货?再说了,国有企业怎么就从国民经济的骨干变成“冰棍”了?如果生来就是“冰棍”,几十年前早就化光了。怎么以前不是“冰棍”,“精英”们一改革就改成了“冰棍”?可见“冰棍”跟“精英”们的“改革”密不可分。国有企业必须在适合国有企业生存的大环境中才能生存。这个大环境就是“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大环境。破坏了这个大环境,就如同向江河湖海中拼命倾倒有毒有害垃圾,然后宣称水产品数量剧减是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力,不如趁着还没绝种赶紧一网打尽多少卖点钱。“精英”们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少数人把国有企业变成自己任意偷盗的私产,让国有企业在承包者杀鸡取卵式的掠夺性破坏性使用下陷入财务混乱、工资拖欠、设备过度使用、无力更新设备,革新技术的困境;同时联合廉价的走私产品、泛滥成灾的假冒伪劣商品、得益于偷税漏税加种种优惠的成本低廉的私营企业产品、享受免税优惠、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产品共同围剿国有企业;再利用“企业改制”之类手段对国有企业任意横砍乱杀。干完了这一切,再反过来说国有企业是“冰棍”,还说什么“现在卖给个人,还能卖些钱,如果不卖,过两年资不抵债了,没有人买了,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家。”一副为国家利益考虑的假腥腥样。这算什么“经济学家”?根本就是学术老流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