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中石油正式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 为市场化改革铺路   中石油正式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 布局全产业链为市场化改革铺路

火烧 2016-12-02 00:00:00 经济视点 1034
中石油正式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布局全产业链,推进市场化改革。成立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与区域销售架构,实现运输与销售分离,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提供可能。

  中石油正式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 布局全产业链为市场化改革铺路

 

  据《证券日报》30日报道,近日,中石油对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动员部署,此次改革对天然气销售业务实行“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区域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两级管理架构。

 

  这意味着中石油向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开刀”,正式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

  分析师表示,中石油成立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意在将天然气销售业务单独拿出来运营,与前期提出将管道业务与其它业务剥离的战略部署相呼应。

  

  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11月25日,中石油在北京召开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动员视频会,对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动员部署。

  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此次改革对天然气销售业务实行“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区域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两级管理架构。

  其中,天然气销售分公司负责公司天然气业务的管理和运营,按直属企业管理;组建北方、东部、西部、西南、南方5大区域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作为其所属机构,按分公司设置;区域天然气分公司下设省级代表处,作为其派出机构。

  

  对此,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文荣指出,推进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国内天然气市场竞争格局变革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集团公司天然气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中石油上调了今冬的天然气价格。其中,华北销售分公司上调15%,其它地区上调10%。

  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匀,下游消费力度不同等因素影响,各地区上调不一致,下游更希望上游明确天然气销售区域划分。“越来越细分的天然气销售机构,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提供可能性。”孙阳称。

  实际上,中石油的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包括天然气销售与管道两大业务。此前就有消息称,中石油正计划将该板块拆分为天然气销售公司与管道公司,该计划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

  据透露,之前中石油旗下的各个管道公司,是既负责管道运营,还负责本条管道的天然气销售工作。而拆分每一家管道公司后,成立一个中油管道公司负责全部管道的运营工作。然后再单独成立5个天然气销售公司,负责销售业务。

  孙阳表示,中石油成立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意在将天然气销售业务单独拿出来运营,这与前期提出的将管道业务与其它业务剥离的战略部署相呼应,旨在实现运输和销售分离,从而实现“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目标。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于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而言,管网独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上游实现市场化以后,如果中游管道不能做到公平开放,那就没有意义。“目前来看,完全实现管道统一和独立是比较困难的,要经过比较长的阶段,而三桶油内部的小范围改革则是可行的。根据前几日发改委公布的管输方法的文件,要求旗下管道企业实现独立核算,中石油此举也算是响应号召”。

  布局天然气全产业链 为市场化改革铺路

  需要一提的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天然气改革政策密集发布,可谓一环扣一环。

  

  11月中旬,发改委发布《关于福建省天然气门站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规定以福建省为试点,中石油要积极配合福建省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与用气企业沟通,妥善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积极推动西气东输供福建省天然气进入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尽可能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实现价格公开透明。

  “此次中石油分离天然气销售业务也是为差别化定价、及时跟随市场定价,为福建省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孙阳表示。

  据了解,2015年,中石油天然气供应1226亿立方米,占天然气市场份额的70%,作为天然气管道市场最大份额所有者,其已经在事实上推进了改革实践。

  孙阳认为,中石油正在奔着“保自产、调进口、强销售、拓终端、优储运”的目标前进,不断加速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推进我国能源转型和供给侧改革。

  与此同时,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11月26日,国家级交易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并发布了包括中国液化天然气出厂价格指数、中国华南LNG交易价格指数在内的三大油气市场系列价格指数,以反映市场供需及价格走势,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业内预计,今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交易量有望突破15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8%左右。这些天然气的卖家主要来自于三桶油。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作为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能够真实反映我国天然气的市场价值,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供需矛盾,有助于加快我国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朝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 李春莲

  【相关链接】宝钢武钢正式合并 成全球第二大钢企

  12月1日,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合并重组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宝武集团”)宣布正式成立,重组后的宝武集团将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产量企业。

  宝武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在会上表示,新成立的宝武集团拥有员工22.8万人,资产总额约7300亿元,营业收入将达3300亿元,年产钢粗钢量将排名世界第二。

  

  宝武钢铁集团成立大会在上海总部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出席(左二)陈正宝 摄

  开启钢铁行业新纪元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新的宝武集团新标志,下方是一个红色圆形,上面斜角,交叉上面一个蓝色椭圆形,交汇之处颜色渐变,象征着宝钢、武钢集团将融为一体,整个造型形成一个帆船,意味着这艘钢铁航母将扬帆启航。

  

  目前,在国内市场,宝钢集团的钢铁产量仅次于河钢集团,名列第二;武钢则名列第六。而新成立的宝武集团是中国第一个航母级钢铁企业,产量仅次于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合并起来的粗钢总产量将达到6000多万吨,位于世界第二。

  宝钢、武钢集团完成了今年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工作,其中宝钢化解过剩产能555万吨,武钢化解442吨,宝武集团化解过剩产能总量接近1000万吨,完成任务。明年宝武集团将压缩产能在7500万吨左右,仍然是世界第二大钢企。

  无偿划转公司股票进行换股合并

  今年6月26日,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启动重组,并停牌。10月,双方合并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宝钢集团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将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而武钢集团则将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同时在10日复牌后,两家集团纷纷涨停。

  同在10月底,宝武集团召开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原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被任命为宝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原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容被任命为宝武集团总经理。

  11月17日,宝钢集团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正式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同时,法人代表由徐乐江变更为马国强,公司的董事、监事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据界面报道,集团合并的同时,双方旗下的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也将换股合并。根据方案,作为合并方暨存续方,宝钢股份计划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两者的换股比例为1:0.56。

  据悉,该换股方案10月底已获得双方股东大会批准。今日早间,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发布公告称,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将于近日对其换股合并事项进行审核。

  

  钢铁业兼并重组大幕开启

  群益证券认为,宝武合并能增强企业品牌效应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群益证券认为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传统行业去产能的战略,本次宝武钢铁合并将拉开了钢铁行业深度整合的序幕,以钢铁产业集中化,缩减重叠产能,避免同质性恶意竞争为目标,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性方针,并将为后续钢铁行业整合重组树立标杆性典范作用,预计后续还将会有钢铁企业加入到整合重组之列。

  此外,光大证券也认为,钢铁行业集中度显著低于上下游以及国外同行,是一直被业内所诟病的,而此前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组因为未能很好的解决包括人事安排等在内的重要关键因素,合并并不成功,但是一方面,武钢前任董事长的“被调查”,另一方面,强势有位政府的决心,共同推动了全国首家近亿吨钢铁的即将诞生,我们判断这只是钢铁兼并重组的大幕初启。

  (观察者网综合中国证券网、界面、新浪财经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