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城4天“扎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 能否稳住房价?
中新网10月3日电 综合报道,近期,中国多地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北京、天津在国庆前一日同时亮出“组合拳”加强楼市宏观调控,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苏州也在假期期间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有专家认为,调控政策短期将为当前过热楼市适当降温,也将成为更多城市控制房价的重要选择。
资料图中新社发 张云 摄
北京出台新规稳楼市 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五成
国庆前一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北京市房地产调控八个方面的措施。
这个被称作“京八条”的新政在金融杠杆、土地供应和销售价格等方面对北京楼市加以管制。
新政规定,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购买首套非普通商品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但是,自住型商品住房、两限房等政策性住房除外。
对拥有一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无论有无贷款记录,首付款比例均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天津区域性住房限购 非津户籍首套房首付不低于40%
9月30日,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规定,天津市将实施区域性住房限购,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即在天津市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天津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市内六区和武清区范围内再次购买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在天津市内六区和武清区范围内购买首套住房的非天津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
《实施意见》还要求,金融管理部门要对商业银行执行国家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商业银行严格对购房人首付款核查,严禁各类机构违法开展首付贷、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维护住房信贷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郑州:拥有两套房者限购180平米以下住房
10月1日晚,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在郑州市部分区域实施住房限购的通知》。该通知自2016年10月2日起实施。
通知称,在郑州市市内五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开发区、郑州高新区范围内,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和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80平方米以下(不含180平方米)的住房。
成都: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0月1日发布《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明确,购买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措施中具体提出,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县范围内实行住房限购,同一身份自然人、法人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法人单位经审查确属用自有资金购买商品住房且用于职工自住的除外)。严格执行住房限购地区信贷政策,购买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资料图 洪坚鹏 摄
无锡: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升至40%
10月2日,江苏无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意见》,意在确保该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意见》中提出,即日起,无锡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向同一买受人出售多套商品住房;暂停对已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无锡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
《意见》提出,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保持20%不变;对已拥有一套住房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不低于30%调整为40%。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济南:已有三套住房家庭暂不得再购房 非济南户籍限购一套住房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本市户籍家庭已有三套住房的,暂不得再购房。非本市户籍家庭在济南市限购一套住房。
同时,通知明确,购买首套住房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0%提高至30%,购买二套住房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提高至40%。
家庭用于购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70万元调整为60万元,个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40万元调整为30万元;本市户籍家庭购买第三套住房不提供公积金贷款。
合肥:市区本地人限购2套房 严控公积金贷款
2日晚间,合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合肥市将实施区域性住房限购、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同时加强住房金融监管,从严控制公积金贷款。
意见称,在合肥市区(不含四县一市,下同)范围内,暂停向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区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或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区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个税或社保证明的非本市区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且对此类购房人群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同时,市区居民家庭首次购买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30%;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无购房贷款记录(含在外地贷款记录,下同)、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居民家庭无房但有1次购房贷款记录的,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均为40%;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50%。
对于家庭名下已经拥有2套住房的职工购买第3套住房时,停止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停止“商转公”贷款业务办理。停止发放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
武汉: 二套房最低首付50%
武汉楼市调控加码,10月3日起,部分区域实行住房限购限贷措施。即本地人购买第二套房首付50%,购买第三套房限贷;外地人购买首套房首付四成,购买第二套房限贷,购买第三套房限购。限购限贷范围为主城区和开发区,即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以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含汉南)、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业内分析认为,武汉楼市调控加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场上的“恐慌性购房”。
9月30日以来,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相继出台楼市新政,普遍对信贷政策进行差异化调整。此前,苏州、厦门、杭州、南京等地已经陆续重启限购政策。在房价过快上涨的背景下,大多数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热点城市均已开启新一轮楼市调控。
武汉楼市调控加码,10月3日起,部分区域实行住房限购限贷措施。即本地人购买第二套房首付50%,购买第三套房限贷;外地人购买首套房首付四成,购买第二套房限贷,购买第三套房限购。限购限贷范围为主城区和开发区,即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以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含汉南)、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业内分析认为,武汉楼市调控加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场上的“恐慌性购房”。
苏州出台限购政策: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
中新网10月3日电 苏州3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限购措施城市首次购房和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公积金家庭贷款最高额度从现行70万元调整至50万元,单人贷款最高额度从45万元调整至30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稳定市场预期,根据国家“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总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在苏府〔2016〕119号文件“苏十五条”政策基础上,制定进一步调控措施。现就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条件。按照地块确定土地出让条件和建设要求,明确地块公建配套、人才公寓等配建要求;合理设置住宅用地出让市场指导价以及一次报价区间,对超过市场指导价的住宅用地,严格按照苏府〔2016〕119号文件规定的销售条件执行。为保证商品住宅建设品质,推动土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并可采取限价销售作为招拍挂条件。加大保障房(定销商品房)和人才公寓的上市力度。
二、进一步调整商品住宅购买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应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2 年内在苏州市区(含吴江区)、昆山市、太仓市累计缴纳1 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暂停对已拥有1套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暂停向拥有3套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向不符合条件的购房人出售商品住房。购房人需提供现有房屋情况相关证明材料并出具书面承诺。违反上述规定的,房地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金九银十”:调控政策升级能否稳住房价?
今年以来,楼市的持续高热以及房价涨幅连创新高,多地楼市调控政策的升级能否抑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引导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从整体来看北京出台的新政力度最大。他预计楼市持续高温的态势很可能从北京开始降温。另外,针对多地相关调控政策,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这说明政府在给全国过热的楼市降温方面达成共识。
有专家认为,近期热点城市政策收紧力度升级,或限购限贷,或限房价地价,或加强监管,政策主要以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为重点,特别是购买人群受限及信贷收紧,短期将为当前过热楼市适当降温,也将成为更多城市控制房价的重要选择,预计四季度各线城市政策分化将更明显。(完)
- 上一篇
ppap神曲为什么这么火?ppap表情包!
ppap神曲为什么这么火最近又一首洗脑神曲,ppap引爆了微博朋友圈,想知道ppap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感染了一亿人,为什么停不下来?看图你就懂了。ppap神曲为什么这么火最近又一首洗脑神曲,ppap引爆了微博朋友圈,想知道ppap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感染...
- 下一篇
厌食症是怎么得的?厌食症的危害有哪些?!
对于吃货们来说,厌食症可能很陌生,也会很奇怪居然有人不喜欢美食。对于吃货们来说,厌食症可能很陌生,也会很奇怪居然有人不喜欢美食。但是厌食症就是这么奇怪的存在了,那么严实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小编为您搜罗解答,厌食症是怎么得的,厌食症的危害有哪些?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