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主席:为了一个垂危伤员的心愿

火烧 2009-11-25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毛主席为一位垂危伤员实现见他的心愿,亲自前往医院探望,最终伤员在见到毛主席后安详离世,体现领袖与战士之间深厚情感。

毛主席:为了一个垂危伤员的心愿

延安城东约四十里,有个拐峁村,驻着我们的野战医院。一天,从黄河东岸转来了一个伤员,子弹打在他的胸部,伤势很重。在当时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医生们虽然用尽一切办法,但是,伤员的生命看来很难挽救了。  

伤员时常处在昏迷状态。他不时张动着嘴唇,吃力地,微弱地呼吸着:毛主席,毛主席……。象有一桩重大的心愿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他偶尔清醒的时候,医生们才弄清楚,原来他参加革命几年,从来没有见过毛主席,他多么渴望着能见到敬爱的领袖,哪怕只见一面、看一眼也好呵!  

医院的同志们一面安慰伤员,一面商议着:主席工作非常忙,住的离这里又远,恐怕没有时间来。可是,伤员的伤势垂危,想见主席的心情殷切,怎么办?最后,医院决定给主席打个电话,就是来不了,让主席知道一下也好。  

清早,秘书同志接听了医院打来的电话,便走进窑洞,告诉毛主席。这时主席刚起床,当即决定到医院去探望这个伤员。吩咐我们:赶快搞饭吃,伤员很危险,不知能不能看到他。  

我们四个警卫员立刻忙了起来,收拾东西,打洗脸水,端饭,备马。主席草草吃了几口饭,带我们就出发了。  

按平时的习惯,主席总是出了城才骑马,而且走的很平稳。这次一出门,主席就骑上了小黄马。出了东门,过了延河,就上了平坦的东关飞机场大道,主席迎着寒风,放马奔跑起来,不一会,便到达医院,小黄马已经浑身淌汗,气喘吁吁了。  

主席走进医院,同志们感到十分意外,忙招呼主席休息,报告伤员的伤势和抢救经过。主席水都没有喝,说道:赶快去看看他吧。  

医生们陪着主席进了沟口,向山坡上的病房走去。  

窑洞里,伤员闭着眼睛,平静地躺在床上。主席在门口停了一下,示意大家不要惊动伤员,然后轻轻地走近床边。这时,有一个小护士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对伤员说:同志,你不是想看看毛主席吗?毛主席来了!  

伤员猛睁开眼睛,看到毛主席站在他床边。他用尽力气,想坐起来。主席连忙弯下身去,经心地扶着他,要他安静地躺着。伤员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主席的手,两眼激动得闪出泪花。  

站在旁边的人看到这一情景,也深受感动,眼眶不由得也湿润了。  

伤员脸上浮现着幸福的笑容。他无力地垂下双手,缓慢地合上眼睛,停止了呼吸。  

“同志,安息吧!”寂静的,被悲痛笼罩着的窑洞里,回荡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宏亮、坚强的声音。“你是我们党的好同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埋葬烈士的工作,医院里事先有所准备。入殓时主席默默地站在一旁,等收殓完毕,主席又随着烈士的灵柩走到山上的陵地。主席和同志们一起,站在烈士墓前,倾听着医院代表介绍烈士的生平事迹。直到开完了追悼会,主席才回到医院里。  

毛主席来到拐峁的消息,迅速地传遍了野战医院,能动的伤病员纷纷走出窑洞,站在山坡上看望毛主席;躺在床上不能动的重伤员,也急得要求护士背着他们前去看毛主席。主席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医院的负责同志说,请伤病员同志回到自己的窑洞,他要到每个病房里去看望大家。主席不顾劳累,走遍了野战医院的全部病房,和伤病员们一一握手、慰问。伤病员们十分感动,能够见到毛主席,和毛主席握手、谈话,是多么幸福和光荣呵!  

太阳西斜,我们跟随主席走出了拐峁村。一路上,主席沉思不语,任凭小黄马漫步走去。从早晨到现在,主席没休息一会,也没吃一点东西。  

以上内容节选自贺清华同志所写的回忆记录《随从毛主席在陕北》。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贺清华同志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作为贴身随从,贺清华用质朴的语言,记述了毛主席在延安、在陕北,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勾勒出了主席的光辉形象。读罢,心中油然而生对主席的敬仰之情,越发怀念我们的领袖,念念不忘毛主席的似海恩情。在此,在毛主席116周年诞辰来临的时候,谨推荐此文深切缅怀。  

相关文章

  • 时间已经重新开始——新中国简史与重造人民共和
  • 毛主席和云南人民一同过大年啦!——简记《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
  • 民树起的一座丰碑——亿万人民心系土山毛泽东纪念馆
  • 爱国卫生运动:值得发扬光大的历史遗产
  • 春节黄金周 50余万人在韶山给毛主席拜年
  • 歌曲:风起九月,圣人离别后——新年纪念毛主席
  • 由“毛泽东时代的问题”说开去
  •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 为什么怀念毛泽东时代
  • 告诉年轻人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 毛泽东,一段如血残阳般的记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