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江大河》有些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最近,电视剧《大江大河》正在北京卫视和上海卫视播放。然而前几集看下来,感觉有些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例如,在前2集里有这样一个情节:1978年夏的一天,宋运萍与宋运辉姐弟双双过了高考分数线,初中毕业去支农、没念过高中的弟弟宋运辉考了全县第一名。由于家庭成分不好,镇革委会一开始没有向县里上报宋家姐弟的政审材料,后来在宋运辉的争取下,镇革委会李主任答应向县里上报。县里开会商议决定给宋家一个上大学的名额,只要姐弟俩有一个主动放弃,另一个就可以上大学。宋运萍含泪写下放弃政审的申请,让弟弟去上大学。
那么宋家姐弟的家庭成分是什么呢?电视剧里交代,宋家姐弟的父亲在解放前曾被国民党军抓去当过两个月的兵,解放放后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
这一情节里有两点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
第一点,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如果只是解放前曾被国民党军抓去当过两个月的兵,解放后是不会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的,现实表现好的还会得到重用。
按照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反革命分子”分为现行反革命和历史反革命两种情况:现行反革命是指杀人、放火、放毒、抢劫,制造交通事故进行暗害,冲击监狱和管制犯人机关,里通外国、盗窃国家机密、进行破坏活动,投寄反革命匿名信、秘密或公开张贴散发反革命传单、写反动标语、喊反动口号等行为;历史反革命是指解放前的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道会们的中小道首和职业办道人员,敌伪军(连长以上)、政(保长以上)、警(警长以上)、宪(宪兵)、特(特务)等人员。
而电视剧里交代,宋家姐弟的父亲只是在解放前曾被国民党军抓去当过两个月的兵,解放放后就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年岁大一点的人都知道,解放前曾经在国民党军当过兵的人,解放后只要向政府和组织讲清楚,并且没有现行的违法行为,一般是不会受到歧视的。现实表现好的,还能入党、入团、评先进、当干部,甚至成为高级领导干部。
例如,上世纪在全国家喻户晓的郭兴福,1944年当兵,先后在国民党山东省保安三团、四团当勤务员、通讯员。1948年9月,郭兴福在济南战役时跟随部队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补在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漳厦战役,因作战勇敢,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三等战功,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在南京军区12军34师先后任少尉排长、中尉连长。因参与创造 “郭兴福教学法”有功,1964年,他先后受到军委副主席贺龙、叶剑英和总参谋长罗瑞卿的接见;步兵34师给他记二等功1次,第12军党委、南京军区党委分别给他记一等功1次。后来调到军区步校当战术教员,并当上了战术教研室副主任(正团职), 1983年4月按副师职待遇离休。
又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王克勤。他也当过国民党军的兵,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的平汉战斗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先后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 “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1947年7月10日,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2009年9月10日,王克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再如,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徐惠滋上将,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此后加入解放军第4野战军。解放后历任连指导员、团副参谋长兼作训股股长、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1966年任陆军军司令部侦察处处长,1973年任陆军师副参谋长,1978年任陆军师参谋长、副师长,1981年任陆军师长,1983年任陆军军长,1985年3月任副总参谋长、党委副书记兼总参谋部纪委书记,1995年7月-1997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徐惠滋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由此可见,电视剧《大江大河》编造“宋家姐弟的父亲只是解放前曾被国民党军抓去当过两个月的兵,解放后是就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的情节,明显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第二点,电视剧《大江大河》暗示“宋家姐弟双双过了高考分数线,县里只给宋家一个上大学的名额”是对出身不好的人的歧视,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首先,过了高考分数线的考生,即使到了今天也不可能全部被录取。1977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以省为单位确定的。目前,我国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比例(即达到录取新生最低分数线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之比)一般是按照120%的比例进行划定的。而1977年高考在录取新生时还要逐级进行政审,分数线只会超过120%的比例,而不会低于这个比例。因此,过了高考分数线的考生,即使到了今天也不可能全部被录取。
其次,1977年高考录取率很低,“一家两个考生上线,只给一个名额”的做法也是相对合理的。我国于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时,当年全国共有570万考生报考,全国的大专院校共从中录取27.3万人,录取率不到4.8%。而现在,高考录取比例已经基本达到50%,是1977年的20倍。当年在高考录取率很低的情况下,一家有两个考生上线,县里只给一个上大学的名额,这种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根本谈不上是对出身不好的考生的歧视。
电视剧《大江大河》歌颂改革开放是不错的,但不能编造不符合当年历史事实的情节,更不能以歪曲当年历史事实的办法来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历史,否则就大错而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