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某报遭受冷遇说起……

火烧 2020-06-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某报在采访中遭遇冷遇,引发舆论不满。文章指出其口碑不佳,缺乏自省,报道失误引发争议,同时对比公知遭遇,反思媒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据说,这两天某报到新发地采访完去京深海鲜市场采访时受到冷遇,严格来说,“冷遇”是个客气的说法,真实情况用过街老鼠来形容貌似更为贴切。从吃瓜群众的措辞(破口大骂)和反应(没有一个人替记者说话)来看,某报的口碑实在不佳。

  

1.webp.jpg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按理来说,某报口碑差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才是,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某报啥时候吃过这种亏受过这种委屈啊,以某报的暴脾气,没对围观的吃瓜群众口诛笔伐就算那些吃瓜群众祖宗积德了。

  从图中某人的说法来看,某报对反躬自省肯定是没有兴趣的,对吃瓜群众的怨念倒很深。当然,无论如何,骂人肯定是不对的,可是,作为吃瓜群众,不可能有多少人像某报记者一样妙笔生花,更没有春秋笔法的能力,只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最朴素的爱憎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比起吃瓜群众,某报似乎更该反省:作为喉舌的媒体怎么就混到过街老鼠的地步了?

  昨天,北京市丰台区公布了检测工作进展,原文是“共采集人员样本8186件,截至目前,5803份咽拭子样本已完全检测,均为阴性”,而某报的报道则为“共采集人员样本8186件,5803份咽拭子样本已完全检测,均为阴性”,独独漏了关键的“截至目前”四个字,稍微有点阅读理解能力的人应该都能明白少了“截至目前”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吧?

  

2.webp.jpg

  虽说作为编辑对原文文字有一定的取舍权,可作为编辑,不会水平差到连去掉“截至目前”四个字会极有可能引起歧义都不清楚吧?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恐怕只有某报自己最清楚了。

  某报对吃瓜群众的态度让我想到了公知。这些年来,公知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救世主”姿态的,支持他们就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反之,任何反对公知的人就只能成为他们口中的“极左”“网络流氓”“新运动急先锋”……了。

  论扣帽子的能力,公知确实没说的,可是,扣帽子是吓不倒人更没有战斗力的。我倒觉得公知应该反省反省,为何他们口中的“极左”“网络流氓”“新运动急先锋”会越来越多,而支持他们的人却越来越少?即便好不容易有几个站出来支持他们的人,一旦被吃瓜群众扒皮,几乎无一例外很快偃旗息鼓。显然,问题并非出在吃瓜群众身上,如果不是那些支持公知的人屁股上不干净,吃瓜群众就算再厉害又能拿那些人怎样呢?

  公知遭受冷遇不是偶然的。以新冠疫情为例,实话实说,在人心惶惶的疫情早期,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公知包括某日记的支持者的,可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当疫情以吃瓜群众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控制后,公知还继续“瞒瞒瞒”“错错错”那一套就不好使了。毕竟,吃瓜群众很清楚,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国家靠“瞒瞒瞒”“错错错”就能迅速控制住疫情的,特别是在有了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反面教材后,正常人怎么可能还会支持公知呢?

  当然,如果只是认知差异,我相信吃瓜群众大概还是能够理解公知的。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绝顶的人,就有愚蠢透顶的人,愚蠢不犯法,公知就算再愚蠢别人也无权说三道四,问题是,不是所有公知都是愚蠢才胡说八道的。事实证明,一些公知的愚蠢完全是伪装出来的,可伪装得再好的公知也难免会有露出马脚的一天。以某日记为例,从某日记被某些“民主国家”当成攻击和抹黑中国的工具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希望公知以后发表“高论”时能够多尊重下事实,多照顾下吃瓜群众心理感受吧。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如果公知继续以为可以玩弄民意,那么沦为过街老鼠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说点题外话。关于公知的文章我其实已经写过很多了,再加上被某些公知的支持者追着骂个不休,早已无心再写此类文章,因此,现在的文章大多只是借公知引出话题而已,目的更多在于摆事实,讲道理。当然,这并不影响公知对我恨之入骨……骂就骂,恨就恨吧,伯牙的琴是弹给子期听的,我们的文章是写给支持我们的战友看的,哪有什么闲心去顾及公知的感受呢?

  跪安吧,一切丑陋却依旧活着的灵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