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教育敛财挥旗呐喊
——兼驳“提裤子的维纳斯”的谬论
重庆铜梁县巴川一小将“择校费”篡改成“教育节慰问金”一事被媒体、网络曝光之后,在全国掀起挞伐声一片。媒体的揭幕和网民的痛斥对遏制当前教育“乱收费”的洪灾必将起到积极之作用。笔者为此写就了《“教师节慰问金”等同“择校费”,皆有铜臭》一文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论坛和中华网社区等众多知名网站刊帖,博得网民们的认同,纷纷跟帖抨击这种怪象。特别是凤凰论坛将此文置顶论坛首页而倍受社会所关注。然而,不久有位叫“提裤子的维纳斯”(以下简称“提”)的网友在博客中发表了题为《为铜梁县教育局长说句公道话》的博文,并追加了附标题《兼驳“漂泊诗人”的滥调》,如属文学探讨性博文笔者是欢迎的,问题是“提”在文中肆意攻击媒体和网民,大有要开足马力为教育“敛财”助喊之势,笔者才不得不回应,以吐为快。
“提”在文中提出其基础论点:
一、肯定网络的广泛性。
二、认为笔者的檄文过火,他欲为“铜梁县教育局长”说公道话。
三、文中指出《新京报》报道“有意隐去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学生家长逯元红的孩子不属于巴川一小的划片招生范围。”
四、恶毒攻击报道这次“教师节慰问金”事件的媒体和痛斥教育乱收费的网民。“学校(不解?学校是这次事件的始俑者,“提”也将其归入媒体一方。笔者注)、家长、媒体,无一不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断章取义,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同时,挥起棒子直指“重庆电视台”和“《新京报》”是“打着为民解难的旗号,披着‘正义’的外衣,断取国家法规,误导百姓,故意将学校(先把学校放在一块儿攻击的对象,而此又列入维护的对象。笔者注)、将教育界置于舆论监督挞伐的死地,意欲何为?”“提”认为揭幕教育乱收费是“损坏教育、学校、教师形象”的事,“一些媒体打着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旗帜,动辄拿教育说事,不惜随意遮掩、夸大、歪曲事实,故意曲解政策。”在谈到“铜梁县教育局长”时,“提”在文中又不痛不痒地指责一番“铜梁县教育局长,我要给你说,虽然你本想为违规的学校开脱,但你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到‘有钱可以买优质教育权’,这是你的最不该”。到了全文结尾,“提”的文锋一转,“但我还是要为你说句公道话:巴川一小、家长逯元红都干着违规的事,谁也没有权利大吼大叫!”
漂泊诗人愤慨驳斥如下:1、正因为网络的广泛性和快捷性,方让“教师节慰问金”的丑闻告示天下,这点笔者同意你的观点。但谢绝“提”的讨好和吹捧,笔者只是草根写手而非“著名网络写手”。
2、笔者针对“铜梁县教育局长”的质疑是有根有据,也是以事实为依据,且点评温火有度,倒是“提”的文中显现观点模糊,逻辑混乱且前后矛盾。
3、关于逯元红孩子不属于巴川一小的划片范围内,这不是争论的范围,因为巴川一小同意收录且已收了巧立名目的“教师节慰问金”,而“提”在文中引用教育部的条款恰恰告诉我们,教育部规定“不允许收取‘择校费’”,而且“提”在文中也肯定了巴川一小已涉嫌“违规”。
4、当前教育乱收费不光是涉及到增加家长负担,它也滋长行业腐败,更多是人们对教育丧失信心。媒体是监督社会不良行为的利器,它有对不良事态曝光之权力,“提”凭空诬陷媒体这次揭露“是极不负责任的假公器以济私利的行为”,显然“提”已涉嫌“诽谤罪”,相关媒体和笔者将保留起诉其的权力。
中国教育存在滥收费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产业化”的谬论纵容下,把并不富裕百姓的口袋掏个精光,教育敛财机肆意发动,这里面有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但尽管如此,肩负着培养未来,百年树人重任的教育大肆横虐敛财实为社会所不容许。有责任的媒体和有良知的网民都可以众起攻之。如果让教育敛财机大肆横行,遭使的是更多的居民负担加重甚至沦落贫困,因此不能让“读书难”的高山压垮百姓,摧残国家未来,更不允许“提”为“铜梁县教育局长”借教育名义公然敛财开脱。从“提”的博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不是学校管理者也会是学校教师,这种明知学校“违规”,“铜梁县教育局长”知错不纠或不加制止,并一味扮着“和事佬”为错误开脱,为荒唐说“公道话”,实让天下人所耻笑。
难怪网友“苍天一粟”在其博文后跟帖道:“这个教育局长太阴毒了,你收择校费别拿教师的名义收喹……好事尽往身上揽,坏事就打别人的旗号干,别拿世人当傻瓜。”而网友“懒虎”在跟帖直指该作者:“难道你想压制别人评论吗?你想学那些以权代法的当权者吗?”
“讲不过的是理,跑不过的是雨”。媒体曝光,网民抨击教育随机敛财这应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怎么在“提”的眼里反成为“赚取银两、误导大众”,更可气的是,“提”还制作危言,说媒体的曝光,网友的抨击“造成的社会危害并不低于教育乱收费。”看来,“提裤子的维也纳”还是为教育敛财机在挥旗助威,但通观其全文深感全是一派胡口,极现自相矛盾,因而逃脱不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恶果。教育敛财已被社会所痛斥,此时,有人竟厚颜无耻地站出来为教育敛财“说公道话”,他,必将遭到的全民的唾沫和痛骂!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不只是个升学问题:建国初期关于升学矛盾与劳动教育的讨论
- 农村学校为何成为“民工预备培训学校”?
- 滠水农夫:市场体制是阶级再生产的制造器——以教育市场化为例
- 全球化视野中的学术生产的理论逻辑
- 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 ——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
- 纪录片《出路》--教育产业化使大学沦为商品
-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 “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 如何解决农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学的问题?
- 穷孩子,永不到来的春天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 从文革期间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