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要迷信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
——本篇是毛主席1956年会见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馆大使的谈话。那会儿,罗马尼亚同中国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年4月,《人民日报》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编辑部文章,文章主要是针对苏共在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而写的。中共中央认为:苏共二十大在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其错误的严重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是不对的;文章提出以苏联的错误为鉴戒,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的问题;论述了怎样历史地、有分析地看待无产阶级专政下所犯的错误、斯大林个人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从中吸取教训,驳斥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对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答复了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内由于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林而引起的种种怀疑。
毛主席同罗马尼亚大使的这个谈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篇谈话中,“改造”这个词主席使用了三次,他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也都在这个范畴。如同日前推荐的主席《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那篇文章一样,“改造”一词打从提出后,在领袖有限的生命里伴随他老人家走完了终生,并为此而呕心沥血。它包括改造旧世界,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我们的世界观,改造党的思想、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等等。
人民日报继《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之后,1956年12月29日,又发表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编辑部文章,毛主席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最早就是在该文中提出的。
现把《不要迷信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这篇讲话全文录入在这里,让热爱“乌有之乡”这块园地的朋友们一起来分享。
原文收录在《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公车上书】
不要迷信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1]
毛 泽 东
(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你可以找我们政府各部、军队、党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谈谈。你希望同谁谈,你就可以找谁。如果同你谈的人只谈成绩,不谈错误和缺点,那末他们就没有反映现实的真实情况。经验多一些的人是不会相信这些的。我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事物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在我们的社会里,一定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要进行改造,把坏的东西改造成为好的东西。我们必须准备着还有坏的东西,否则一个问题出来了,就会认为不得了了。过去认为苏联是没有错误的,现在斯大林问题出来了,许多人就惊讶不止。世界是美丽的,但也不是美丽的,世界上有斗争、有矛盾。希望一切都是好的,这是我们的主观,而现实是客观。世界上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自古以来是这样,一万年后也会是这样。正因为世界上有坏的东西,我们才要改造,才要做工作。但是我们不会把一切都做好,否则我们的后代就没有工作可做了。
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了就要犯错误。斯大林基本上是正确的,是有很大功绩的,但是他犯了很大的错误,做了很多错事。斯大林就是过分了。镇压反革命分子本来是好事,但是过了分,把革命同志也看做反革命分子,就是一个大错误。我跟苏联同志说,过去他们犯过错误,今后还会有错误,他们不大相信。我们也犯过很多错误、很大的错误。我们党内有过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2]、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3]、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4]、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5]、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6]、高岗的右倾反党的机会主义[7],今后还一定会有错误,还会有如高岗等等的人。我们要使错误小一些,这是可能的。但否认我们会有错误,那是不现实的,那就不是世界,不是地球,而是火星了。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同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尼古拉·乔洛尤谈话的主要部分。
[2]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见本卷第56页注[3]。
[3]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见本卷第58页注[10]。
[4]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见本卷第47页注[18]。
[5]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见本卷第58页注[12]。
[6]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见本卷第48页注[19]。
[7]高岗的右倾反党的机会主义,参见本卷第45页注[7]。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