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物价为什么高?消费的人多了,生产的人少了。

火烧 2011-10-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物价高主要因消费人数增加而生产人数减少,导致供不应求,物稀为贵。文章指出,吃饭、种粮、养猪、种菜、喂鱼等环节均出现消费多生产少的现象,引发物价上涨。

         物价为什么高?消费的人多了,生产的人少了。  

                                                 

                                                                望天下雨  

     

物价为什么高,专家们说了很多很多,引经据典,转弯抹角,遮遮掩掩,图文并茂,以往说了不计其数,今年又紧锣密鼓絮絮叨叨说了一年了,老百姓还是不知所云,反正物价一直都在“结构性上涨”、“合理性上涨”。“CPI”居高不下,早就过了警戒线。  

其实,物价高了,实质就是东西少了供不应求了。读者请看:吃饭的人多了,种粮的人少了,吃肉的人多了,养猪的人少了,吃菜的人多了,种菜的人少了,吃鱼的人多了,喂鱼的人少了……,一句话,消费的人包括倒买倒卖的人多了,生产的人少了。原来十亿之众的神州,八亿人搞饭吃,现在十三亿人口,多少人在搞饭吃呢,准确数据笔者没有查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八亿人搞饭吃了,这不太简单了嘛,需要多了,供应少了,物稀为贵。一个字,涨。  

那么,养猪、喂鱼、种菜、种粮的人娜去了呢,卖猪、卖鱼、卖菜、卖粮去了,为什么呢?  

第一,被城市化了,“无地可种”。  

地上不种粮食种楼房,不种菜种高尔夫球场,没有地方种粮喂猪了,于是就去倒买倒卖,叫做贸易、流通,经济搞活。老百姓需要填肚子的东西,鸡鸭鱼肉,油盐酱醋,从甲地往乙地倒,一倒,四元钱一斤的豌豆由四元变成了五元,乙地再往丙地一倒,五元变成了六元或七元,丙地再往丁地倒,其他产品以此类推,何愁物价不节节攀升呢。  

第二,“实业难富”,转业经商。  

不仅搞农业难以致富,搞其他实业的,也没有经商做生意富得快,都想早富、快富、暴富,所以大量的人搞流通,有地种的,也从稻田里爬上岸,有工做的甚至技术工人,也弃工经商,几年下来,富的真不少,只要一富,就光荣,就披红戴花,就政协委员、就人大代表,这又是一种示范和引导,于是,农民为了致富,背井离乡,出门打工、经商。工人为了致富而下岗做生意。  

本来土地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在不断减少,有限的土地还种了房子和其他,剩下的能种的地也没能种好,产量自然减少,种粮的人变成了吃饭的人,养猪的人变成了吃肉的人,两头减少(地在减少,种地的人在减少),两头增加(城市人口在自然增加,农村人口再城市化增加),总产量在减少,总需量在增加,给搞流通的即倒买倒卖者或者说“贸易精英”创造了空前未有的涨价、发财良机。  

举目一望,样样都是。物质总量没有增加,还个个环节都要发展、赚钱、赢利,赢谁的利呢,上游赢下游的利,麦当劳不是也因为上游原材料原因就全面提高销售价铬吗,这样击鼓传花,最终,赢终端消费者的利。  

一个难以拒绝的连锁反应是:真货少了,假货比真货还多。  

另一个难以拒绝的连锁反应是:农业产品涨价,工业产品也涨价。  

中国的经济史,基本是重农抑商史,重农抑商被批判,搞实业的人不光荣了,说是意识僵化,是封建的落后的理论。不能用了。  

现在,问题摆在那里呀,还是老祖宗的办法,鼓励坚持实业,鼓励坚持耕种,鼓励诚实劳动,充分发挥现有土地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发展工业、农业,抑制倒买倒卖,让倒买倒卖的这个群体的平均收入不能高于搞实业的这个群体的人的收入,(金融当然很有意义,没人否认,银行、保险靠买钱卖钱,一个经理年薪六千余万元,这让百姓怎么理解?过去银行职员的收入与工农一样,难道国民经济没有发展?)让搞实业的这个群体的人不能富在倒买倒卖这个群体的人的后面,要用政策平衡实业与流通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不从根本上抓,放任你赚我的钱,我赚他的钱,“见钱不见物”、“全民经商”的局面继续下去,物资不能丰富起来,物价是降不下来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