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才能团结人民开创未来
忠言 /文
10月1日是新中国61周年华诞。当日上午,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国庆节是国家和全民族最重大的政治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不应仅仅是享受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更应该缅怀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个人、一个民族都应该明白我从哪里来,走向哪里去,从而很好地思索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凝聚力量、创造未来。
尊重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尊重历史也是尊重自己,因为今天的人们也必将写在今后的历史上。5000年中华文明是华夏儿女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衰落、屈辱的不堪回首的历史,泱泱中华沦落为帝国主义弱肉强食的盘中餐,人民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反动统治之下,民族危亡、民不聊生。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开启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纪元,奠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尊重历史,首先要正确地认知历史。要站在人类文明正义的历史长河中分析判断历史,要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上去分辨是非曲直。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一个人的历史一样,不可能永远正确、也不可能都是辉煌,但只要它的发展是追逐文明,有益于最广大劳动群众的福祉,就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仰。“忘记意味着背叛”。那种自以为是、蔑视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只能是不自量力的狂妄;那种以洋人马首是瞻、数典忘祖的行为只能让世人耻笑。
传承文明。尊重历史,是为了传承文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五光十色,传承文明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承不是权力的世袭,传承不是制度的固步自封,传承不是既得利益的保全,传承更不是一成不变地回到原点。传承文明重在承传其先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党近90年历程中能赢得广大人民拥护的根本点。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点,就不会赢得人民的拥戴,甚至被人民所抛弃。古今中外历史上一个个短命的政权,无一不是在 传承中看重了权力,忘记了精神;看中了利益,忘记了德行;看中了守业、忘记了创造。
凝聚力量,中国有句古语;家和万事兴。家和才能凝聚起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力量,有了团结一致的力量,家业才会兴旺发达。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也莫不是如此。家庭不和往往因为私欲而起,国家动荡往往因为贫富悬殊。力量的真正来源是人间正气,国家力量来源于全民的意志。而全民的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社会公平正义、道德法治、文化传承等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社会是一堆沙,利益是黏合剂。一个社会,没有共同利益,只顾少数人的享乐,万不能团结牢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凝聚国人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力量源泉,珍惜它国泰民安,破坏它国无宁日。
创新发展。有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其实,家业光靠守,是守不住的,必须注重创新发展。中国民间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为什么呢?我想恐怕最根本的问题是失去了当初的创业精神。“成由勤俭败由奢”,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前人的辉煌是前人创造的,作为前人的后人,要在继承中光大,在光大中创造新辉煌。当今世界,中华复兴之路仍然艰难而充满荆棘,中国是世界上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实现国家统一的大国;中国的GDP虽超越日本,但人均只有是日本的1/10;中国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中国还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中国社会还有许多严重的腐败和不公平......改变这一切,唯有创新与发展。
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在尊重与传承中发展壮大自我,创造新的辉煌,书写新的历史。没有尊重,就难有传承,而没有传承的所谓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难于获得成功。去年60周年国庆阅兵,出现了久违的毛泽东思想方阵,今年国庆日,国家领导人又带头向革命前辈、人民英雄敬献花蓝,这是尊重历史的表现,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必要举措,也是对社会上别有用心之人歪曲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等错误思潮的有力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