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看新常态经济与国民创新体系 陈世清:原创思想是科研教育体制改革的灵魂

火烧 2015-10-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屠呦呦凭借青蒿素发现获诺贝尔奖,展现原创思想对科研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文章探讨如何通过激励原创思想建立国民创新体系,推动新常态经济发展。

陈世清:原创思想是科研教育体制改革的灵魂

——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看新常态经济与国民创新体系

  屠呦呦以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中国科学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了解,这第一个“发现”是由下面几个“第一”组成的:第一个发现: 第一个从1600多年前的中医古籍东晋葛洪(第四世纪药师著名炼丹家)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第一个发明:第一个引入传统中药“青蒿”;第一个创造:第一个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及进行临床试验,并第一个带领整个项目组于1971年用乙醚从青蒿中分离提纯出具有高抗疟作用的有效单体,并命名为“青蒿素”。这第一个发现、第一个发明、第一个创造,使“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新型抗疟疾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正是这些第一,使“三无(无博士学位、无院士职称、无海外学历)”人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获得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这符合诺贝尔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生理学界或医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这里的“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最重大的发现”、“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说明,所谓真正的、对人类有贡献的成果就是发现、发明、创造,发现、发明、创造就是第一。诺贝尔奖以“第一”——原创成果定义科学成果,从而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就是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我们的启示。

  目标和方向决定路径,原创成果定义科学成果决定了新常态经济条件下建立国民创新体系的路径。

  建立国民创新体系是原创思想的激励与保护工程。原创成果的核心与出发点,就是原创思想。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首先要激励与保护原创思想的产生与健康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原创思想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屠呦呦获奖案例说明,原创思想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文字表述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创意策划、框架结构、技术设计、参照系转移、语境转换、内容改写、技术改造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对资料进行收集、选择、对材料进行组织的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来;既可以通过理论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素材、典故、案例分析表现出来;同一个素材、典故、案例,在不同的主题思想、核心观点、框架设计、语境场境中,可以表达、渗透不同的思想;如果在主题深刻的语境中,原本平庸的素材、典故、案例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都应该受到保护。“为有源头活水来”,原创思想既是建立国民创新体系的前提,也是建立国民创新体系的目标之一。

  以原创思想为核心和出发点的国民创新体系是教育、学术与智力开发体制的转变。原创思想重要,但原创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原创基础理论。原创基础理论是原创思想的母体;只有原创基础理论,才会使原创思想源源不断,信守拈来。要产生原创基础理论,就要建立创新型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而不是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进行修修补补的改良。要在教育、学术与智力开发界进行康德式的“哥白尼革命”——使教育、学术与智力开发的主客体中心地位转移。培养创造型人才只能根本改变目前的信息型智力开发模式,重建创新型智力开发平台,根本改变目前干部人事制度中虚假学历优于实际能力、形式文凭高于实际水平的重信息轻知识、重信息性知识轻创新性成果的信息型智力开发体制。

  以原创思想为核心和出发点的国民创新体系是市场核心机制的转换。要建立创新型的学术体制与教育体制,就必须走出体制看体制,以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为参照,考察学术与教育体制。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僵化—异化的学术体制与教育体制源于僵化—异化的计划体制,那么目前僵化—异化的学术体制与教育体制则源于僵化—异化的价格机制——教育、学术也要向钱看的教育“产业化”、学术“产业化”政策导向与市场体制。目前这种教育“产业化”、学术“产业化”的结果是文凭泡沫化、论文泡沫化,文凭泡沫化、论文泡沫化的结果是学习学历化、知识工具化、文凭空心化、论文泡沫化、人才庸俗化,是劣币驱逐良币、国民创新能力下降,教育科研教益递减。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目前这种教育、学术“产业化”遵循的是边际效率递增、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教育、学术成为GDP数据增长源、教师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是教授成叫兽,老师成老板;“大师”靠自封,“大家”靠评奖。教育产业化、学术产业化的政策导向与教育学术界的行为方式根源于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的市场理论与市场体制。这说明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机制的市场经济同知识经济、同国民创新体系不兼容;建立国民创新体系要求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重建社会价值体系、重新定位所谓的教育、学术“产业化”。只有以价值机制为核心,避免“一切向钱看”,才能真正形成主体性的教育学术体制,使主体性的教育学术体制和主体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接轨,使学术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与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吻合。

  以原创思想为核心和出发点的国民创新体系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国民创新体系是现有学问模式的转轨、科研模式的转轨、教育模式的转轨、经营模式的转轨,并由此带来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应该让知识市场健康发展,使知识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成为生产系统中的主导要素,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资产、产品运营,用知识和知识产业渗透、整合、提升传统产业。

  以原创思想为核心和出发点的国民创新体系是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主导是政治民主化。学术、教育,无论是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僵化—异化的计划体制还是改革开放后受制于僵化—异化的价格机制,学术行政化、教育行政化都是其中“不变的真理”。这说明,学术行政化、教育行政化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官本位”,“官本位”又源于一元化的政治体制。一元化的政治体制总体上将制约原创性思想与国民创新体系。

  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学术民主化。知识经济时代,完善的知识市场是完善的市场体系中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争夺科学、知识话语权的斗争实际上是知识市场竞争的一种折射,任何话语霸权或依靠门户、门派、流派、头衔、身份、职务、权力、炒作、知名度、社会地位、政治手段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谋取话语霸权的行为,就像官商勾结、黑白同道谋取市场的垄断地位一样,属于不正当竞争,必须被摒弃。只有平等竞争,知识市场才能健康发展,原创思想才能层出不穷。科学发展史说明: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非主流”变“主流”、新的“主流”取代旧的“主流”的过程,就是新的“科学共同体”代替旧的“科学共同体”的过程,就是“小人物”变成“大人物”的过程,就是新的话语权代替旧的话语霸权的过程,就是原创思想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过程。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就要遵循这条规律,自觉推动这个过程,加快以原创思想为主导的科学发展。

  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是社会生活民主化。创造性思想源于创造性劳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造性劳动源于原创思想。鼓励、保护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宣示或宣传口号,不是象植树造林那样可以组织起来的全民运动,更不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鼓励、保护原创思想的国民创新体系本身是一个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学术体制、教育体制、舆论导向、法制建设、市场机制、发展模式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

  原载:求是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