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八十八)
文章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充分自由而非完全自由的市场,强调平等交换与政府调控的重要性,反对将改革视为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主张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八十八)
——社会主义市场交换是充分自由而不是完全自由:评吴敬琏的市场经济与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一)
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定位为向不完善的完全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定位为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现代国家中普遍流行的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是把改革开放定位于开历史的倒车。
吴敬琏说:“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是自由的,自主的交换,如果上面始终有行政力量的控制,如果强势政府强化到主导资源配置的程度,那就不叫市场经济,而叫权贵资本主义了。”③吴敬琏在这里把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定位于“自由的,自主的交换”,把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政府宏观调控等同于权贵资本主义,是混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平等交换。要平等交换,就必须打破垄断,限制投机,杜绝各种欺行霸市、假冒伪劣产品,建立健全法制,并通过产业导向避免无效生产与恶性竞争。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充分自由交换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政府主义的完全自由交换。完全自由的交换是无政府主义的交换,只要效率不要公平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交换。充分自由的交换是以平等为核心、平等制约下的自由交换。完全竞争的交换是弱肉强食、不择手段、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充斥坑蒙拐骗和人为垄断的交换。充分竞争的交换是法律、诚信制约下的交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自由、完全竞争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充分自由、充分竞争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平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充分自由、充分竞争的核心。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以平等为核心、效率与公平相一致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因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既不是向不完善的权贵市场经济过渡,也不是向不完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而是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此次源于西方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西方国家采取的应急措施说明:资本主义与传统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二者都在向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但传统社会主义向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有先天的优势: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竞争需要强有力政府的强力建构、控制与推行,强有力政府的强力建构、控制与推行需要同样强有力的法制的监督、控制与约束。微观的改革开放是宏观转型的基础,宏观的转型是微观的改革开放的主导。通过改革开放实现转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充分自由的市场经济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吴敬琏否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定位为向不完善的完全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定位为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现代国家中普遍流行的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是把改革开放定位于开历史的倒车。
社会主义市场交换之所以是充分自由而不是完全自由,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结构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统一。把市场经济等同于商品经济,把市场经济看成只是微观经济,是吴敬琏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根源。吴敬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在于用市场取代计划来进行经济资源的配置,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分配等微观经济问题”。就吴敬琏把市场经济看成只是“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分配等微观经济问题”来看,号称“吴市场”的吴敬琏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经济。从市场经济形态来看,市场不同于商场,市场经济不同于商品经济。商场是平面的、微观的,市场是立体的、宏观微观统一的。市场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制度调节是核心,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根本的因素。因此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离不开宏观层面的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自觉地用宏观经济制约微观经济、因而能做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统一的市场经济。从社会经济形态来看,人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六次产业革命: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工业、信息业、知识业,并由此形成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形成三大经济社会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分为工业市场经济与知识市场经济两大阶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工业市场经济三大阶段的共同本质,是通过资源配置来生产的经济形态。只有知识市场经济,才是通过资源再生来生产的经济形态,才是再生经济。因此,知识市场经济也称为再生经济。通过资源配置来生产的经济形态是平面的,通过资源再生来生产的经济形态是立体的。再生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规律,是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个交换是一个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过程,是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产生、实现、转化的过程,是知识主导其他生产要素、知识产业主导其他社会产业的知识运营的过程,而政府宏观调控本身就是知识运营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知识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已经宏观化,政府不在市场外部而在市场内部,“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分配等问题” 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微观经济问题,而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相统一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交换之所以是充分自由而不是完全自由,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政府经济职能与服务职能可以统一。把政府经济职能与服务职能对立起来,是吴敬琏把社会主义充分自由的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的方法论根源。吴敬琏“如果强势政府强化到主导资源配置的程度,那就不叫市场经济,而叫权贵资本主义”,是把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与腐败划等号,把强化政府经济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立起来。实际上,强化政府经济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对称的,以政府行为法制化为中介,强化政府经济职能特别是宏观调控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可以统一。
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不强化政府经济职能不行。政府是市场的内在环节,政府经济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要使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建立并使之健康发展,必须强化而不是弱化政府的经济职能。但政府经济职能不是政府部门赚钱职能;如果只讲强化政府经济职能,确实很容易使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把政策制订、政策推行作为实现自身部门利益最大化、本部门官员灰色收入最大化的工具,用部门利益侵害老百姓利益,损害中国人民的发展权,甚至危及中国人的生存底线。片面强调强化政府经济职能必然导致执政腐败、司法腐败,而执政腐败与司法腐败必然导致国空民穷、衙空民穷、官富民穷与官民对立,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所以在强化政府经济职能的同时还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而能把政府经济职能与政府服务职能统一起来的只有法制——完善的法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把政府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政府经济职能才能成为政府服务职能的组成部分,使强化政府经济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二者得到统一。以政府行为法制化为中介,强化政府经济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是对立的,而是对称的。而吴敬琏为了避免权贵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因噎废食,彻底否认政府经济职能特别是宏观调控职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根据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是立体的,立体的市场经济是平面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立体的市场经济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环节,决定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是外在的两张皮,而是内在的统一——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当西方的市场经济自我完善,就成了社会主义;当社会主义吸收了西方市场经济的成果,就成了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称的。市场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场所,而且是资源再生的平台;要使效率最大化,不仅仅是使资源优化配置,而且是使资源优化再生;要使资源通过优化配置达到优化再生,不仅仅是靠平面的二维的市场,而是靠主体动态的五维的市场,不仅仅是靠二维市场的均衡,而是靠立体市场的对称。立体市场的对称,就是政府与民间、法制与自由、宏观与微观的对称。这些对称,不是所谓一半是社会主义一半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本来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社会主义。要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既不是靠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是靠西方经济学,而是靠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吴敬琏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的区别,有的只是“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分配等微观经济问题”的结论是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偏见与理论前提,在传统公有制经济与西方自由经济的两极对立中思维,把商品经济的平面思维移植到市场经济中来,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立体化、整体化原则,从而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
从现实来看,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立体的,包括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就从来就没有平面过。奥巴马之所以能上台是美国人对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致命缺陷的遮羞布,用所谓种族平等、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来掩盖其制度的尴尬。可以说,没有这一场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奥巴马根本不会当选。奥巴马当美国人的总统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奥巴马也确实不负众望,上台后就在推销普世价值的名义下,软硬兼施要中国人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奥巴马是美国人的工具和推销员,奥巴马的黑人身份是美国在中国搞颜色革命的旗帜。从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航母黄海军事演习、挑唆日本挑起钓鱼岛事件、通过汉奸卖国势力在我国推广他们的普世价值,就是要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手段来掠夺中国的财富,用中国60年发展的经济成果来填补自己财政的黑洞,把经济危机转嫁给中国人民。这说明,政治本来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军事只不过是政治的组成部分。而战争只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如果领土问题牵涉到大量已发现和未发现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归属问题,牵涉到一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牵涉到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经济伦理道德问题。领土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寸土不让。即使对这一代人来讲,领土问题也关系到民族尊严,民族尊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国内生产力。因此,领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不管什么名义、什么情况下,领土问题都不可妥协更不可退让。这个典型案例说明:市场经济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政治、外交、军事、战争都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政府是市场经济必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经济全球化名义下一味主张妥协退让乃至放弃主权并美其名曰“韬光养晦”大多是新自由主义者、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出于自身无政府主义、GDP经济学范式偏见而杜撰出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幻想在现实面前已经被击得粉碎。
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1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