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一位老人的历史虚无主义“论”
说说一位老人的历史虚无主义“论”
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不承认历史和历史的规律性,认为历史对现实没有意义的一种观念、主张。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全面抹杀我们先辈的革命事业,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历史唯心主义。
下面谈谈一位老人的历史虚无主义论点:
1.自称“二代”论
领导人“分代”论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论点。1981年11月,我们党内这位老人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分代”论。说什么毛泽东是第一代,自己是第二代。是真的吗?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嘛!领导人“分代”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毛泽东不是第一代,老人更不是第二代。根本不能用“分代”来反映中共领导人任职的历史,唯一正确的方法是用“任”,从第一任、第二任,以此类推。下面,我们看看中共第一领导人任职情况统计:
陈独秀1921.07.01——1927.08.06 6年零36天;
瞿秋白1927.08.07——1928.06.17 315天;
向忠发1928.06.18——1931.06.22 3年零4天;
博 古1931.06.23——1935.02.05 3年零227天;
张闻天1935.02.06——1944.05.20 9年零104天;
毛泽东1944.05.21——1976.09.09 32年零108天;
华国锋1976.09.10——1981.06.26 4年零292天;
胡耀邦1981.06.27——1987.01.15 5年零199天;
赵紫阳1987.01.16——1989.06.22 2年零157天;
江泽民1989.06.23——2002.11.07 13年零135天;
胡锦涛2002.11.08——2012.11.15 10年零7天;
习近平2012.11.16——
以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领导人担任实职的情况统计。这里面有自称第二代的老人吗?没有啊!那怎么就成了第二代呢?不是“戏说历史”,“歪曲历史”又是什么?
2.自封“核心”论
自封“核心”论同样是历史唯心主义论点。领导“核心”论,是同“分代”论一同出炉的。1981年11月当着外国人,老人自封为“核心”,并未引起追随者的鼓噪;1989年6月16日,毫无顾忌,册封了“三个核心”。这次“核心”论一出,非同小可,一时间甚嚣尘上,文人黑客们把历史翻来覆去,找根据,找理由,都是牵强附会,遗笑万代。关键问题是:连中央后补委员都不是的老人,既没有担任党中央主席,也没有担任党的总书记,还没有担任国家元首,怎么就自封为“核心”?中国共产党历来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就算“垂帘听政”干了几年,也不能罔顾事实,自封“核心”,比武则天还干得出来。如今,“核心”论正在被历史所抛弃。因为“核心”不是那个人封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人们自己感受到的。当时老人自封为“核心”人们还没有感受到,以x为“核心”人们更没有感受到,完全是人造“核心”,癔造历史嘛。
3.参加“遵义会议”论
一个自喻“长征的时候跟着他们走”的人,居然说自己参加了遵义会议。究竟参加了遵义会议没有?至今还是一个悬案。因为除了老人自己说“遵义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那个地方(角落)有个小桌子,我当时在这里做记录”外,还没有任何文证、资证、物证能证明“参加过遵义会议”。既然是“做纪录”,那么纪录原件呢?怎么不见只字片纸?既然有纪录,为什么还要由陈云书写向共产国际“汇报提纲”和向下“传达提纲”呢?做纪录的“中央秘书长”干什么去了?人证也不具有充分的效力。那么多参加遵义会议的高级干部,写了那么多的回忆录,没有任何人任何回忆录记载他“参加过遵义会议”。只有杨尚昆圆了这个谎,而且是借周恩来总理的口。杨说:“哪些人参加了遵义会议,我一一作了回答。他们问某某是否参加了?我说好象不记得他参加了”。“一一作了回答”,说明杨尚昆是记得很清楚的,当问到某某时,却用了“好象不记得”这个模糊词语;岁月流失到1984年10月,杨尚昆补了一句:“回到北京,我问周总理,总理说某某参加了,当时担任会议纪录,他是党中央秘书长”。如此说法,只有天知道。老人是否参加过遵义会议,还有诸多疑问:从职务上讲,老人出席或列席遵义会议还相差好几个级别。一个被解除县委书记职务的人能列席遵义会议?“中央秘书长”,有无其事?说得混乱:一说“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一说“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一说“中央直属队秘书长”,经考证,都是子虚乌有。还有一说是《红星报》编辑,被李一氓否定了。遵义会议旧址是1955年开馆,一直没有老人参加遵义会议的内容,为何上个世纪80年代提起此事?这不是有伪造历史的嫌疑吗?
4.指挥“淮海战役”论
淮海战役究竟是谁指挥的?这位老人说:“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有人认为,“这个谎撒的没有水平,既没鼻子也没眼,估计是说梦话”。从时间上说,这位老人不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1948年9月24日粟裕和张震联名给中央电报提出:“小淮海战役建议”。第二天毛泽东复电提出“大淮海战役构想”。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下达《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淮海战役于11月6日正式打响。中央军委在1948年11月16日18时决定: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时间证明,这位老人在淮海战役打响10天后才任“总前委书记”,之前只是中原野战军的政委。“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主持制定的”,从何说起?从空间上说,这位老人不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死无对证,以为可以信口开河。史料证明,确定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后,这位老人没有与毛泽东见过面。淮海战役之前,中共中央于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过后,10月份这位老人已经回到中原战场,此时还没有确定进行淮海战役,毛泽东不可能当面安排战役指挥问题。从职能上说,这位老人不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总前委的职能是什么?是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协调各野战军、各军区、各兵团、各地方的关系;临机处置突发事件;不具有战场军事指挥的权力。从参战部队规模和战役战果说,这位老人不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原野战军并没有参加主要战斗,只是在外围策应。刘伯承说:“淮海战役主要还是华东野战军打的。我们中野武器装备差,兵力少,打黄维时是瘦狗拉硬屎,幸亏有粟裕派来部队及时支持,否则我们中野打光了也打不下来。”当时,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主力还是华东野战军。当年,淮海战场有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著名军事将领,淮海战役的军事指挥权怎么也轮不到老人头上。试想,毛泽东这样的军队统帅,会把关系到解放战争成败的淮海战役指挥权交给一个不懂军事、没有指挥战争经验的野战军政委吗?所以,谭震林才十分气愤的说:“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5.文选“空白断档”论
出版领导人“文选”,要反映领导人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一个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规律性和真理性,反映历史的真面貌。可是,这位老人的文选三卷本,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位老人的三卷本文选出现“空白断档”的时间特别明显,特别长。如1957年5月15日至1961年10月23日,期间有4年5个月多时间,只收录了两篇无关紧要的文章。一篇是《办教育要普及提高》(1958、4、7),另一篇是《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1960、3、25)。又如1962年12月29日至1965年6月14日,期间有2年6个月时间,只收录了一篇文章。《立足现实瞻望前途》(1963、8、20)。这么长的时间,这位老人人间蒸发了?恰恰是这两个断档历史时期,这位老人与刘少奇等在一线领导反右派斗争,领导大跃进运动,领导四清运动,领导文革初期派工作组运动。这期间,这位老人肯定有大量重要的报告、讲话、等文稿没有选入。特别是六、七十年代,10亿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检讨”、给毛主席党中央写的信,给华国锋写的信也没有选入。这样“空白断档”有什么理由吗?搜索互联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文选的编辑者和作者也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只能说是历史唯心主义,各取所需,愚弄人民。
6.社会主义“说不清楚”论
这位老人曾多次声明:“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谁能说清楚? 对资本主义又有谁能说清楚? 反正,我是不懂,我说不清楚。”老人这段话不仅仅是说他自己不懂马克思主义,不懂科学社会主义,而是在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历史进行全面否定:一是全面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解剖得体无完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老百姓在内,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这位老人的意思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特色社会”根本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二是全面否定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实践经验。把原苏联“红旗落地”归结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正确,排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发展到勃列日涅夫社会帝国主义的必然结果,制造社会主义前途妙茫的困境。三是全面否定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实践。新中国从新民主义垮入社会主义,到毛主席逝世,还只有20年光景,正处在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青少年时期,它象一轮朝阳,照亮东方,照亮全世界。可是,这位老人不顾铁的事实,把社会主义中国描绘得一团漆黑,一事无成,根本不承认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伟大胜利果实。
7.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论
1988年6月22日,这位老人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十年浩劫”论违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内乱。
“内乱”与“动乱”在定义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更不用说“浩劫”了;“内乱”指家庭内部的乱伦行为;或指国内的叛乱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动乱”指极度紊乱不安或剧烈变化的情况;什么是“浩劫”? 词典解释是“大灾难” 。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天翻地覆政权垮台,对百姓而言,意味着民不聊生暗无天日。为了印证“浩劫”论,老人曾对胡乔木说:“要把文革说得像日本鬼子进中国来一样的坏。具体怎么做是你们理论家的事,我相信你们是有办法的。”
“浩劫”论也违背了这位老人自己在1978年底以前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论:“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
“我们党是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路线的,但有些人却不要马列主义,不要社会主义。这些人往往利用我们以为风平浪静相当安稳的时候,暗中拌我们一跤,使我们四脚朝天,他们就趁机把中国带到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刘少奇就是这种人。要不是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把资本主义和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通过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来使我们认识清楚,我们真的会让刘少奇牵着鼻子走。这说明什么?是我们过了几年太平日子,思想模糊了,路线搞不清楚,很多同志也会有这种错误,现在基本上扭转过来了,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首功。所以说文化大革命的成绩,主要是保住了党的本质,也保住了江山不改色。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也可以在这里体现出来。”
“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和广大深入的群众运动这面无比巨大的照妖镜,这样迅速地把这帮牛鬼蛇神的原形显照出来,特别是如果不是主席这样从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的政治观点和阴谋活动,及时地察觉出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极大的危害性,并迅速地把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一旦他们完全掌握了党和国家最高权力,那不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会变到资本主义复辟,而且会使我们的国家重新沦为半殖民地的地步,更不知会有多少人头落地。没有疑问的,那时革命的人民和真正的共产党人最终会起来把他们打倒,恢复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
1975年11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由这位老人主持做一个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议,这位老人表示:“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老人这着棋,为后来推翻“永不翻案”的誓言埋下了伏笔。就是这个“桃花源中人”,根基不稳的时候,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讲的话比谁说的都漂亮;一朝权在手,就急速地干起了“论魏晋”的大事:带领一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被撤职的、被批判的、被冲击的、被教育的反对派、走资派、复辟派和地富反坏右分子,对文化大革命运动进行反攻倒算,搞出了一个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决议”。
这里不论述文化大革命的功过是非,只说这位老人对文化大革命历史的肯定和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戏法,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唯心史观。
8.“凡夫俗子”论
这位老人对毛泽东的认识和态度,就如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认识和态度一样,如出一辙。当这位老人根基未稳,权力没有完全到手的时候,对毛泽东还是持肯定态度,当他登上“核心”宝座后,一反常态,尽说贬低毛泽东的话,尽干反对毛泽东的事。
1992年老人在深圳说:“毛胜就胜在实事求是。唉,但后来,他也以为他就是真理,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化身和发展。其实,他跟我一样,凡夫俗子一个”。这就是所谓的“凡夫俗子”论。“凡夫俗子”论,一方面是抬高自己,主要还是贬低毛泽东。在老人眼里,毛泽东既不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也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革命的胜利既不是毛泽东开辟的正确道路,也不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在老人眼里,毛泽东不如他,是“凡夫俗子一个。”是这位老人在中国打开了非毛化的闸门,接踵而至的是对毛泽东的贬损、诬陷、造谣、攻击,无所不用,企图将毛泽东打得粉碎,让毛泽东在人类消失掉。
9.新中国“经济崩溃”论
1978年3月18日,老人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
1987年4月26日,老人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
1992年老人在深圳又说:“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排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老人的这些说法,让人大跌眼睛。无论是“崩溃的边缘”还是“停滞徘徊”的论断,都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实事,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胡说八道。老人的这些说法,既违背了他自己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原则,更违背了他自己主持制定的《历史问题决议》。
《历史问题决议》其中一条:关于“建国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写得清清楚楚。由于内容很长,笔者只摘录关于“经济成就”的主要论述:
四、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五、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九八○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二十六倍多,达到四千一百多亿元;棉纱产量增长三点五倍,达到二百九十三万吨;原煤产量增长八点四倍,达到六亿二千万吨;发电量增长四十倍,达到三千多亿度;原油产量达到一亿零五百多万吨;钢产量达到三千七百多万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五十三倍,达到一千二百七十多亿元。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国防工业从无到有地逐步建设起来。资源勘探工作成绩很大。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邮电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六、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灌溉面积已由一九五二年的三亿亩扩大到现在的六亿七千多万亩,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初步控制。解放前我国农村几乎没有农业机械、化肥和电力,现在农用拖拉机、排灌机械和化肥施用量都大大增加,用电量等于解放初全国发电量的七点五倍。一九八○年同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粮食增长近一倍,棉花增长一倍多。尽管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已近十亿,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
七、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一九八○年与一九五二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商业收购商品总额由一百七十五亿元增加到二千二百六十三亿元,增长十一点九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二百七十七亿元增加到二千一百四十亿元,增长六点七倍。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一九八○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七点七倍。随着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九八○年,全国城乡平均每人的消费水平,扣除物价因素,比一九五二年提高近一倍。
八、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一九八○年,全国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二亿零四百万人,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二点七倍。三十二年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近九百万专门人才。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方面的成就,表现出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文艺方面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作品。群众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少运动项目取得出色的成绩。烈性传染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城乡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一条中,对我国经济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样作出了如下论述: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
以上这些经济成就,是决议制造者们,压缩了又压缩,挤了又挤的“干货”。当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世界公认的,决议制造者们是无法否定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老人为什么要出尔反尔,违背决议的定论,虚无新中国的历史?
病入膏肓总有根,妖风阵阵皆有源。几十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十分疯狂,戏说历史,颠倒历史,伪造历史,歪曲历史,抹黑历史,丑化历史,攻击历史,其手段无所不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能说与老人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没有任何关联!
——彭雪太
2015年12月4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