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资本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把《资本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4)
资本主义自从西欧产生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全世界的资本主义都完全是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的资本主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发展着、灭亡着!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还是苏联等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的东方国家的人民,都对资本主义缺乏认识,其原因有伯恩斯坦、考茨基美化了资本主义,斯大林歪曲了资本主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资本论》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没有按照《资本论》描述的资本主义认识社会,自然而然地也就不能改造社会,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消灭资本主义。
《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是:第一,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也就是劳动者丧失了土地和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就变成了无产者。同时,劳动的客观条件或者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变成了资产者。第二,资产者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把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分离开来,不断地制造无产者和资产者,就把劳动的客观条件即把一切生产资料作为资本换句话说把劳动的客观条件作为赚钱的手段。在这个条件下,资产者变成了资本家,劳动者变成了雇佣劳动者。因此,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第三,资本家为了实现赚钱的活动,就要把一切产品作为商品,把一切生产作为商品生产,商品是交换的产品,所以资本家的赚钱活动必须经过产品的交换,或者经过商品的流通。这个流通就是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就是市场经济。
《资本论》中资本主义运动的条件是:第一,资本是价值,资本的运动就是价值的运动。价值是物化在产品中的劳动,是劳动者的体力、脑力即劳动能力的结晶。因此,劳动创造价值。所以,资本主义的第一个运动是生产运动,就是让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运动,因为劳动是雇佣劳动,所以劳动不是为自己劳动而是为资本家劳动,生产的价值自然就归资本家所有。雇佣劳动是工人出卖劳动力为前提,资本家为了赚钱则是购买劳动力为前提。资本家为了赚钱,必须预付一笔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购买劳动力的钱叫做工资。因此,工人在为资本家劳动中既生产了工资价值,又生产了超过工资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或者利润。由此,马克思把生产运动叫做生产资本的运动。第二,尽管资产阶级不承认剩余价值是无偿地产生的,但是这个事实是任何人都反驳不了的!资本主义的第二个运动,就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要变成货币的运动,或者说在市场上的售卖运动,马克思把这个运动叫做商品资本的运动。通过这个运动,资本家预付的资本或者成本不仅收回来了,而且利润或者剩余价值也就实现了。第三,资本家收回成本以后,就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便维持再生产。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第三个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的购买运动。这个运动马克思叫做货币资本的运动。因此,资本主义的运动,包括货币资本的运动,生产资本的运动,商品资本的运动。这些运动是循环的运动,是周转的运动。
《资本论》中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运动的条件是:第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第二,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过程就是一般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一般利润率形成以后,一切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就按照各自的资本乘以一般利润率获得自己应得到的利润,所有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加起来就是全体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合。第三,自从货币资本变成生息资本或者借贷资本以后,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就成了资本主义信用的主要内容。自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以后,直到今天,资本主义的运动就表现为全世界的借贷资本的运动!这种运动不仅排斥商品资本的运动而且也排斥生产资本的运动!正是货币资本作为借贷资本或者生息资本的运动,造成了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利用借贷资本即生息资本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掠夺!造成了东方苏联垮台以后加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利用借贷资本或者生息资本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并加入到掠夺别国的世界资本主义行列中去!要了解借贷资本主义的运动形式,我建议人们去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该书1957年1月出第一版,我手边有1980年7月第二版。这本书是由林与权、陶湘、李春编写,是作为高等财经院校金融专业的教材。这本书实际上是根据《资本论》的借贷资本的内容编写的,所以读这本书对理解《资本论》会有很大帮助!
《资本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必然要消灭,这是由上述的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的运动条件,资本主义瓜分剩余价值的条件决定的。既然是这样,那么,就要看当前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中,是不是存在《资本论》中所表述的各种条件!
为了判断一个社会是不是《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我认为就要把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本论》中描述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如果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本论》中描述的经济活动是一样的,那么可以判断这个社会就是《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如果不一样,那就不能认为是《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
这种判断有三点:
第一,社会经济中的名词、概念是不是和《资本论》中使用的名词、概念一样的。例如,劳动和劳动的客观条件是不是分离?城市人口是不是既没有土地又没有工业生产资料的无产者?劳动是不是雇佣劳动?生产资料是不是资本?又例如,商品、货币、工资、利润、收入、银行、市场、股份公司等是不是和《资本论》使用的名词和概念一致?
第二,社会中经济活动的过程是不是和《资本论》中描述的过程一样的。例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是不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赚钱?商品流通是不是为了赚钱?商品生产和流通是不是以货币的增加或者价值的增值为目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是不是循环过程?周转过程?总商品的交换是不是为了实现利润或者把利润即剩余价值变成货币?
第三,社会经济活动的借贷资本的运动是不是和《资本论》中描述的借贷资本的运动是一样的。例如,银行的任务是不是收集各个企业的存款,收集各种工资的存款?是不是为企业家贷款?
通过这样的判断,如果回答:是!那么这种经济就是《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如果回答:否!那么这种经济就不是《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只要不是瞎子,这种判断是最容易做出来的!
有人可能要说,这是教条主义!错了!这不是教条主义,这是实事求是!这是理论联系实际!
我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原原本本地把《资本论》的资本主义介绍给网民,就是为判断社会是不是资本主义服务的!只要是不是资本主义这个问题弄清了,一切社会问题就迎刃而解!
劳动者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