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目的探讨(1-8)
生产目的探讨(1)
——生产是人的生命表现
当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劳动是异化劳动,是雇佣劳动,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财产是私有财产,是资本以后。提出只有消灭异化劳动消灭雇佣劳动消灭私有财产消灭资本,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道路,才是中国劳动者像人一样生活的唯一出路。但是人们对此不以为然。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认为主要问题是:人们对生产问题缺乏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目的到底应该是什么?从今天起仅就生产问题谈点看法,望同志们给与批评指正。
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说一个东西是对象性的、自然的、感性的,这是说,在这个东西之外有对象、自然界、感觉;或者说,它本身对于第三者说来是对象、自然界、感觉,这都是同一个意思。饥饿是自然的需要;因而为了使自己得到满足、得到需要、得到温饱,他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饥饿是我的身体对某一对象的公认的需要,这个对象存在于我的身体之外、是我的身体为了充实自己,表现自己的本质所不可缺少的。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正像植物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的力量的表现,是太阳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一样。 ”
从马克思这段论述里我们得到以下启发:
人是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每个人不管你处于什么时代,什么地位都同样具有天赋和才能的自然力和存在于人身上欲望的生命力。天赋就是生来就有的,才能是后天获得的。欲望就是生殖的欲望和生活的欲望。每个人短暂的一生的活动就是两大任务:第一,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的自然力,以便使自己适应自然界。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第二,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既要传宗接代,又要满足自己的生活)。因为人没有吃穿住用,就没有人的生活,也就不能传宗接代,也就没有人类。由此可见人的第一要务就是生存!另一方面,每个人不管你处于什么时代什么地位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之所以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是因为满足他的生存需要的对象,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作为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请记住,这些对象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需要的对象,这些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人的本质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生命表现!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由此可见人就是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些对象来表现自己的本质,来实现自己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众所周知,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正像植物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的力量的表现,是太阳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一样。对于人来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人的对象,是人所不可取少的、确证他的生命的对象。正像人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对象,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养活人的生命力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一样。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既是生产的元素,又是生产的结果。由此我们就得出一个无容置疑的结论:生产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生产就是人的本质的表现!
劳动者
2009.3.28.
生产目的探讨(2)
——人类为什么要劳动
当我们说到劳动的时候,就指的是人用自己的双手和自己创造的劳动工具(即包括简单的手工工具,也包括复杂的机器、电脑等)以群体的形式,对自然物进行加工制造,以便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这种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表现为生产这种组织形式。马克思说:“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的生活从肉体方面说来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够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从马克思这段论述里我们得到以下启发:
人是类的存在物。人类的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靠无机界生活。人依赖自然界越有普遍性,也就是说,既要依赖天,也要依赖地,既要依赖地上也要依赖地下,既要依赖人也要依赖动植物,那么,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也就越广阔。
自然界为人的生存准备好了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这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我们的文化艺术作品,哪一个不是从自然界得到灵感,我们的生产工具哪一件不是按照自然界的动植物制作的:从实践方面来说,自然界的一切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够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切农副产品,一切矿产资源,一切经过人类加工的取材于自然界的房屋、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有哪一件不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有哪一件不是从自然界中得到的。由此可见,人之所以要劳动就是要把自然界为人类准备好了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变成人类生存的生活资料。
人类的劳动的普遍性,涉及到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在生产劳动中,在生产中,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人类劳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目的哪?
劳动者
2009.3.28.
生产目的探讨(3)
——生产的本质
当我们知道了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就是为了把自然物变成人的生存资料。那么这种劳动,这种生产劳动,这种生产的本质是什么呢?
马克思说:“生产也直接是消费。两重消费:主体的,客体的:第一,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其能力,也就是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同自然的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耗完全一样。第二,生产手段的消费,生产手段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原料的消耗也是同样,原料不是在它的自然形态和特性上保持着,这种自然形状和特性倒是消耗掉了。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在它的一切要素上也就是消费行为。
与生产等同的消费与原来意义上的消费的区别:后者是作为与生产相对的,起破坏作用的对立物来理解的。
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消费也直接就是生产。正如自然界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营养是消费形式之一。人类吸取养料就是生产着自己的身体。可是,对于以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从某一方面为生产人类的每一种个别的消费形式都可以这样说,消费的生产。”
我们从马克思这段论述中得到的启发是:
因为生产是人的生命活动,所以生产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的生命活动一方面要把人的天赋和才能能动地发挥出来,生产过程就是人发挥天赋和才能的过程。因此,生产直接就是消费!这种消费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费,也就是主体的消费,也就是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其能力,也就是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这种消耗能力的现象同同自然的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耗完全一样;这种消费也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消费,表现为生产手段的消费。生产手段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原料的消耗也是同样,原料不是在它的自然形态和特性上保持着,这种自然形状和特性倒是消耗掉了。机器被使用,轴磨损、钻头磨损,等等被消耗了。原状的树木变成了床板,小麦变成了面粉,他们的自然形状和特性被消耗了。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在它的一切要素上也就是消费行为。由此可见生产行为,无论就主体的人来说,无论就客体的生产资料来说,都直接就是消费的过程,也是人的生命力的消费过程。
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资料的消费。这种消费的结果就是人的身体。正如自然界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营养是消费形式之一。人类吸取养料就是生产着自己的身体。对于以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从某一方面为生产人类的每一种个别的消费形式都可以这样说,消费的生产。例如,上学也是一种消费,消费人的脑力,结果得到了、生产了知识,增加了人认知世界的能力;治病也是一种消费,消费人的有病的部位,结果得到了、生产了健康的身体;住房也是一种消费,消费建筑材料的自然损耗,结果得到了、生产了人的不受自然灾害的伤害的身体。等等。由此可见,人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能够比较久的生存,一切消费行为都是生产行为。消费直接就是生产。
就生产直接就是消费的本质来说,人、生产的主体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直接掌握生产资料,这就是掌握、占有、所有的全部含义。正如马克思说的:“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适应的。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和交往的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作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共产主义所建立的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现实基础,它排除一切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
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骊这些物的力量并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集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是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是完全虚构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在这个集体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已经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而这些条件在从前是受偶然性支配的,并且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同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的,这是由于他们作为个人是分散的,是由于分工使他们有了一种必不可免的联合,而这种联合又因为他们的分散而成了一种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联系。”由此可见,生产直接就是消费这个本质和私有制是对立的!
就消费直接就是生产这个本质来说,人们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的产品仅仅是为了供人们消费,因此,我需要消费什么就消费什么。我需要粮食就生产粮食。当粮食生产出来以后,我需要消费直接去消费粮食;我需要看病就生产药品,当药品生产出来以后,我需要什么药品就使用什么药品;我需要上学就建设学校,当学校建设起来以后,我就直接进学校学习;我需要住房就建设住房,当房子建设起来以后,我就直接去居住;等等。
资本主义生产把人类的生产本质完全颠倒了,不仅把生产变成赚钱的手段,而且也把消费变成了金钱的消费,从而破坏了人类的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的生产本质。
由此可见,把颠倒了的生产颠倒过来,就是人作为人的本质的体现,就是生产作为人的本质的体现。这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劳动者
2009.3.28.
生产目的探讨(4)
——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生产是从小生产发展到大生产,是从农业生产发展到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既为劳动者提供了轻便的生产手段,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资料,保证了人的生命活动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
马克思告诉我们:“我们知道,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迄今人们从来没有联系着人的本质,而总是仅仅从表面的有用性的角度,来理解这部心理学,因为在异化的范围内活动着的人们,仅仅把人的普遍存在,把宗教或者诸如政治、艺术和文学等等这样一些抽象普遍形式的历史,看作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和人的类的活动。通常的、物理的工业(人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上述普遍运动的一部分,正像可以把这个运动本身看成是工业的一个特殊部分一样,因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即勤劳,是从自己本身异化出去的活动)是以感性的、外在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以异化的形式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对象化了的本质力量。”
“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好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完成非人化。工业是自然界、因而也是自然科学跟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的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作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们从马克思这几段论述中得到的启发是:
自从农业发展到工业以后,为人们改造自然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为人的本质亦即人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人的心理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学说,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改造自然的学说。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道的、自由的、和谐的关系。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断扩大生产范围,不断挖掘生产深度的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彻底批判着宗教或者诸如政治、艺术和文学等等这样一些抽象普遍形式的历史。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彻底批判着用钱赚钱的发财致富的经济制度。
自然科学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哥白尼发现太阳中心说,达尔文发现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等以来,人们在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领域里确立了科学的理论。并通过工业日已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好准备。
人类利用天体演化说,认识了春夏秋冬的运转规律,认识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服从自然规律的生产制度,建立了科学的气象预报系统,甚至进入太空,登上月球;人类利用物理学,制造了大量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减轻了人类的劳动负担,缩短了有效的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人们的自由活动时间;人类利用化学,制造了与自然物等质的新的自然物,为弥补短缺的自然原料,保证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工业不仅生产了人们日益增加的产品的品种,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保证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所有这些都是人的生命生活必需的,都是人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因此,工业是自然界、因而也是自然科学跟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的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作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种工业本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但是,用钱赚钱的活动把这种工业泯灭了,破坏了!这是多么的不人道啊!
劳动者
2009.3.28.
生产目的探讨(5)
——生产劳动的目的
人类社会一天也离不开生产,离开了生产人类就不可能生存,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人类的生产的目的不同,人类的生活条件就不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产品这是有本质不同的两种生产方式。人们已经习惯了生产为了金钱,因此对生产为了产品,就采取排斥的态度。这是人类在生产问题上的最大的失误!
马克思说:“对劳动的自然条件的占有,即对土地这种最初的劳动工具、实验场和原料储藏所的占有,不是通过劳动进行的,而是劳动的前提。个人把劳动的客观条件简单地看作是自己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主体得到自我实现的无机自然。劳动的主要客观条件并不是劳动的产物,而是自然。一方面,是活的个人,另一方面,是作为个人再生产的客观条件的土地。” “那一种土地财产等等的形式最有生产效能,能创造最大财富呢?我们在古代人当中不曾见到有谁研究过这个问题。在古代人那里,财富不表现为生产的目的。财富表现为目的本身,这只是少数商业民族—转运贸易的垄断者——中才有的情形。问题在于,一方面,财富是物,它体现在人作为与之相对立的那种物即物质产品中;而另一方面,财富作为价值,是对他人劳动的单纯支配权,不过不是以统治为目的、而是以私人享受等等为目的。在所有这些形式中,财富都以物的形式出现,不管它是物也好,还是存在于个人之外并偶然地同他并存的物为媒介的关系也好。
因此,古代的观点和现代世界相比,就显得崇高得多,根据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事实上,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岂不正是在普遍交换中造成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岂不正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岂不正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这种发挥,除了先前的历史发展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前提,而先前的历史是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以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在这里,人不是在某一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
以上就是马克思在论述日耳曼、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所做的描述。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是通过劳动进行的,而是劳动的前提。个人把劳动的客观条件简单地看作是自己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主体得到自我实现的无机自然。劳动的主要客观条件并不是劳动的产物,而是自然。自然包括个人和生产资料。由此可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作为劳动的前提显然是和个人把生产资料简单地看作是自己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主体得到自我实现的无机自然是对立的。
第二,在古代人那里,财富不表现为目的! 因此没有看见古人关于如何增加财富的研究。问题在于,一方面,财富是物,它体现在人作为与之相对立的那种物即物质产品中;而另一方面,财富作为价值,是对他人劳动的单纯支配权,不过不是以统治为目的、而是以私人享受等等为目的。在所有这些形式中,财富都以物的形式出现,不管它是物也好,还是存在于个人之外并偶然地同他并存的物为媒介的关系也好。由此可见,在人类历史中,正是财富是物和财富是价值这个以私人享受为目的,自然发展成为私人所有制和以统治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在古代人那里,人是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但是我们一旦抛弃、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那么,财富岂不正是在普遍交换中造成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岂不正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岂不正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这种发挥,除了先前的历史发展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前提,而先前的历史是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以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在资本主义消灭以后,人不是在某一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
由此可见,只要消灭了资本主义,消灭了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的活动以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个人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集体占有劳动成果。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赚钱不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把生产活动看作是自己的主体得到自我实现的无机自然。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目标!这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伟大目标!
劳动者
2009.3.29.
生产目的探讨(6)
——人类生产的活动
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网上文章,在设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时候,一方面总是摆脱不了资本的阴影,也就是说总是以用钱赚钱的活动为前提,这样的设计往往是空想的。另一方面,总是把三位一体作为生产的前提,而不是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人类的永存的自然的生产劳动作为前提,这样设计出的生产劳动自然就会被资产阶级所接受,对劳动者来说是有害的。
劳动、生产劳动、生产是同一概念,人为的分隔开来是错误的。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
“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劳动者纺纱,产品就是纺成品。
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
“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把它描述为它的简单的抽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因此,我们不必来叙述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
在这里我们应该认识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生产劳动、生产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类把自然物变成自己的生活资料的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既是人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的过程,也是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的过程。
第二,劳动过程从结果看就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的过程就是生产的过程。在生产的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劳动者纺纱,产品就是纺成品。由此可见,生产并不是以金钱为目的的用钱赚钱的过程,而是生产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以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是特殊的生产而是一般的生产,不是暂时的生产,而是永存的生产。
第三,生产劳动是人类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恩格斯说,一切人都要参加劳动,任何人都不能把在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在人类永恒的自然条件中,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在这里既不需要把产品变成商品,也不需要货币这个特殊商品来交换产品。在这里既不需要赚钱的生产,也不需要赚钱的交换,也就是不需要市场经济。在这里,人们完全是按照当时人口的数量计算出生活资料的数量,按照这些数量安排生产。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计划经济。在这里劳动时间是唯一的经济规律,节约时间是唯一的目的。机器、电脑的普遍使用为这个目的提供了保证。在这里,人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一切活动。
由此可见,我们之所以要消灭异化劳动就是为了人的自由劳动,我们之所以消灭私有财产就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地参加人类永恒的自然条件。在异花劳动和雇佣劳动的前提下,在私有财产和资本的前提下,这一切只不过是空想而已。
劳动者
2009.3.29.
生产目的探讨(7)
——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在用钱赚钱的活动指导下,人们总是认为目前的组织形式是无法改变的组织形式,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组织形式,所以就奴隶般地服从这个组织形式。这个组织形式就是,把工业集中到城市,集中到沿海,也就把一切资本、一切劳动力、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集中到城市和沿海。几千年来的农村分散状态照样存在,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农民生产一方面服从资本的运动,服从用钱赚钱的活动的支配,另一方面实行几千年的独立的个体生产方式。随着工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对于用钱赚钱的人来说,这个组织形式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对于打工挣钱的人们来说这种组织形式却是一种灾难,因此,我们要消灭这种破坏自然、给生产带来危机,给劳动者带来灾难的生产组织形式。
广大劳动者需要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哪?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明了新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消灭私有制取消商品生产。“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第二,建造居民点。“他们两人都主张人口应该分成一千六百人到三千人的集团,分布于全国;每个集团居住在他们那个地区中央的一个巨大的宫殿中,共同管理家务。”
第三,建立新的生产组织。“代之而起的应该是这样的生产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第四,实行劳动变换。“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发展是社会的生产的普遍规律,并且使各种关系适应于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
第五,把工业分布到全国去,消灭城市。“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要,正如它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要一样。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
由于人们迷信只有国家才能够组织最好的生产,由于人们迷信只有当官的人们才能组织最好的生产,由于人们迷信只有用钱换钱的活动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由于人们迷信5000年以来只有货币才能够解决自己的生存。等等。所以对新的生产制度总是采取排斥的态度,总是不相信马克思恩格斯为劳动者指出的光明大道,总是不相信只有劳动者自己才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劳动组织。所以,就要宣传马列毛唤醒劳动者!
劳动者
2009.3.29.
生产目的探讨(8)
——用钱赚钱的生产和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的对比
这里说的用钱赚钱的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这里说的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就是人类的生产。两种生产是对立的,水火不相容。因此对这两种生产方式进行对比是必要的。
1,生产环境不同。用钱赚钱的生产是商品经济环境;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是产品生产的环境。
2,生产的目的不同。用钱赚钱的生产的目的是赚钱,或者说为了财富;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是为了人,或者说为了人的自由生活。
3,生产方式不同。用钱赚钱的生产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是生产的主人,把一切生产作为赚钱的工具,劳动者是异化劳动,雇佣劳动;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劳动者使用生产工具,一切人都参加劳动,劳动产品归社会所有。
4,生产组织不同。用钱赚钱的生产为了赚钱为了节约成本,把生产集中到资源方便,交通方便的城市、沿海,不断地扩大分工,不断地创造赚钱的企业;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为了按照人口的分布,把工业分布到全国去,消灭城市,实现工业和农业的结合,为劳动者创造自由劳动变换的条件,为人的生命活动建立优越的生产环境。
5,消费方式不同。用钱赚钱的生产,消费的是货币,消费的是人的强迫的劳动,消费的是有水快流,断绝子孙后代的资源的生产资料,金钱是生产的前提条件。生活资料的消费取决于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制度,取决于市场的交换制度。没有金钱就没有消费;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生产资料直接地用于生产,不必经过买卖这个该死的市场行为,生产的消费既是人的体力脑力的运动,这种运动既是创造生命活动,又是生产资料的耗费,这种耗费就是物质变换。生活消费是直接的消费,这里不存在货币,因此,吃、穿、用、上学、看病、住房、游玩等等,拿来就消费。
6,上层建筑不同。用钱赚钱的活动,既需要商品也需要货币,既需要商业,也需要市场等等,这样上层建筑就必然设立与商品、货币、市场、商业等等有关的管理机构,由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所以必须有军队、警察这些机构来解决这些矛盾,所有这些上层建筑自然要集中在国家手中;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除了生产,就是产品的转移,这样上层建筑仅仅只有生产的管理部门,产品的管理部门。这里没有城市,实行的是巴黎公社式的管理模式。在这个社会里既没有小偷,也没有强迫劳动,既没有私人资本家也没有异化劳动者,因此一切专政机器都失去了作用,国家也因此自行消亡了。
7,人的地位不同。用钱赚钱的生产需要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是生产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主人,他们不仅统治者社会生产,也享受着社会的一切优越性,用钱赚钱的人格化越来越富是以劳动者的越来越穷为前提的。劳动者不仅无偿地为有钱人创造着财富,而且忍受着强迫劳动带来的痛苦,劳动者的奴隶地位决定了劳动者永远的贫困。这就是令人讨厌的两极分化;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社会中的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穷富之分,全社会的人都一样是自由劳动者。因此社会是和谐的社会。
所有这些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有表述,这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劳动者
200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