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寻找出路(7)

火烧 2009-11-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农业发展应回归毛泽东时代的集体化模式,通过机械化和水利化提升生产力,反对农业商业化导致的农民分化与贫困。强调集体力、机械力和水利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寻找出路(7)
——农业生产的出路
  因为,人们的吃喝穿住是人的基本需求,无农不稳。因为,中国人口多,农副产品的生活资料需求量大。中国的轻工业生产需要的植物性和动物性的原料也大。中国人口大部分还生活在农村。因此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能力,增加农副产品的数量,具有巨大的意义。
  自从中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毛泽东同志把国民党传承下来的分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用在无产阶级发展农业生产中去,动员全国农民组织起来,实行集体合作制度,先后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最后发展到人民公社。这种生产力就是农民的集体力!尽管当时由于工业的不发展,不能提供农业机械。但是在全国农民的集体生产能力的努力下,利用人海战术,不讲报酬,齐心协力战天斗地,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三条腿驴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了自己更生的大寨精神。正是由于中国农民的这种集体力,治理了淮河、海河,修建了遍及全国的水利工程,河南的红旗渠就是突出的代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但是由于刘少奇邓小平等对毛泽东发展农业的生产力——集体力不理解,总是想用发展资本的生产力来阻碍,甚至破坏。正是在这个原则的问题上,和毛泽东发生了矛盾。所谓发展资本的生产力,就是发展商品经济,就是利用赚钱的形式发展农业。刘少奇1950年前后为中央起草的《农业合作化(草案)》就是要发展商品经济的农业,自然就被毛泽东否定了。邓小平在毛泽东逝世后迫不及待地解散人民公社,把农业集体化生产拉向后退,实行农民单干生产。安徽小岗村就是代表。这种农业生产方向性的变化,造成了农业的目前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不是把毛泽东时代全体农民用双手,用肩挑人抗的方式集体创造出来的农业生产力,用到改革开放的农业生产中去,而是取消了农民的集体力,不仅如此,而且对毛泽东时代建设起来的水利建设不予保护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单干的生产方式,不仅受到天灾的威胁,而且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威胁。就天灾来说,小块土地无法抗衡旱灾、水灾、雪灾,无法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的生产力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甚至是破坏了。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农业生产变成了商品生产,农业商业化占统治地位。因为种粮要亏本,所以就开始种经济作物,种棉花、油料、烟叶、蔬菜、水果、花生、栽果树、养猪羊养鸡鸭,等等。所有这些农副产品都是商品,一方面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时涨时跌。另一方面受工业波动的影响,工业兴价格涨工业衰价格跌。这就造成了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动手早的赚了钱,这是极少数,当广大农民看到有利可图的时候也跟上生产,由于农业生产受气候季节和生长期的影响。随着市场的波动,绝大部分就会破产。这种现象就是农民的分化!农民的分化自然就产生了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农民的生活资料需要用钱购买,而且农民的生产资料也要用钱购买。没有钱在农村是无法生活下去。这就产生了广大农民不得不进城打工。农村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这样,中国的农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追其原因,主要的就是农业的商业化,破坏了毛泽东时代业已建立起来的农业劳动生产力。
   虽然社会取消了农业税,虽然社会每年一次中央文件都以农业为核心,虽然提出三农政策,但是这有什么用呢?所有这些举措能够解决发展农业中最最重要的生产力——集体力吗?能够解决发展农业持续的长久的最根本的机械化的生产力吗?能够解决发展农业的命脉水利建设吗?究竟是社会的各种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政策重要呢?还是切切实实的解决农业的集体力、机械力、水利力重要呢?孰重孰轻连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可是我们的社会精英们却不懂得。所以,中国农业的生产在社会的精英们的鼓动下,将是历史的错误和历史的灾难。这样,中国广大的农民弟兄们不得不落入中国无产阶级的行列!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生产的出路在于:回到毛泽东时代的集体生产,把一切用来制造供富人享受的小汽车制造大型农业机械,把一切挖掘机用来建设农业的水利工程,实现农业的集体化、机械化、水利化。非如此,中国农业生产将要在农业商业化的制度下走向破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实话实说!
   劳动者
  2009年11月1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