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拥有“党委第一书记”的小岗村
文章探讨小岗村为何成为唯一拥有党委第一书记的农村,分析其党组织级别与待遇差异,质疑其作为改革样板的可复制性,引发对农村党组织结构与改革模式的深度思考。
拥有“党委第一书记”的小岗村
黎阳
2009.11.10.
据新华社报道,“2004年初,作为安徽省第二批年青党员优秀干部,沈浩从省财政厅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2006年5月,小岗村成立村党委,沈浩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可见2006年小岗村的党组织系统从“党支部”升级为“党委”,从此不但配备了“党委书记”,而且还配备了“党委会第一书记”——既然有“党委第一书记”,那想当然也有“党委第二书记”,甚至“党委第三书记”、……以至“党委第N书记”。
由此而来的疑惑:
1.这拥有“党委第一书记”的“小冈村党委”是什么级别?县团级?地师级?省军级?为什么中国别处农村村一级的党组织都是“党支部”,而小岗村却是党委,而且还配备“党委第一书记”?
2.如今中国除小岗村外村一级成立“党委”、拥有“党委第一书记”的农村还有哪些?是因为党员人数格外多而必须成立,还是另有原因?
3.既然小岗村是“改革样板”,那其他地区农村要学小岗村的“改革开放”是否也应成立“村党委”、也要配备“党委第一书记”?如果是,那如此大规模升起来的“党委第一书记”们的待遇由谁掏钱?如果不是,那让别人如何学这个“改革样板”?
中国农村别处都是“党支部”,唯独小岗村是“党委会”;别人都是“党支书”,唯独小岗村是“党委第一书记”;别处都得靠自己,唯独小岗村是吃皇粮……级别不同、待遇不同、后台不同、本质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如此“改革样板”,别人谁学得来?只能请小岗村这“孤独一支”自己在台上逢场作戏把人糊弄到底,其它人只能望尘莫及。
相关文章
- 小岗村究竟存不存在那个红手印契约?
- 老田:质疑小岗村“分田密约”并展望中国农业的未来(旧文加证据重贴)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 孔庆东:幸福的集体村
- 小岗村不是出路 需要用集体经济激活村庄治理热情
- 我所亲身经历的毛时代的集体农村
- “要吃米找xx”是某些文人的凭空捏造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