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还是借“改革”之名行排斥业务骨干、凸显权利淫威之实?
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还是借“改革”之名行排斥业务骨干、凸显权利淫威之实?
——从北京华信医院一起人事调整事件谈起
陈 寒 鸣
改革,无疑是近2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主题词之一。作为不断调整现实社会生产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改革当然是必须的;而且,20多年来的实践亦已充分表明了这种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伟大意义。然而,我们同时不应忽视的,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很有那么一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在干着一些别的事情。譬如,经济领域,不就有人在改革的名义下瓦解了城镇集体经济、解散了乡村集体经济、基本搞垮了国有所有制企业吗?不更普遍存在着“改革”名义下,而使工人由社会主义国家和公有制企业的主人沦变为雇佣劳动者,乃至进而大批下岗失业的情形吗?
其实,受到这种所谓“改革”伤害的绝非仅仅只是工农劳动群众,普通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亦受到程度不同的侵害。今年春节前后,我了解到的北京华信医院所发生的一起人事调整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白慧英,现年50岁,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其后一直在北京酒仙桥医院(现华信医院,归属清华大学)耳鼻喉科工作。她是一位在耳鼻喉科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不仅从无医疗差错、事故,而且深深热爱着所从事的专业,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大夫。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经常参加同行学术交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现任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她对医院、对工作、对病人有着很深的感情,近20多年来一直全勤,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医院里各种考核全部合格达标。每月工作量(门诊量、流水等)在科内始终位于前二位。她又是位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专业技术人员,1998年加入农工民主党后被多次评为区、市级先进党员。
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扑在自己专业工作上的副主任医师,仍旧未能逃脱所谓“改革”名义下的厄运!2004年12月30日,科内科外传着一个消息,说是白慧英大夫被“岗位末位淘汰”,要“下岗了”。白大夫闻听此讯,先是不以为然,后为证实一下而向有关部门及医院的领导先后进行了多次交谈,结果这消息竟居然是真实的,而之所以要令其“下岗”,则是因为白大夫所在的科室临时负责人陈崇学一手暗箱操作,纠集5人在科室投票打0分造成末位淘汰,在10分钟内作出了让白大夫离岗的决定。于是,一意要搞“改革”并宣称“陈崇学愿意怎么搞,我都支持”的该院党委书记吴某某便执意做出了让白大夫下岗的决定。新年来临前夕,白大夫被这个从未想象到过的决定打闷了。
有着中国知识分子良知的白慧英大夫,认为中国人、尤其是知识者都应与她一样有良心。于是,她几乎找遍了该院所有领导,而听到却是下列这样一些声音:
吴某某书记:耳鼻喉科现有六位大夫,效益欠佳,要减成五个大夫,就是要减下一人。陈崇学怎么做的我都同意,都支持。您有不同意见,向上级反映吧!我非常欢迎,把我这党委书记撤了,我还谢谢您呢!
张某某副院长:很欢迎您来反映情况,与我沟通意见。我一定会根据事实,公平、公正地解决您的问题。邪不压正。医院永远欢迎您这样的老黄牛式的同志。
陈某某院长:你们科的情况我都了解,陈崇学的问题,我也清楚。让你下岗是不公正的,但让我现在就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陈崇学的问题,我做不到。你先暂调到感染办,待我解决了陈崇学问题后,你再回耳鼻喉科。请你相信我,我说话算数。当然你如不同意去感染办,我再想办法。我没有剥夺你做耳鼻喉科大夫的权利。
经过这种种交谈,相互间沟通意见、交流看法,白慧英大夫在遭遇到了忽而“下岗”或“待岗”,忽而让其“暂调到感染办”,忽而让其转岗到“肠道门诊”、“病案室”工作的种种决定的情形。而这一系列情形,实在使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夫倍感心力交瘁,更不要说是愉愉快快渡个元旦、春节了。
如今的这位耳鼻喉科专家,目前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即是服从医院决定去“下岗”或“待岗”,还是离开耳鼻喉科去另起炉灶、现学现卖地去搞“肠道门诊”、或者干脆放弃专业,养老式的到“病案室”工作?而使她深感莫名其妙的是为什么业务水平、医德水平均十分低下的陈崇学(此人目前还在三级医疗事故赔偿期,并因赔偿比例大闹医务处,打人砸物,受到免去门诊办主任的处理),其意见却会被领导完全信用?!
顺带一提的是白慧英大夫爱人的遭遇,有其所写书面材料一份,附录如下:
关于蒋仲刚工作问题反映
我于1981年起在酒仙桥医院(现改为华信医院)病理科工作。在做技师工作中一直任劳任怨、技术精益求精,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直由组织安排工作。2003年非典期间主动请缨,从始至终奋战在非典一线。非典过后于2004年3月被安排到锅炉房做锅炉工至今。
请问此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的干部政策?是否是人尽其才?利于调动发挥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利于医院的发展?
今年我爱人又同遭厄运,她于1982年自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大学本科毕业后到酒仙桥医院(现改为华信医院)耳鼻喉科工作,23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任何差错事故。近20年全勤。现任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于去年12月30日被他人陷害,无岗无位。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在我院能干的不如会说的,更为严重的是上述行为还受到个别领导的支持和纵容。此情况与医院个别领导不尊重科学,不根据事实,听不进不同意见,滥用职权有直接关系。医院发展到底靠什么?现在基层医务人员倍受压抑,怨气很大,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怎能搞好,医院又怎能发展?我恳请上级领导花点时间到基层了解一下情况,听听大家的呼声,帮助我们解决一下最基本的困难,让我们能够为医院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蒋仲刚
2005年2月15日
天知道,这正直善良、勤劳恳苦的白慧英大夫俩儿凭什么在这家医院遭受到这样的待遇?!受到这种或类似于此遭遇的人,在该院又有多少?这家医院究竟是在干什么?!
由此一桩看似很小的只是涉及到一个医院具体人事调整的事例,使我不得不想到下列几个问题:
一.胡锦涛总书记和新一届的党、政中央领导集体,再三再四地郑重强调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为什么该院吴某某书记却一方在“撤掉我书记,还谢谢您了”(实质是对其所肩负的责任不负责任),另方面又说“陈崇学决定的,我都同意;都支持”,其相互之间究竟有无勾结,不足与外人道也,但不能不使人颇生疑窦。
二.院长本已有了他的一番意见。但为什么这位行家院长居然只讲了那样一些话。这医院还有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创造和谐合理、社会进步发展的可能吗?
三.党委书记吴某某与陈崇学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为什么陈崇学的意见,吴某某非执行不可?党的基层领导者是为全体职工群众服务的,还是为某个个人服务的?
四.国家培养一个专门的技术人才,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而该院领导根本无视这一事实。视人才如草芥,为如己愿非要一个耳鼻喉科专家下岗,去肠道门诊乃至去病案室。真是匪夷所思,不知道这样的以党的名义执行职责的基层干部,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改革是为了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但像该院如此做法,是否有利于此(尤其是在对待一位民主党派优秀人士时)?
五.关键还是要问一下究竟搞的是什么改革?!在这里,我认为还是存在着两种改革观的分歧。这分歧,就这文章所涉主题而论,实在并不成什么太大问题。但由此而想起这20年多年借“改革”之名又是怎样瓦解我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又是如何使包括如白慧英在内的知识分子在内的工农劳苦大众究竟是怎样由主人而将沦为雇佣劳动者的?!这就又绝非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了。透过这问题,实在应深入反思,促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