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贺普霄: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农民领袖——三谈共富村城乡一体化

火烧 2014-05-31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围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领袖作用,结合共富村案例,探讨如何通过集体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强调党建引领与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

  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毛泽东

  人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书记”。

  这话说得多好呀!小到一个村、公社——成千上万的共富村、社;大到一个国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列宁-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到毛泽东-华国锋时代,朝鲜的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古巴的菲得尔·卡斯特罗-劳尔·卡斯特罗都是这样。这就是一个党的开国领袖及其接班人、一个村社的共产主义者农民领袖及其接班人打铁先需自身硬的必然结果。古巴、朝鲜就是汲取苏联解体东欧蜕变、中国受自由派误导搞私有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的惨重教训——致国际共运处在低谷的情况下,才应了中国“打虎不离亲弟兄”、“上阵不离父子兵”两句古语。否则,古巴就会被美帝,朝鲜就会被美、韩吃掉,或被其和平演变。那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吗!?因为治国先治官,道理很简单。官是民之首,民是国之本。官民鱼水情,力量大无穷。上梁若不正,后患则无穷。腐败成癌症,一目了如镜。“三不一少”患,历史倒退转。公有能共富,道理在里边。要斗私批修,不化公为私。别看庄稼汉,他都能实现:工分副总理,大寨陈永贵,靠集体力量,向穷山宣战,梁沟坡全治,农业一面旗。抗日英雄汉,晋州雷金河,三次进京城,找中央领导,誓死保公社,人称“老坚决”。包产“钉子户”,刘庄史来贺,不坐镇“知府”,儿子“非转农”[注1]。天下第一村,华西吴仁宝,能上又能下,作为在广阔。创共小社区,南街王宏斌,为村共富裕,扔掉铁饭碗。第二南街村,北徐徐德全,南街精神学,北徐伟业创。巾帼女队长,小冀刘志华,学女娲“补天”,自荐队长当。不愿当干部,龙泉梁修昌,回队修地球,“蔡伦”美名扬。“鲁班”共富村,韩村河田雄,建筑王国冠,集体做贡献。特区共富村,南岭张伟基,人家都分田,他却在合田。绍兴上旺村,金友领路人,学大寨出名,引86国元首[注2],包产到了户,已走上歧途。人拉犁开荒,华廷继续干,国际生态地,龙江兴十四。两代傅书记,相承在一脉,农业搞立体,浙江滕头村。领袖万万千,在此说不完。两个三十年,泾渭很分明。望共富星火,在全国燎原!

  中国搞自由化、私有化的三十多年,已经充分地验证了毛主席1939年在《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所提出的革命者的唯一标准: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革命不革命,标准在民众:今朝鱼水情,你就是革命;明日鱼离水,那就不革命;后天刽子手,就是反革命。无论官大小,永远都适用。谁想来否定,起码糊涂虫。廉政和腐败,一目明如镜。农民领袖们,根在群众中,天天照镜子,五官自端正,随时可洗澡,健康能防病。

  归根结蒂,共富村、社为什么能依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都市,是在这些土生又土长,斗争中成长;不求个人有,但求大家富;不求当大官,但求干大事;既是老黄牛,也是火车头;无私则无畏,威力大无比的共产主义者农民领袖为首的党支部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不含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斗私批修不松劲,坚定不移地走公有共富社会主义道路不回头,跟“三不一少”私有化不断斗争的必然结果。在这些村、社,个人都不占有生产资料,没有老板,更没有老板党员和书记。不存在党的领导没力量,社会主义没方向,斗私批修没对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再商量。一句话老祖宗不能丢,马列主义本国化开国领袖的旗帜(指导思想)和公有共富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农民领袖是关键。

  [注1] 1970年代,省上让史来贺农转非去新乡坐镇市委书记,他不但未转,在当时队办企业无技术人才的关键时刻,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他上大学的儿子史世领“非转农”回家当农民办药厂。刘庄的制药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年产值十多亿,成为刘庄的龙头产业。

  [注2] 绍兴红山公社上旺大队和华西是当年“江南两大寨”,86个国家元首和 领导人曾踏进上旺土地。将近20年时间,每天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上万人,从全国各地和国外源源不断涌进上旺参观学习。但搞了包产到户后就成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